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第15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仙使慢行,来日再会!”
松童子站在原地,朝武士簇拥着离去的仙使挥手道别。
仙使未曾回头,却也抬起手臂,对身后摇了摇。
老翁老妪上前时,松童子已经打开食盒,对着里面的肉脯和肉干各样小食咽口水。
“仙使给松的小食啊,提回去藏着,留给你一个人慢慢吃。”老妪揉揉孙儿的头顶,慈爱道。
松童子却不吝啬护食:“给柏弟吃,也给大父大母和叔父叔母吃!”
“松真大方!”老翁欣慰地拍拍孙儿肩膀,“不过大父大母和叔父叔母不吃的,你给柏弟分几根肉干就是,其余的都留着自己吃……”
身后有爱的祖孙交谈,周邈是听不见了。
在见过松童子后,便迅速赶回队伍中。
第二日又启程,沿驰道直行,下午时分,直抵薛郡邹县峄山脚下。
“原地扎营。”
“明日登祠峄山。”
……
第84章 出息了出息了出息了!
亭亭绎凫山,秀色钟乾坤。
峰峦拔地几千丈,雄势直欲排苍旻。1
峄山奇峰怪石,陡峭峻拔,岩洞幽深,多松柏清泉。
在太祝叔孙通选定的良辰吉时,始皇帝嬴政辇舆登山。
仙使及群臣随从。
此时的峄山还不是后世的风景名胜区,没有通坦的盘道上山。
倒确实是怪石堆垒,古木苍郁,窍涌清泉。
自然景观浑然天成,不经雕琢。
周邈:就是太浑然天成了,这都原始密林了都!
周邈牢牢抓住肩舆扶手,腰背紧绷僵直,未敢有分毫松懈。
其实抬着肩舆的四名魁梧武士步伐很稳,不会将他颠下去的。
但行走在昨日下午晚间数千士伍才砍开的山路上,真的很难放松享受。
周邈看着前方辇舆中,正身而坐,臀置脚踝、手置膝上,端庄威严,目不斜视的始皇陛下。
#崇拜始皇陛下的一天从早晨登峄山开始!#
新辟的蜿蜒山道两旁,五步一人,站岗布防。
大吕开道,王旗当先。
而山道上,始皇帝嬴政辇舆为先,仙使周邈的肩舆随后。
再便是叔孙通率奉常官吏及众博士捧奉的祭祀牲猪一头,珪璧、钱币等礼器。
再之后,是徒步爬山的左丞相隗状率领随从百官,最后又是随行隶臣妾及士伍。
祭祀队伍蔓延开去数里,如一条山中云雾间游动的长龙。
日中出发,隅中到达峄山中峰峰顶。
队伍到达后,众人就地暂歇,或饮水、或添衣,或坐看山中之景。
叔孙通则带着奉常官吏及百家众博士,开始清扫布置场地。
周邈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凑到始皇陛下身侧。
一起居高临下,观览峄山风景。
他前世没来峄山旅游过,如今看在眼里,就是一座云雾缭绕的怪石堆垒的石头山。
看得无聊了,周邈收回目光,视线停留在峰顶的一块壁立巨石上。
说实话,他看上这块石头了!
“陛下,今天会刻石颂大秦功业吗?”周邈转
头,问目视脚下云雾的始皇陛下。
“何意?”
周邈指着伸出去的狭窄山脊上的壁立巨石,“虽然我不知道历史上的秦始皇峄山刻石,立在哪里,但陛下难道不觉得,那块巨石很适合刻记大秦的功德大业吗?”
“简直就像是为了篆刻陛下雄伟功业而生的一块大好石头啊!”
安静侍立身后的隗状、李斯、蒙毅、萧何等众:……有道理。
嬴政:“……叔孙通草拟祭文,李斯誊抄,祭祀既毕,便会令人镌刻石上。”
“那块大石,确实适合。”
李斯:陛下原先不是说,刻石于峄山书门?
哦,仙使觉得山顶这块巨石适合刻记功业,那没事了。
“有说‘登峄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临峄山峰顶,刻石记功,那睥睨天下的气势瞬间就立起来了!”
“今日在峄山峰顶刻石,明日便在泰山顶立碑!”
周邈目视脚下云雾,只觉胸臆间中二之魂熊熊燃烧,衣袖一展,油然而生一股睥睨苍生的气概来!
嬴政:“……确有此感。”
李斯:……啧,他就多余听。
敲定刻石位置,周邈又畅想道:“峄山刻石,始皇陛下的首块刻石,我高低得同框…入画留念!”
合照是不行了,但作画可以啊!
李斯大概意会了周邈的意思,并毫不留情打破他的幻想:“稍后祭祀既毕,即刻就要下山去,刻石的祭文,届时将会令匠人临摹镌刻,非是一时半刻就能刻完……”
“也就是说我不能第一时间看到峄山刻石的样子了!”周邈犹如遭受晴天霹雳,面目痛苦!
李斯无情道:“对。”
“啊!”若非怕震到始皇陛下耳膜,周邈无论如何也要对着山下高喊一声,以作发泄!
“那不是说之后的泰山、梁父山、罘山、琅邪山等刻石,我都不能当场见到?”
周邈一缓过来,发现事情还有更惨的!
周邈的痛心,叫李斯都不忍回答了,但坚持道:“若非有事停驾滞留,多半是看不见的。”
“……”周邈顿感出巡前的期待,瞬间减半!
“人生啊,
无常啊……”
一副受到打击太大,魂魄离体的凄惨模样。
然后李斯就被众人针对了,不止他的同僚,还有他效忠的陛下。
“……”
他李斯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
及至日中时分,叔孙通做好一应祭祀准备,前来请嬴政与仙使及众人时,仙使周邈都还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蔫的。
但正事不能耽搁,识大体的周邈打起精神来。
主持祭祀的太祝叔孙通,站在以石垒砌的祭坛旁侧,按照祭祀礼仪,一项一项引领着嬴政、周邈及众臣开始祭拜。
此时的祭拜还未有后来那样多的繁文缛节,尤其是叔孙通拟定祭祀之仪时,还逞给嬴政看过,而后删改得更加简洁易行。
正如他自己先前所言:祭之以诚,礼便尽矣。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叔孙通开始唱诵祭文,或者说,是歌功颂德的功德铭文。
云雾缭绕脚下,山风呼啸吹顶。
肃穆气氛之下,清晰雄浑的唱诵,响彻峰顶山间。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2
……
【廿有六年,仙使临秦,功德显明。】
周邈猛地一震,捕捉到关键字眼!
#妈妈!你儿子出息了!记功石刻上竟然有你儿子一笔!#
周邈正激动时,发现接下来还是他的戏份!
【完缮咸阳,始治驰道,普惠黔首。】
#妈妈!两句!峄山石刻上你儿子有两句二十四字的篇幅!#
不能第一时间亲眼见到石刻?那算什么!
在刻石铭文中占两句篇幅的殊荣面前,那都不是事儿!!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叔孙通最后一句落下,周邈兴奋还是未消。
最终,在祭祀礼成时,嬴政又下旨道:“在此峰顶立祠,常年为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