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我不穿了!

这书我不穿了! 第106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而萧君泽则将众占城取来种子交给他们:“此为早稻,能初春播种,五十余日,便得收获,只是春日发芽,若是天寒,便难以适应,你们想想办法,若能在南国种下,将为天下大幸!其名也必为万世传唱!”
一时间,在场的诸位农官眼神都火热起来,更有人跪谢道:“不敢求名传万世,只求能为朝廷做下一点小小的利民之举,我等便不枉此生了。”
周围人则纷纷赞同,名不名的无所谓,大家都是为了朝廷,为了苍生。
萧君泽看他们一个个都精神抖擞,战意无穷,于是把田地的按排位置、温度计给谁管理——他搓费了好多玻璃管,才弄出一只足有手指粗,像试管一样的煤油温度计,总算读数均匀。
再把读温度方法教给他们,被众人引为神物。
萧君泽还教了他们种子催芽法,希望能帮助他,非常简单,和发豆芽一样,把湿布包裹种子,每日喷水避光保持湿润,便能让种子很容易萌芽。
这些小小的细节都是后世人总结出来的,还有腐肥的技术之类,虽然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但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已经足够让人震惊了,他们都动笔如飞,不敢忘记一个字,准备大干一场。
贾思勰更是有些晕眩,其实刚刚被彭城王要求来襄阳时,他是不太愿意的——虽然喜欢农事且颇有成就,但他家可是衣冠,神态恭敬,前去求见。
转过几个回廊,走过两处小院,终于,在一处已经只剩下残荷的池塘旁边,三人见到了这一行的主公。
少年手持竹笛,无暇的面容清冷而尊贵,只是淡淡的眼神,便已经让他们感到威严,与之相比,那倾城的美貌,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崔慧景当先拜道:“殿下啊,那逆贼篡位后,倒施逆行,将高帝、武帝打下江山弄得民不聊生,如今天下,都期待着您振臂一呼,夺回神器,使天下归心,诛除诸害,还海内清平!”
萧君泽凝视着下拜三人,微微一笑道:“不急。”
此话一出,下拜的三人顿时急了:“殿下!您……”
萧君泽轻声道:“我说不急,是因为,缺了一场大戏。”
三人一怔,神色困惑。
萧君泽微笑道:“当年,你们三人虽然依附萧鸾,坐视他篡位,但不过是明哲保身罢了,诸贵皆是如此,算不得错。”
三人对视一眼,崔慧景似乎明白了一些:“您是指,裴叔业?”
如今朝中最有威望权势的四位大将,便是崔慧景、王敬则、陈显达、裴叔业四人。
“当年之事,你们旁观仅为自保,人之常情,裴叔业却是萧鸾的马前卒,亲自领兵,杀光我那此弟弟叔父们,”萧君泽幽幽道,“就算我不追究,他怕是也不会相信吧?”
三人皆默然。
“所以,当借裴将军人头一用,让天下知道,那萧宝卷,是何等不得人心,不是么?”萧君泽微笑问。
“那,你的意思是?”崔慧景轻声问。
“裴叔业很快便会叛乱,你等,他的人头,来作为礼物吧。”萧君泽淡定道,“不用担心,朝廷会让你们去平叛的。”
虽然历史上,裴叔业是他们四个里最后一个叛乱,不过托小舅舅福,只要给皇帝近臣送送礼,他们稍稍改下顺序,一点也不难。
三人心中一寒,皆是明白,这是临海王在敲打他们,告诉他们,就算他登基,也不会是谁的傀儡,不然,裴叔业,便是下场。
“属下遵命!”
第122章 一点波折
十一月时,萧君泽收到了元宏的书信,皇帝觉得今年自己又行了,在信里说正月初一,按例,皇帝都要接见群臣,回顾一下过去,展望一下未来,我好久没见你了,十分想念,你兄长也想你,回来过个年呗?
萧君泽其实是不太想走的,但转念一想,毕竟相识一场,这古代没飞机没马车,见一面少一面的,还是应该去见见,打打预防针什么,免得将来换个场面再见时,元宏气出脑淤血,那倒显得是自己的不是了。
于是给崔曜和明月交代了一番,便收拾东西,准备回洛阳一趟。
让青蚨生气的是,这次,君泽过去,居然连他都不带。
这可不得了,青蚨守在门口,直接挡住了去路,决定要是君泽不给他解释,就要他好看。
“你别生气,听我说嘛……”萧君泽劝住了青蚨,组织了一下语言,才轻声道,“青蚨,并非我不想带你去,而是,你今年也二十多了,这刑余之人,与常人有异,洛阳人多眼杂,要是寻了你麻烦,总是节外生枝啊。”
青蚨皱眉:“你这话虽然有几分道理,但总要有人服侍,万一被人发现,岂不是更麻烦?”
他和公子之间倒没什么自卑之心,毕竟一个是多一个是少,都有异于常人,不存在谁看不起谁,但是他以前还可以凭年纪小,所以声细无须这不算什么大事,可如今他的年纪,再留洛阳,怕就难装出正常人的模样了。
萧君泽淡定道:“放心,我本也不怕泄露什么秘密,他还把我收入后宫不成?”
青蚨一时无奈:“唉,这些年我也带几个忠心的奴仆,你要不还是带上一两个,难不成你还要一个人回洛阳?”
“当然不,元英和我一起回去呢,”萧君泽无奈道,“如今我身份已经大不相同,盯上我的人太多,你知道的秘密又多,岂没我这般简在帝心,去洛阳一个不慎怕是就被人抓去拷问,或者用来威胁我了。”
青蚨目光还是带着怀疑:“是么,我怎么觉着,你是想背着我做什么危险的事情……”
“一派胡言!”萧君泽顿时不悦,“我想做危险的事,哪次不是拉着你一起,何曾见外过?”
青蚨一想也对,只能无奈同意。
于是,萧君泽便做别了襄阳的一众属下,一路北上,前去洛阳。
……
数百里外,元宏很快通过手下眼线,知道这事,没忍住,向冯诞吐槽道:“这君泽的也太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朕何曾怀疑过他?虽然他在襄阳又是勾结南国荆州刺史,又是与南国江州刺史购粮,但朕却是从未过问,用人不疑,他倒好,一个随从不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朕把他收押回来呢!”
冯诞笑道:“陛下,你总有那么多说辞,君泽如此信任你,你心中必然喜悦,又可必掩饰呢?”
元宏轻咳一声:“毕竟还是长大了些,但朕观之,虽有了几分臣子模样,却还是少些敬意,你回头多提点他几分!”
冯诞笑着称是。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