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5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他们居然也因李世民的洒脱感到了轻松,对未来不再忐忑不安,怨愤不平。
“二十年……二十年后,大雄也长大了。你说那开辟盛世的人会不会……”
“应该不是。不到三十岁,年纪太小了,不能服众。何况李渊那时还活着,轮不到大雄。”
“但若真的是他……”
“那大雄和大德两个孩子就太苦了。”
“是啊,唉。”
这两人是他们认可的弟子,今生唯一真正收入门的弟子。这样的弟子,如他们亲子一般重要。
两位老人都在心里祈祷,祈祷两个孩子能一直无忧无虑。
虽然他们知道希望很渺茫。
第32章 香皂甘油肥皂泡
=
高颎和宇文弼与京兆韦氏对上, 没人怀疑这和李玄霸有关系。
虽然李玄霸是高颎和宇文弼的学生,但高颎和宇文弼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且李玄霸和李世民两个学生是皇帝强塞给高颎和宇文弼的。
他们不知道高颎和宇文弼平时和李玄霸、李世民相处的模样, 自然不会认为两个七岁孩童能多受这两个六十多岁的老臣看重。
连京兆韦氏都自认倒霉, 觉得自己是撞皇帝刀口上了。这一定是皇帝仍旧为他们之前的试探不满, 趁此机会敲打他们。
不然暗中传谣的世家那么多,怎么非拽着京兆韦氏不放?
他们没打算继续和高颎、宇文弼对着干。两老头都卸掉了身上官职跑去编书了,再穷追猛打实在不好, 且会被皇帝记恨。只能叹一口气,吃了这个哑巴亏。
其他家族见状,明白皇帝确实有意推广儒学, 便一改口风,不再阻拦。
世家不是蠢的。所谓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但和王朝硬碰硬的世家都被屠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留下来只是世家的名号而已。比如现在弘农杨氏的本宗是隋朝皇帝这一脉。搁谁有点脑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唐国公府现在对外也是宣称两大汉族世家的联合。李渊与“五姓七望”的陇西李氏连了宗,窦夫人与扶风窦氏连了宗。
所以世家内部分裂就很严重,很难力往一处使,合力阻拦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的政令。
再者汉朝曾经兴起一次“文艺复兴”运动, 即假托从孔庙挖掘出了大小篆书写的儒经旧作,称“古文经”, 以和当时以隶写的“今文经”对抗。
在察举制为主的汉朝,争夺“注经权”就是争夺朝堂地位。
东汉末年,许多经学家投身“古文经”研究, 以“我注六经”, 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挽天下于倾颓。
他们广开私学, 将自己注释的经书教给当时人看不起的平民百姓,形成了强大的声势,培养了许多人才。
后来许多魏晋世家的先祖都参与了这场运动,在朝代急速变换的时候获得了巨大的名利,一跃成为顶尖世家。如“五姓七望”的荥阳郑氏和范阳卢氏。特别是荥阳郑氏,“郑贾之学”是如今显学。
这两个世家在听说雕版印刷儒经时,就在暗中搜集雕版印刷的工匠。等皇帝态度明确后,他们就准备热火朝天地开工印刷儒经,恨不得把自己家族的儒经给全天下的读书人人手一本。
荥阳郑氏和范阳卢氏的地位就是靠着桃李满天下积累来的,而不是如一些经学世家敝帚自珍。他们虽瞧不起寒门,但让寒门都成为自己的“门生”,这件事他们可太喜欢了。
当郑家得知最先提出印刷儒经的人是李玄霸之后,家族内部召开会议,急急忙忙将许诺给李建成的郑氏美妾先送进李建成府中,并增添了一成嫁妆。
李建成现在虽然已经成为千牛备身,,但千牛备身只是六品官,他还没有资格置“媵”。所以原本郑家是想等李建成的官职提升到五品后,再把寡居女送给李建成。
堂堂荥阳郑氏,将族中女子送给他人当妾,肯定也必须是有名份的“侧室”,得有诰命在身才不算折辱。
但现在,罢了罢了,唐国公府真是越来越强盛了。郑家又将在这次印刷儒经中得到天大的好处,他们便又退让了一步。
唐国公府也投桃报李。郑氏妾一切待遇等同“媵”。窦夫人还自掏腰包,给郑氏妾增加了三成月例,并许诺在李建成娶妻前,郑氏妾在李建成后院的权力就等同于李建成的妻。
窦夫人还带其他儿女来拜见新婚的大郑氏,让李世民、李玄霸叫大郑氏大嫂,给足了大郑氏和荥阳郑氏的面子。
经历了一次寡居被落白眼,差点被送与白发老翁高官为继室,大郑氏心思已经十分通透。
她一点都不想要什么权力,也不准备端着什么世家女的架子,只一门心思讨好李建成,争取在李建成正妻入门之前多生几个儿子。
嫡庶有别,大郑氏没想过去抢什么嫡长子的位置。只要有了儿子,她就有了底气。就算将来正妻入门她失了宠,嫡长子出生后,也要因为孝悌好好尊敬庶兄。
庶兄怎么都比庶弟强。
看看李世民和李玄霸两兄弟,还与李建成是同母所生。就因为他们年幼,自己卖力获得的好处,大部分都被李建成拿了。李建成身为兄长,什么都不需要做,坐享其成就行。
其实郑家和其他世家也不是没有想给李世民和李玄霸“好处”,只是因为两人太过年幼,所以联姻这种事不好说出口。
他们又不是如长孙晟这种鲜卑勋贵,颇不知礼,三岁的女儿都能定亲。
“呸,他们世家之间指腹为婚的都不少,这还没出生就联姻了呢!他们就是嫉妒我妹妹!”长孙无忌听了酸言酸语,十分生气。
李世民脑袋一点一点:“啊对对对。”
长孙无忌生气了:“你怎么这么敷衍!这时候你不该站出来保护我妹妹吗!”
李世民无奈:“你要我怎么站出来?”
长孙无忌想了想,也确实想不到李世民该如何站出来,只能自己生闷气,抢了李玄霸的果脯啃。
李玄霸低头看着自己的手。
李世民赶紧重新拿了一块果脯塞进李玄霸手里,骂道:“盘子里这么多果脯,你抢阿玄的干什么!”
长孙无忌笑道:“我只是看李三闷闷的模样,想逗逗他。”
这时称呼人除了叫字,还能直接叫排行。特别是同性别的人,连“郎”都不叫,直接叫姓氏加排行。
李玄霸腹诽:【小心我改姓张,以后叫张三,吓死你。】
李世民满头雾水。不懂弟弟为什么要改姓,更不懂“张三”为什么就能吓死人。
李玄霸懒得理睬长孙无忌。
这人自从听到了高夫人抱怨京城贵族女眷圈子诽谤长孙家的家风,一大早就跑过来,从吃早膳一直抱怨到吃午膳。
史书里都没写,长孙无忌居然还跑到唐太宗家里蹭早晚饭的,唉。
李世民也是好脾气,长孙无忌嘴不停地车轱辘似地抱怨了半日,他就听了半日。
长孙无忌啃完从李玄霸手中抢过的果脯,终于停止抱怨了。
李玄霸把耳中丝线团拽出来。
长孙无忌气得又抢了李玄霸手中的果脯。
李世民赶紧又给弟弟手里塞了一块果脯。
李世民抱怨道:“别老抢阿玄的。你多大的人了,怎么如此幼稚?”
长孙无忌冷哼了一声。
李玄霸:【还傲娇上了?恶心心。】
李世民扶额,他用眼神教训弟弟,也不要如此幼稚,一直在心声里不断笑话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又把从李玄霸那里抢来的果脯啃完,拍了拍手:“李三,阿娘也给了我一个脂粉铺子练手。听说你那个香皂快做好了,我帮你卖?”
李玄霸点头:“好。”
长孙无忌惊讶道:“你就这么同意了?”
李玄霸道:“那不然呢?”
长孙无忌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实话实说道:“那铺子说是给我的,其实是给妹妹的。可不是我想占你便宜。”
李玄霸道:“一家人,说什么占便宜。如果卖得好,你和你娘说一声,问高夫人能不能与我合作。我就一家铺子,货太多了卖不完。”
长孙无忌疑惑:“你们唐国公府的铺子很多吧?”
李世民拍了拍长孙无忌的肩膀,压低声音道:“唐国公府的铺子赚的钱进公中,我和阿玄顶多多拿点零花钱。但你家帮忙卖,就是与我和阿玄单独签订……嗯,那个阿玄说的合同,我和阿玄直接从你们家拿钱。”
长孙无忌虽然年纪不大,对商事也不精通,但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也立刻明白了。
“知道了,我让阿娘用嫁妆与你们做生意,这样赚的钱也不会进长孙府的公中。”长孙无忌叹气道,“你们和我一样,有个兄长压在上面,颇不自在。不过话先说在前面,我娘的嫁妆不多,可不敢冒险。”
高夫人是北齐宗室,父亲是北齐乐安王高劢。北周灭北齐后,大部分北齐宗室的财产都被掠夺一空。高家现在的家产,全是高劢在大隋当刺史攒的,与其他勋贵无法比。
大兴居不易,高劢能给嫁给长孙晟当继室的高夫人在西市谋几间铺子,还是托了长孙晟的门路。
这时候女子的嫁妆就代表女子在家中的地位,所以长孙无忌的兄长都瞧不起高氏这个继母,在长孙晟不在家的时候,视继母如父亲的妾。
李玄霸道:“尽管放心。好卖的东西我再放你家铺子。”
长孙无忌笑道:“那我家小妹的嫁妆就全靠你了。唉,李二,你不会嫌弃我家小妹嫁妆少吧?”
李玄霸悄悄地拧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才没笑出来。
可惜现在他不能更新自己的营销号,不然又有新的话题可以水了。
震惊!长孙无忌少年时就露出权臣的尾巴!他居然叫唐太宗“李二”!
李世民无奈:“你说什么傻话?哪怕没有嫁妆,她仍旧是我的妻,我一定会很尊重她。你是在侮辱我家家风吗?”
听到李世民有些生气,长孙无忌低着头道歉道:“抱歉,我是被家里的事弄烦心了,不是侮辱你的家风。”
“我原谅你。”李世民道,“别太在意你兄长。等我和阿玄长大后,你跟着我和阿玄一起建功立业,把你娘接出来住,不受你兄长的气。”
长孙无忌点头:“好!”
李玄霸无语。长孙四郎啊,你年纪比我和哥还大五岁,你就这么自觉地把你自己的地位定位到“跟班”了?
被李世民安慰后,长孙无忌心情好了许多。
长孙晟在家的时候,长孙无忌母子的日子好过了不少,兄长都很收敛。
杨素的葬礼之后,长孙晟假期结束。因杨广还留在东京,所以朝中重臣都要在东京,所以长孙晟又离开了家。长孙无忌的兄长故态复萌,让长孙无忌心中颇为气恼。
李渊本来也该去东京,但杨广给他新安排了编撰和印刷官学教材的工作,他便继续留在大兴了。
李世民和李玄霸都挺开心。哪怕李玄霸悄悄与李渊保持距离,但独孤老夫人有儿子陪着,大半精力都在儿子身上,不再折腾窦夫人。他们看见母亲精神越来越好,自然开心。
终于把长孙无忌哄开心,送走长孙无忌后,李世民双手枕在脑后,长叹一口气道:“如阿玄你说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李玄霸点头。
他犹豫了一会儿道:“哥,你现在已经快八岁了,心理承受能力强许多了吧?”
李世民双手放下,瞥了李玄霸一眼:“你能不说给我听吗?”
李玄霸道:“关于你未婚妻的事,不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