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

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 第23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一千铁甲,一千良马?
万俟引坐在辇车里往外看,只觉得那些跪在道旁的黑甲兵与他在平卢见过的平卢军很是相似,一看就骁勇善战。
比起现在的五百金吾卫,他更想让这些人护送他去剑南。
“他们来了多少人?”
“回陛下,来了二百人。”
万俟引的心中立刻有了决断。
“调一百金吾卫护送那些学子北上,这些勇毅侯府卫,护送朕南下。”
隋正陆连忙劝阻:“陛下!这些人只怕……”这些人可是孟月池的人呀!
“这些人也是我大启猛士。”
那些学子们走到岔路上挤成一团,才知道护卫他们北上的人换成了金吾卫。
立刻就有学子改了主意想要继续随着御驾南下,开玩笑,一百个金吾卫遇到了逆贼、乱民、溃军,最大的用处就是能把他们挡在前面。
白梨书院全是女子,松园书院大半是女子,比起男子,她们的顾虑更多。
“百里夫子。”
“没事。”百里青衣捏了捏自己学生的手,“告诉其他人,咱们尽管北上。”
说罢,她抬眼,与松园书院的一名夫子互相看了一眼。
当年江左益之乱后,刚刚成为平卢节度使的孟月池曾经写了信给朔北的勇毅学宫。
其中提到两件事,其一,是她要在平卢建立书院,希望勇毅学宫能派人来帮她,其二,就是让勇毅学宫想办法把自己人送去各地的书院,这件事要做得尽量不显眼。
百里妇行,有史以来第一位成了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大学士的女子,又在代宗朝被斥为异端,甚至被人掘坟刨墓。
身为她的玄孙女,要不是小祖师姨的信,她百里青衣还在朔北做她的典籍编纂,又怎么会来到繁京这背弃了她祖上的地方?
在一些夫子的安抚之下,女学子们渐渐平静下来,此时,不少男学子已经决定了继续南下。
“咱们走吧。”
几乎八成的女学子们都选择了继续北上,不知不觉间,她们再次走上了女旧臣们在数十年前曾经走过的道路。
走了几里路,突然,前方传来了马蹄声。
又有一队穿着黑色甲衣的骑兵带着马车飞奔而来。
“勇毅学宫府卫,奉命护送各位北上。”
“你们来了多少人?”
“三百。”
“三百人,能护送我们去朔北吗?”
带头之人是一名女子,看着年纪大概六十岁上下,头发花白,容貌英朗:
“你们放心,要是这一面旗子不够,我这儿还有一面呢。”
女人打开一个包裹,掏出了一面黑底红字的旗。
上面写着“平卢”两个
字。
“我是勇毅侯府府卫校尉刘桂子,接这个差事之前,我可是平卢军的训兵统领。”
女学子们“哇”了一声。
一直拉着百里青衣手的女学生很激动:“夫子!是平卢军的统领!”
“嗯。”百里青衣兴致不高。
虽然多年未见,她还是认出来眼前这位统领是小祖师姨身边伺候的嬷嬷。
连六十多岁的嬷嬷都提拔成了统领!
小祖师姨之前跟自己说等自己完事儿就能回朔北继续编书,一定不会骗她的,对吧!
对于夺走了勇毅侯府府卫这件事,万俟引的心中毫无愧意,他是皇帝,大启的根基,让别人保护他是天经地义之事。
被夺来的人似乎也没什么不满,在他的面前很是小心谨慎。
万俟引一直不满金吾卫的尸位素餐,对这些朔北来的高大骑兵很是有好感,尤其是带兵的江晟。
“朕一直不知道姜氏还有能带兵之人,从前朕身边有个女官叫江吟,论辈分是朕的表姐,你可知道?”
江晟笑得憨厚:“陛下,末将只是江家旁支。”
“旁支又如何?旁支,也是镇国公府血脉。”
隋正陆见陛下器重江晟,也私下与他交好。
他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在到达剑南之前对宰相梅舸发难,在这之前,他也已经私下与剑南守将魏如隆通过消息,待斗倒了梅舸,他们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路走走停停,万俟引一直在等着孟月池带兵北上攻打繁京的消息,每到一处可休憩的地方,只要没有追兵和乱军,他就会让人下旨给宁国公。
晁勇在繁京登基,立国号为“燕”,他自封为大燕安天下皇帝,甚至宣布要均分天下土地,很是拉拢了民心。
各种消息,不断地追上南去的车马,看得万俟引恨不能将晁勇碎尸万段。
一千里路,万俟引带着满朝文武和世家豪族走了两个多月。
还有几天就能到剑南的时候,他拉辇车的骏马都死光了,梅舸想办法弄来了几匹健骡拉车。
吃喝也是很艰难,最难的时候,连皇帝都得饿着肚子,越是艰难,万俟引就越是依赖好像什么事都能解决的江晟。
在还有一天路程就能到达剑南的时候,江晟终于接受了隋正陆的招揽。
十月初三,史称“剑南之变”。
兵部侍郎隋正陆、剑南守将魏如隆号称要“清君侧”,杀死宰相梅舸。
却被早就掌握先机的梅舸打为逆贼同党。
一夜之间,连同隋正陆、魏如隆在内的二十七名大臣被梅舸的同党江笙所杀。
是江笙,不是江晟。
“陛下,江家的女儿最擅长女扮男装。”
江笙笑着将隋正陆的人头扔进皇帐。
“我姐姐江吟,是怎么死的?”
万俟引沉默许久,才说:“是、是先帝。”
江笙淡淡一笑,打断了他的一条腿。
“陛下,是你,一个有野心的废物,连一直照顾你的人都保护不了。”
扔下这句话,江笙就离开了,在走之前,她谢过了梅舸。
皇帐里的陛下还在哀嚎,梅舸看着面前的少年将军,笑着说:“只打断一条腿,还是轻了。”
江笙也笑:“断得干净,至少半年不能乱跑,也省得给人添麻烦。”
朔北特有的海东青飞过了江河。
孟月池看着从远方传来的消息,长出一口气。
“现在我们可以打繁京了。”
升平三年四月,历时将近三年的刘参之乱终于以晁勇兵败自尽而告终。
如鹌鹑一样缩在剑南的朝廷开始准备重返繁京。
也在此时,把持朝政许久的梅舸忽然病重。
就像是一场过于绚烂的烟花,这位堪称传奇的一代女相湮灭得让人猝不及防。
从她在政事堂晕厥到去世,不过短短数日。
太医诊断,只有八个字:“心血耗尽,油尽灯枯。”
一切发生的太快,快到,孟月池甚至没来得及收到她最后的消息。
升平三年七月十七,万俟引在平卢军的护送下回到了阔别许久的繁京。
重新开启的议政殿,颁布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封宁国公孟月池为相。
这一年,她三十四岁。
刚刚失去生母,不到百日。
第152章 姑娘请披黄袍(三十八)
先到剑南,后到泯州,大启的朝臣们在离开繁京后的日子里很不好过。
因为陛下的辇车是半夜偷偷走的,绝大部分朝臣得了消息之后才开始匆忙追赶圣驾,一路上有流亡的百姓、被逆贼击溃的乱军,就算圣驾走得不快,他们追赶的也极为辛苦。
缺衣少食,人祸丛生,对于很多人来说,南逃的一路他们把这辈子没吃过的苦都吃遍了。
比如礼部的膳部员外郎李方亦,作为一个六品小官,他拖家带口投奔朝廷的一路被打劫、被盗窃,还丢了个孩子,死了二个家仆一个妾,快到剑南的时候他想吃碗粟米粥都找不到,只能把自己才十八岁的爱妾也卖了。
结果他亲自提着换回来的粟米去找自己的家人,却发现他的奴仆卷了他仅剩的家财跑了,甚至连官服官绶都带走了。
只剩下他的老父亲倒在地上痛骂奴仆的忘恩负义。
李方亦悲从中来,写了好几首诗来哀悼自己命运的不幸。
“早知如此,还不如留在繁京投了那晁勇。”
话是这么说,让他转头回繁京,他也没有这份勇气。
到了剑南,剑南的日子也不好过,一个原本不算繁华的州府如何能容得下几万、十几万人陆续逃命而来?
有人说剑南城外梅相发威杀了些谋逆之人,可到底如何,影影绰绰没人能说得清楚,只知道几日后圣驾就继续南下往泯州去了。
李方亦到处打听消息,一会儿听说那逆贼晁勇封自己为大燕安天下皇帝,一会儿听说逆贼竟然封了宁国公是“一字并肩王”,一会儿又听说那逆贼愿意与宁国公分天下共治,过了两天,消息已经传成了那逆贼愿意自己只当一个王爷,把天下共主让给宁国公。
这些消息每日都在磨灭李方亦继续南下追随朝廷的决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