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69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可论起传播速度,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得上白居易。那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随手拉个小孩,都能背得出来。
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然有点难读
难背,不过讲了一个爱情故事,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故事性极强。
这一下子击中了普通老百姓的心。
谁不爱八卦呢?尤其是皇室的八卦!
这未免太有趣了!
这首诗非常长,天幕一行接着一行一行地放出来,至今才放了一半,已经有很多人为之折服。
文人学士惊叹自己不可及,妇人女子喜而传诵。这首诗不胫而走,红遍诸天万朝。
百姓津津乐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言粉黛无颜色,我懂了,以后夸村头小红漂亮就这么说。”
“从此君王不早朝,啧啧,果然是文化人,有水平。学到了,再也不用担心词穷了。”
“杨贵妃这么美,跟唐玄宗真是神仙眷侣!”
无数人磕起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cp,心神都被杨贵妃的命运牵扯,恨不得杨贵妃那个倾国倾城的美女立马升官当皇后。
大唐诗人裴迪本来还有些不满王维的名次,现在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排名:"王兄,这白居易能上榜,确实有点东西。”
“他这都不像是在写诗,像是在写小说了。我随意看了一点,都记下了几个点睛之笔。”
“怪不得他能排第四,我服了。”
裴迪说了半天,也没有人理他,非常纳闷:"王兄,你怎么不说话,你怎么不理我?"
王维一直在认真地看着天幕,几乎目不转睛,眉头微蹙:"你忘了吗?这首诗名字里面有恨,我觉得这首诗没这么简单。”
裴迪笑着说道:“肯定是班婕妤那种深闺之恨喽,班婕妤比不过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最终只能含恨去陪太后,愤而写下深闺怨诗。
这杨贵妃靠着美色上位,犹如飞燕合德一样引得君王不早朝。将来年老色衰,不就失宠于帝王了吗?”
王维心中忧虑,总觉得哪里不对。
这长恨歌说的真是深闺之恨吗?
长恨歌前半段在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美妙生活。
可是紧接着,天幕缓缓放出下一段:"渔阳蕈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
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王维和裴迪:“!!!”
等等,渔阳颦鼓动地来,有人造反,天子逃亡?
正在磕cp的人们手上的动作停滞,突然感觉这糖里面掺了玻璃渣。
啊?怎么转向悲剧了?
等到这首诗全部放完,天幕终于说话:【这首诗非常长啊,简单给大家讲一下,主要分为三段。
第一段,唐玄宗这个老色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绝世美女,连早朝都不愿意上了。没事和贵妃听听小曲,看看舞蹈,大写的快乐。
杨贵妃的兄弟姐妹都因此封侯拜相。民间百姓羡慕死贵妃了,不重生男重生女。
第二段,渔阳叛乱了,皇帝逃亡了。车队来到马嵬坡之后,保护皇上的军队觉得杨贵妃是叛乱的源头,是红颜祸水,所以让皇帝杀了杨贵妃。
唐玄宗一听,他当然不想杀贵妃,可不杀贵妃,车队就不前行,死的人就可能是他呀!
唐玄宗于是赐死了自己心爱的杨贵妃,简直老泪纵横,贵妃惨死的场景历历在目,几乎都流下血泪。
第三段,叛乱被平息,唐玄宗回到皇宫,路过贵妃死的地方,可贵妃的坟头草都三米高了。
唐玄宗哭着回到皇宫,无比思念杨贵妃,想梦到对方却根本梦不到。
这时候,来了个道士,说他能去找杨贵妃的魂魄,唐玄宗欣然答应。
这个道士来到仙宫之中,果然找到了杨贵妃。
杨贵妃托使者把信物交给陛下: "我和陛下海誓山盟,今生绝不分散。天长地久也有个尽头,但我的遗憾没有尽头啊!”
唐玄宗相思成疾,在人间寻寻觅觅。杨贵妃已经成仙,在仙宫苦苦等待。
在这篇文章里,他们的感情多么的真挚啊,简直是绝美cp呀!】
爱情是恒久不衰的主题,浪漫的爱情更是无数人的追求。每一句拎出来都可称得上是千古绝唱。而且剧情跌宕起伏,和坐过山车一样。
无论是主题,剧情,还是语言都吊打无数爱情诗。更不用说,《长恨歌》三方面都很精,合在一起简直是王炸。
秦朝汉
朝明朝等等朝代的百姓像看完了一场虐恋电影,为这绝美爱情动容。
他们磕的cp没有圆满,但回味悠长,这就是虐恋情深的魅力。
“白居易太会写了吧,全篇没有一句废话。把我的心抓的死死的。”
“呜呜呜,这唐玄宗和杨贵妃真是神仙眷侣,希望他们死后还能相会。”
别的朝代为能看到这一首绝美诗歌而兴奋。可与这首诗息息相关的大唐人却没那么高兴。
“陛下!陛下!”高力士尖细的声音响彻云霄。
唐玄宗只觉一股热血往脑门上涌,脑子晕晕的,一个不留神,直接摔到地上。
他完全无暇顾及什么情情爱爱,现在哪里有东西比身家性命重要?他满脑子只剩下那一句————“渔阳叛乱了,皇帝逃亡了”。
他在高力士的搀扶下勉强站起身来,过了好久才稍稍平复心情、恢复理智,大骂道:“混账!混账!渔阳肇鼓动地来,是谁掀起的叛乱?"
高力士战战兢兢:“陛下,渔阳……好像是节度使安禄山管辖的区域。”
安禄山如今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唐玄宗惊疑不定:“安禄山会造反?这不可能!”
“安禄山虽然原先是胡人,可是对朝廷忠心耿耿,他还是朕和贵妃的义子,对我们非常孝顺。朕待他如亲儿,让他任三镇节度使,没有人比他更风光了。他怎么可能造反?”
“朕记得他刚刚回长安?把他给朕叫过来!”
第41章 李亨:不要怪我不孝顺!
偌大的皇宫中,所有人都在为那一句"渔阳辇鼓动地来"而心神震颤。
唐玄宗更是直接反复在大殿内踱步,思考安禄山造反的可能性,满脑子只有自己的身家性命,肉眼可见的着急和慌张。
周围的侍女和宦官都呼啦呼啦地跪了一片。
宦官高力士紧张地给唐玄宗端茶送水,拿着手帕给他擦汗。
真正被剧透要死了的杨贵妃则是无人问津。
杨贵妃听到自己会被赐死,难免惊慌失措,眼角挂着晶莹的泪珠:"陛下——"
刚刚还柔情蜜意的唐玄宗立马变成了一个合格又冷血的政治家,仿佛完全顾及不到这个宠爱的贵妃,连安抚一句的心思都没有。
毕竟比起花瓶贵妃,最重要的是屁股底下的皇位。
因为安禄山不在,他的怒气不知道往哪里发,只能开始骂杨贵妃:"未来朕的军队为什么会把你当做混乱的源头?难道是杨家霍乱朝纲?你们一家好大的胆子啊!”
“宰相杨国忠呢!让杨国忠滚过来!”
不得不说,唐玄宗晚年政治嗅觉还是敏锐,确实牵头摸瓜,摸到了事情的线索。
明明天上的《长恨歌》,还在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天上人间、刻骨铭心的爱情。
真正的唐玄宗,哪里有诗歌中的唐玄宗那样对贵妃之死念念不忘。
他眼中甚至闪过杀机,开始思考是不是太宠杨贵妃,把杨家捧得太高,胃口喂得太大了?
秦朝汉朝等等朝代的人都在为这绝美爱情落泪,虽然贵妃死了,皇帝活了,却仿佛看了一场双双殉情的《孔雀东南飞》。
毕竟这个皇帝看起来是如此爱贵妃,上穷碧落下黄泉,翻天覆地地找啊!
可紧接着,天幕话锋一转:【对了,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歌,是用来唱的!
据说,连皇帝都看过他写的文章,当时妇女小孩都会唱。
这是白居易写给唐朝人看的。我们作为现代的三好学生,当然不能只看表面了。
白居易开头骂得挺狠,汉皇重色思倾国,说唐玄宗是个老色批。可他也只敢搞搞暗讽,不敢说唐皇,只敢说汉皇。
后面,他也不敢写具体的杨贵妃入宫的过程。
他直接写“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看起来杨贵妃好像是通过选秀进言的。
实际上,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
唐玄宗五十六岁的时候,看上了二十二岁的儿媳妇杨玉环,这两人差了整整三十四岁。
唐玄宗喜欢这个倾国美女,可得不到,那该怎么办?
他让杨贵妃去道观,然后把杨贵妃接到皇宫中来,真是个小机灵鬼!】
沉默,沉默是今天的诸天万界。
那些磕cp的古代人不知道该怎么磕了,这糖里,为什么一股屎味?
汉武帝刘彻花了一会儿才理清这复杂的关系,无话可说:"唐玄宗……厉害。"
他后宫虽然多,可也没有抢过儿媳妇,唐玄宗玩的是真花!
刚刚夸赞《长恨歌》的文武百官气炸了:“这唐朝皇帝,难道不把伦理放在眼里吗?此乃禽兽之举!”
“身为皇帝都这样,不怕上行下效,天下大乱吗?”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倒是听说过这件事情,早就做了心理准备,不像别人那么惊讶。
可每次听到的时候,都忍不住感慨:"妹子,咱曾经是布衣,读的书不多,可也知道伦理纲常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