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119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比如白居易《劝酒寄元九》中云“百年夜分半,一岁春无多”,黄庭坚增四字“百年中去夜分半,一岁无多春再来”就是新诗;王安石《促织》云“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黄庭坚改五字“莫作秋虫促机杼,贫家能有几絇丝”就是新诗。时人无不称赞效仿。
现在虽无江西诗派,但对“用典”的态度是一致的。
李玄霸拆了杨广的诗填词,杨广不仅不会生气,还会十分自得。
杨广笑话李玄霸:“大德,怎么只有上阕?难道是朕这首诗只有四句,不够你拆?”
李玄霸理直气壮道:“是的陛下,臣就是不够拆!”
下半阕用典是“青楼薄幸名”,他这个小身板,写什么青楼啊。
杨广挽起袖子:“朕来补!”
李玄霸为杨广磨墨,杨广文兴大发,不仅补全了这首词,还即兴又作了一首,笔墨未干,便唤来乐人谱曲演唱。
洛阳宫中乐声阵阵,文人的雅词和清商的雅音相得益彰。
杨广唤来陪坐的大臣皆捻须微笑,对李玄霸这“胡闹”有了不同的认识。
薛道衡身为当世第一才子,自然也被杨广唤来陪坐。
他文人尖酸刻薄的气息十足,嘴里难得出句好话,这次居然也夸赞道:“臣本以为乐声靡靡,登不上大雅之堂。文人作词之后,原本轻浮的丝竹竟也登得上大雅之堂了。”
杨广虽然一直记恨薛道衡以前不肯为他所用,今日他高兴,便没有在意薛道衡夸奖的话中暗含的讽刺:“薛卿若能作一二好词,朕当日日聆听。”
薛道衡拱手道:“既然陛下都如此说了,臣回去就琢磨,定让陛下听到厌。”
裴蕴笑道:“薛公所言‘听到厌’,可是子曰‘三月不知肉味’的厌?”
裴蕴以太常寺少卿起家,为讨好杨广,广召天下乐家子弟三万余人,得到了杨广的喜爱,现在已经是民部侍郎。
虽已经不在太常寺为官,但裴蕴见李玄霸为民间声乐推广“雅词”也很喜欢。
杨广所喜爱的声乐越是“高雅”,就显得裴蕴当初为杨广搜集乐工之事不算太“佞臣所为”。
薛道衡不喜裴蕴。不过他虽然尖酸刻薄,官场的情商也没烂到当着皇帝的面,甩皇帝宠臣的脸色的程度。
薛道衡笑道:“若真能写出如此好词,别人吃不吃肉我不知道,我可以三月不吃肉。”
杨广见薛道衡和裴蕴居然能和乐融融地聊天,居然有一种欣慰唏嘘之感,让他对薛道衡的杀心都淡了一些。
他对苏夔道:“如果薛卿作词,伯尼当作曲。”
苏夔拱手道:“当仁不让!”
苏夔好奇地看向侍坐在杨广身侧的李玄霸。
苏夔是尚书左仆射苏威之子。尚书左仆射即隋朝的宰相。
苏威在隋文帝时期,曾与高颎一同参决朝政,后因结党营私被免官。杨广继位之后,将其重新起复。
苏威和高颎在官场的经历十分巧合。
高颎从尚书左仆射下来时,苏威便成为尚书左仆射,高颎成为太常寺卿;高颎自请左迁编书,从太常寺卿退下时,苏威便迁太常寺卿,但仍旧参豫朝政,领丞相事。
高颎本应该在去年被杨广冤杀,苏威也同因劝阻杨广修长城被免官。不过苏夔是太子挚友,又是大隋最懂乐理之人,所以不仅没被牵连,还被升为从五品司朝谒者,随侍杨广左右。
苏威很有才华,但性怯懦,又颇重权势,所以他虽颇受杨广视为长者颇为敬重,但在同辈中名声不怎么好。
苏夔则相反,虽性格狂傲,但风评颇好。杨素和苏威为友,都曾多次向苏威戏言,“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在这个时空中,因高颎和宇文弼先退一步,没有跟随杨广出巡,便没有成为劝阻杨广修长城的领头人。苏威虽然心中知道应该劝阻,但怯懦的他不敢当这个带头的人,如今没有被免官,仍旧任太常寺卿。
苏威常和苏夔叹息,唐国公家的二郎三郎皆为麒麟子,可惜家中没有适龄的女子,被长孙晟和宇文弼捡了便宜。
太子杨昭也对苏夔夸赞李玄霸和李世民,但又说李玄霸心思深沉,李世民心胸坦荡,李玄霸可能更受父皇喜爱,他更喜爱李世民。
苏夔更相信挚友杨昭的话,所以对李玄霸有偏见。
但见李玄霸这个孩童居然真的能坐稳皇帝“宠爱的后辈”的位置,如皇子一般陪伴皇帝左右,苏夔有些想结交这个擅写歌词的李秀才了。
苏夔在悄悄观察李玄霸的时候,李玄霸也在观察苏夔。
苏威在历史中因在秦王李世民面前倚老卖老,被李世民讥讽“公隋朝宰辅,政乱不能匡救,遂令品物涂炭,君弑国亡。见李密、王充,皆拜伏舞蹈。今既老病,无劳相见也”,终求官不得。
但他的两个孙子都是李世民的人。
长孙苏勖支持李泰夺嫡,次孙苏亶之女嫁李承乾为太子妃。李承乾和李泰皆因夺嫡抑郁而终,但苏氏子弟因才华横溢继续受唐太宗重用,地位丝毫未损。后人苏勗还是开元时贤相,谥号“文宪”。
苏威的家教可是不一般。
有才华的人终究会展露光芒。现在苏威一家肯定看不上自己和二哥,李玄霸没打算与他们接触。
他只是看到了苏夔的时候,想起了历史中秦王讥讽苏威的事。
苏勖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很早就跟随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一边重用苏勖,一边当着苏勖的面讥讽他祖父,真是太坏了。
二哥,不愧是你。
李玄霸决定回去就和二哥剧透他讥讽苏威的事,给二哥加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大德,薛卿赏识你的才华?你再拜一师如何?”
走神的李玄霸:“啊?好……等等?发生了什么?”
杨广握拳砸了一下表侄的脑袋,哭笑不得:“你伴驾都能走神?!众卿看看,朕这个表侄真是丝毫没有把朕当皇帝看待啊!”
李玄霸捂头,一头的雾水。
薛道衡失笑:“够狂妄!陛下,这个弟子臣收了!臣就喜欢狂妄的人!”
杨广哈哈大笑:“朕就知道,大德绝对合乎薛卿的喜好!大德,还不快拜师!”
李玄霸:“……”
他虽然很茫然,但皇帝让他拜师,他只能拜师。
我拜了谁为师?高老师和宇文老师会不会生气?
哦,薛道衡啊,高老师和宇文老师应该会认可自己这个老师。
不,等等,怎么是薛道衡?!
李玄霸一个头两个大。
他还在愁高老师和宇文老师能不能逃过死劫,怎么又来了一个热爱撞杨广刀口上的薛道衡薛老师?
隋炀帝给自己安排的老师怎么老是这种他想要杀的人啊!
李玄霸觉得自己这拜师的运气过分诡异了。
第60章 都是高老师的锅
=
李玄霸被杨广推着拜师后, 才知道为何会发生这件事。
这口锅该高颎老师来背。
薛道衡比高颎大一岁,却是高颎的“迷弟”,十分敬佩高颎的为人和才华。
高颎收李玄霸和李世民为徒时, 薛道衡本不在意。得到过高颎指点的人不少, 李玄霸和李世民不算特殊。
但之后李玄霸和李世民频繁进出高颎府邸, 其身份明显已经不是普通被高颎指点的人。
薛道衡回京后与高颎通信,得知高颎居然将这两个孩子收为确立了师徒名分的弟子,便对李玄霸和李世民生出好感。
高颎选中的学生一定很优秀。
薛道衡和唐国公府没有多少交情。他即使对李玄霸和李世民好奇, 也不可能自降身份主动接触李玄霸和李世民。何况李玄霸和李世民还在守孝。
薛收和李玄霸、李世民偶然结识后,薛道衡很想让薛收把李玄霸、李世民叫到家中看看。
但薛收已经被他过继出去,就算招待朋友也是在新家。虽说薛收也可以在薛道衡府邸中招待朋友, 但这要薛收自己主动开口。薛道衡拉不下这个面子。
薛收完全没有察觉到生父的暗示。
薛道衡心高气傲,不喜欢被人打扰。薛收一直很敬畏薛道衡, 哪可能让新朋友打扰到薛道衡。
今日薛道衡终于有机会接触到李玄霸, 李玄霸所做的事又正合他的胃口,便在杨广面前多夸了李玄霸几句,感慨李玄霸不愧是高颎的学生,果然优秀,若是自己也有这样的学生就好了。
李玄霸这个学生是杨广塞给高颎的。虽然杨广当时本意是侮辱高颎, 高颎原本没接这个差事。
若不是宇文弼因李玄霸的病弱联想到自家孙儿,对离开父母伴驾的李玄霸和李世民多了几分照顾, 意外发现了李玄霸和李世民的才华,让高颎起了胜负心,高颎不会主动去教导李玄霸和李世民。
但既然高颎接了这个差事, 在杨广看来就是高颎向他示弱服软。杨广对此事很得意。
高颎和宇文弼越夸赞李玄霸和李世民, 杨广就认为高颎和宇文弼是在持续向他示好。
当薛道衡也夸赞李玄霸时, 杨广欣慰极了。
薛卿终于向朕示好!夸赞朕的眼光好了!
杨广立刻就问薛道衡要不要收弟子。这么好的弟子, 你也可以有!
高颎的弟子一定是人中龙凤,我必须收!从来不收弟子的薛道衡立刻同意。
李玄霸人麻了。
隋炀帝你对薛道衡恨得牙痒痒,连薛道衡写个吹嘘隋文帝的赋,你都能恶意揣测薛道衡是在骂你。现在你怎么表现得对薛道衡如此舔?自古君臣以美人爱情作比,你们这是在表演什么求而不得的狗血文学吗?
我和二哥是你们君臣之间什么特殊的情|趣道具吗?!!
救命!!!
李玄霸根本不想拜薛道衡为师。
不说薛道衡那尖酸刻薄的文人脾气将来肯定会惹更多事,他这个弟子可能会被牵连,薛道衡擅长的本事,他也没必要去学啊。
薛道衡是一位纯粹的文人,擅长文字工作。在隋文帝时期,长期担任秘书机要,为隋文帝撰写诏令。
李玄霸学这个干什么?难道将来他哥还能缺帮写诏令的人?
李玄霸斟酌利弊后愿意帮助高颎和宇文弼,除了这两位老师真心对他和二哥好之外,也有高颎和宇文弼是文武双全的治世能臣,他和二哥正缺这样的老师的缘故。
就算虞世南都只能教他们写字,薛道衡能教什么?作诗吗?好的诗人不是练出来的,是天生的。他和二哥真的没这个天赋。
但皇帝都发话了,轮不到李玄霸挑挑拣拣。
就是皇帝没发话,薛道衡说要收李玄霸为弟子,李玄霸都只能跪下磕头说受宠若惊。
薛道衡可是现在的文坛领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