靖明

靖明 第26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个过程,蒲子通同样听罗茂贵讲过。
他想知道的是严大牛冲到唐培宇面前后,斩杀唐培宇之前,唐培宇还有没有说什么。
问了一遍这个问题之后,严大牛则是有点傲然:“末将连珠箭射出,他身边亲卫接连倒毙,唐培宇也是先被末将一箭封喉,然后才被末将冲过去斩了头颅,他还有什么话好说?恩将仇报,竟要来杀末将和兄弟们!”
“……也罢,想来也无非是器量太过狭小又自视甚高,不忿本都督的安排。至于顾仕隆那边,无非是许了些诺吧,只是他没想到严兄弟能够短短时间内让各路归义军如臂使指,又这般能征善战。”
蒲子通虽然始终想不通唐培宇的叛后又降图的是什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概也就是没想到他会在大军保护之中、没有亲自冲杀的情况下被这样杀死而已。
那头颅上没闭上的惊恐双眼及表情也做不得假。
相反,严大牛能在“千军”之中取敌将首级,既证明了他的勇武,也算是与唐培宇彻底切割、证明了他跟朝廷不是一路人。
虽然他是唐培宇带到衡州来的。
蒲子通又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养伤!如今正是众志成城之时,只要其余诸将都知道了严兄弟的部下都忠诚可用,我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重用你了。放心,不会很慢。等你伤好,本都督便奏请陛下,任你做前军都督,统领一路大军!”
“末将遵命!”
等唐培宇离开后,严大牛闭上了眼睛,仿佛又睡了过去。
真实的严春生却心想着:二哥的计策果然奏效了,除了他和两个兄弟进了城,其余兄弟还真的被留在了城外。
等到大军进一步紧逼,衡阳守军是迟早要全部回到城内的。
这段时间,是他们彻底取得蒲子通信任的时间,也是众多兄弟都能进城所必须的时间。
此后,就只等一个机会而已。在那之前,自己在叛军之内爬得越高越好。
说不定这也是一次把几个匪首全部一网打尽的机会!
……
九月二十七,湘水以东的两座衡阳守军大营之中,靠北的那一座先被攻破。
朝廷大军并未冒险紧追,而是稳扎稳打地继续往南推。
九月二十九,北有武昌卫,东有南昌卫,衡阳城东两座大营虽然已经合兵一处,仍旧在接到蒲子通军令后设了陷阱便弃守,再次退往耒水畔的城东南大营。
至此,那座大营中有壮勇五千余,足够稳守不短的时间。
顾仕隆大军若要再拔掉那处大营,就有被衡阳城守军渡河断了后路的危险。若分兵防守漫长的湘水沿岸,又很难很快攻破那座大营。
城西的大营是被破了,广西大军和宁远卫已经进逼城下。
但依托着烝水、湘水,衡阳守军只用专心防守西面城墙,压力称不上大。
衡阳之战就此陷入了僵持的局势里,这正是蒲子通想要的——守下去,拖下去,耗下去。
有了詹华璧劫掠而来的钱财,有了蒲子通在衡州府多年的经营,还有仍旧通畅的衡州府至郴州府的耒水通道,蒲子通有在这里守个一年半载的信心。
这么长的时间,朝廷这么多大军聚集在衡州府,粮草转运,新法波澜,天灾人祸,他会一点机会都等不到吗?
在蒲子通接收不到讯息的东北方向,十月初一,朔日大朝会开始了。
“南方多省秋粮歉收,赈灾事大,朕欲南巡亲视灾情,也应去凤阳拜谒皇陵祖庙。”
奉天殿内,张佐高声念着这些讯息。
“御驾南巡,军国大事一应如常,呈内阁票拟后急递至行驾,呈请圣裁。”
“圣驾回京之前,特命靖安侯孙交、大学士杨廷和、大学士杨潭、吏部尚书王琼……”
八月二十七长沙城破之后,湖广的形势有了变化,年迈而劳累的孙交在九月初接到了旨意回京,而军事经验丰富的姚镆则受命前往总督湖广。
现在,圣旨命令了包括六部尚书在内的九位参策留京,其余参策则随朱厚熜南下。
北京城将暂时没有君主在这,也没有大明曾出现过的监国太子。
诸多大事虽然要快马递到行驾去圣裁,但按照现在朝廷中枢的办事流程,这九位参策相当于暂时会掌握着许多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但按照此时大明的情形,有孙交这个老国丈、定国公这个老勋戚、张永这个老太监也坐镇京城,有杨廷和这个新法党魁在,还有人可能搞出什么事吗?
最关键的反而是行驾。
崔元与襄城伯李全礼虽统帅着五千京营将卒护卫,但一旦真有什么事发生,那可就是天大的事了。
之前正德皇帝不也是“南征”之后落了水,而后渐渐病重驾崩的吗?
然而不知不觉地,皇帝在这种时刻决定南巡,朝堂上已经很少再出现反对声音了。
参策不开口,其余朝官已经渐渐习惯了开口也无用——御书房里,国策会议上必定已经谋划妥当,何必做什么跳梁小丑?
之前的孔子祀典,只怕就是最后一次有人不信邪了,结果便是——承天门外杖毙数人。
朝会上,朱厚熜在圣旨里对自己离京后的诸事办理流程做了很详细的一一规定。
散朝之后,就是先回到了后宫。
孙茗对他此去感觉很担心,朱厚熜却抚着她的手背:“你父亲也回京了,京中不会有事。若不是载墌还小,朕就带着你们一起。”
“……陛下,你把载垺也带出去,可是防着……”
“都跟你说了,朕这一趟南巡也不会出什么岔子,你别总是忧虑这么重。”
朱载垺虽然只有两岁,但朱厚熜并不希望他一直只能在深宫之中女人堆里长大。
孙茗只能叹了一口气,而后就对着林清萍、文素云、张晴荷说道:“陛下起居,就拜托贤妃姐姐、淑妃和丽嫔妹妹了。”
文素云雀跃不已,连连点头——哪能想到入宫为妃之后,还能有随驾南巡的机会呢?
林清萍是朱载垺的生母,她自然是要一起去的。
只有总是文文静静显得有些胆怯的张晴荷不知道陛下为什么会点了她也随行。
宫中现在只有两个皇子,大家也都听过那个说法了——陛下希望她们再年长一些、身子骨更好之后再受孕。
这一去至少是数月,路途之上,等到她们再回京时,岂非很有可能已经率先受孕?
但路途之上,也不知道万一受了孕能不能怀稳……
皇宫之中,黄锦在最后检查着南巡随行内侍和宫女们的准备工作。
皇宫之外,陆松严厉地教训着陆炳:“你好好准备武举便是!”
而京城之外皇帝南巡要经过的路途之中,刘镇元已经带着人提前开始布置。
次日,京城之中禁卫林立于午门至正阳门一线。
入京三年多后,大驾卤簿再一次出现在京城百姓面前,大辂之上的皇帝可以被不少百姓远远望见。
当时那个有些瘦削的少年天子已经长高了不少。坐在大辂上,他甚至露出了笑容,对着前来跪送的百姓挥了挥手。
随之而起的是一片山呼万岁之声。
在官绅眼中,这个皇帝有些冷酷、暴戾、急躁。
但对京城百姓来说,皇帝登基后,京城里的皇店、官店有的消失了,没消失的也收敛了太多。
京城的勋戚、官员子弟,也不像正德年间那么张扬跋扈了。
日子虽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实轻松了不少,多了那么一点点安全感。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就已经很好了。
跟随在大辂之后要送皇帝至城外的杨廷和等人看着这一幕,彼此对视了一下。
这都是杀出来的效果。
从毛澄开始,到后来的陈金、郭勋请罪,再到张鹤龄被阉了带回京城,进入嘉靖元年后更是越来越多的事。
在京勋戚和官员们,都学会了在这位天子的注视下,可以有些“能理解”的额外收入,但要把事做好,不能太高调。
三年过去了,大家不一定称得上都是衷心臣服,但不管心里有什么想法,总之已经不敢轻易跳脚。
那些定力不够的,有的坟头已经长草,有的正在死牢。
皇帝挂在隐形的杆子上警示天下人的,包括吉王、益王,包括衍圣公、惠安伯,包括毛澄、孟春、傅荣忠……
望着朱厚熜的背影,杨廷和他们心里想着他这一次去南巡,还会把哪些人挂上去。
但毫无疑问的是,等他再回来时,湖广那边应该已经有了一个结果,而大明腹地之内还残留的一些心有不甘之人,再也不能再翻起什么浪。
如果他能顺利回来。
第255章 皇帝来到了他忠诚的山东
在三年前,朱厚熜对于漕运一事的理解还比较浅,只认为大明体系之内的这漕运,大抵也就是百万漕工衣事所系。
但现在不是三年前了,朱厚熜不再那么想当然。
从通州启航之后,朱厚熜乘坐的皇船缓缓行驶于会通河之上。
“永乐年间重凿时,水脊在济宁。蒙元重海运,这四百余里会通河渐渐废止。昔年济宁同知潘叔正上疏请浚会通河,太宗令工部尚书宋礼办成此事,方有今日局面。”
陪伴在朱厚熜身边的,是在那批参策离京后补入内阁的原工部尚书李鐩。
他揣摩着皇帝专门带上他的用意——之前就有御史巡水天下,国策会议上确定的第一批三年国策里就有清查天下水患水利一事。
这一回皇帝要沿运河南下,途中要去凤阳和泗州祖陵,李鐩已经做了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方便随时回答朱厚熜的一些问题。
朱厚熜果然开口问了:“如今漕船缺数好点没有?”
“回禀陛下,已经好多了。”李鐩心里打鼓,“昔年刘六刘七贼军攻济宁,焚漕船一千二百有余,漕船缺数一度逾三千二百。清江、卫河诸厂一年虽可造办大小漕船近千,然或遇风浪沉溺,或有运军盗卖,或老旧不堪再用。正德十六年陛下登基时,缺数是两千。这三年来,缺数已经降到了一千二百余。”
在这位面前,李鐩不敢隐瞒,所以把漕运官兵盗卖漕船这种情况也说了出来。
朱厚熜点了点头,没做什么评论。
这是不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自然是。
但相比较于经大海转运粮饷的过程之不可控,运河毕竟还位于陆地上,有沿岸的监察。
定都北京,就不得不面对诸多物资要稳妥供应北京所需这个大问题。
但这条运河的问题,也远不只是它本身。
朱厚熜想先亲自看一看。
船行于北直隶境内,这一程不是朱厚熜的重点。
他不是专门来游玩的,也没有在这里就登岸去看看民生的意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