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死的那一年

贵妃死的那一年 第2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长棺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过了许久,直到他的脸上失去血色, 被寒气冻成灰白,他才缓慢地抬起手臂, 手指在空棺里抚过。
她走了。
宣珩允落寞地想, 她抛弃他了,用这样决然地方式离开。他突然感到冷极了,踩着冰块儿躺进了那口空棺里,然后慢慢阖上眼帘。
他的半生, 终归逃不过被抛弃的结局。他从未被任何人重视, 他是一夜荒唐留给一个女人的耻辱, 他的母妃在冷宫里带着他,直到病死……
不,那是他自欺欺人的说辞,他的母妃是绝食, 生生把自己饿死的。他不被疼惜, 不被选择, 一直艰难捱到十六岁。
再次睁眼, 他对那个女人说,如果你觉得活着是痛苦,就去吧,不必为了我苟延残喘,他的母妃就真的去了。
宣珩允突然觉得,他这一世机会,并不是为这个天下而来,他是为等楚明玥,等那个永远都像小太阳的明媚女子来照亮他的世界。
可惜这样温暖的一个人,最终亦是曲终人散。
这一刻,他心如死灰。她为什么不能再原谅他一次呢?他已经开始改变了,已经知道错了啊。
耳边风声呼啸,世界再没有其它声音,他感到自己的意识在逐渐飘离这具身体,这样下去,他是不是会回到另一个世界,他这样想。
不,他不能回到过去。
那一世,她太遥不可及。
宣珩允猛的睁开眼睛,漆黑的眼眸深邃似渊,他从不会说,也不会有人有机会从这样的眸光里窥到怯懦和畏惧。
他不能失去她。宣珩允想,他要去找到她,珍惜她。
他撑起手臂想要从棺材里坐起来,却发现他的手臂冻僵了,没有知觉。
呵。宣珩允低低笑一声,拉开袖袍,露出手臂内侧结痂的伤口,那是利器所致。他低头一口咬在伤口上,疼痛让他的知觉渐渐回拢,痛感开始顺着血脉延展至四肢百骸。
他松开手臂,灰白如霜的脸上,唯有薄唇殷红刺目。
行至密室入口处时,崔旺端着一碗冒热气的汤药进来,方一进门,就瞧见陛下一手撑墙站在那里,形如鬼魅,他的身后是望不到尽头的漆黑。
崔旺吓了一跳,手上红柳托盘差点摔在地上,他赶忙放下汤药,几步跑过去搀住宣珩允,把人扶到那张紫檀圆案前坐下。
“陛下,”崔旺跪地叩首,悲恸长泣,“老奴求您爱惜爱惜圣体吧,这天下还需要您,娘娘她在天有灵,也想看您治下的万里山河啊。”
“朕要去寻她。”宣珩允气息不稳。
崔旺大骇,睁圆那双浑浊双目,吓得大气不敢出,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陛下,您正值圣年、身体康健,可不能说胡话啊。”崔旺跪着,不知是急的还是吓得,语速很快,“您还未有子嗣啊,怎能说出撒手人寰的话,纵使娘娘,也不会同意的。”
宣珩允蹙动眉尖,有苦涩的药味流入他的肺腑,他转动眼眸,把目光落在那碗冒着热气的褐色汤药上。
“起来吧,你误会了,朕只是要去找她,没说要死。”他端起汤药仰头喝尽。
“死”这个字,又把崔旺吓的半死。
他怎么会去死呢,宣珩允想,他害怕一闭眼再睁眼,又回到那个卑微无助的梦里,何况,她还在这个世界好好活着呢。
崔旺不解,起身收起药碗。
“传张辞水过来。”
崔旺应声,端着空碗退出寝殿,关门时,他用余光掠过屋内,陛下坐在那里,脊背端直,脸上笼着一层浓郁到化不开的沉霾,再不见清皎雅儒。
洛京细雪簌簌,诺大皇宫被覆在茫茫雪色里,被积雪压着的料峭枯枝上,悄无声息抽出嫩黄绿芽。
纵使寒天冻地,仍有生机一线。
禁卫统领张辞水是和大理寺少卿崔司淮一道来的,二人分别从两个方向走来,站在大明河宫的寝殿门前,他们的肩上、发冠上皆落着一层薄雪。
崔司淮怀中抱着今日奏折,不明所以和张辞水对视一眼。
“劳烦崔大监,今日不去小书房?”崔司淮问侯在门口等你崔旺。
崔旺叹了口气摇头,压低声音道:“陛下在寝殿内,二位大人稍等,容老奴进去为二位大人通禀。”
崔旺推门进去,很快又出来,“陛下让二位大人一同进去,请。”
崔司淮抱着奏折先走,张辞水跟在后边,二人进去后,崔旺关上那扇雕花木门,守在门口。
“参见陛下!”
“参见陛下!”
宣珩允跪坐在靠窗的乌木边花棋案旁,修长指节拈白子落在破军位置,镂花圆窗开满,窗外可见嶙峋假山上覆着白雪,远处宫宇连绵起伏,半隐在水雾里。
“不须多礼,坐。”宣珩允周身气息沉稳,声音冷静。
崔司淮抱着奏折,眼神悠哉往屋内扫一圈,寻到那只难伺候的猫殿下正肚皮贴着鼎.炉睡得咕噜咕噜的,他突然就觉得手背上的伤又疼了。
宣珩允抬眼扫过正放下奏折的崔司淮,视线停留在张辞水脸上,“朕命你率领三千黑衣骑,兵分五路分别去往昭阳郡主的五处封地,即刻出发。”
方才等待那段时间,借着与自己对弈,他迅速让自己冷静下来,亦或者,苏醒后的孤狼本就更擅冷静。
楚明玥离京,断不会去往边塞寻沈从言,她不会无故为绥远军带去麻烦,五处封地,无论她驾临哪一座行宫,当地府郡都会给朝中递奏书以表忠心。
宣珩允认为,她大约是去了江左,那里有安王护着,他未看到奏书也正常。
但他依然决定,五处封地共同动身。
“去往娘娘封地?”张辞水不解,“属下愚钝,这是为何。”
一旁的崔司淮闻言,放奏折的手顿了顿,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在电光火石间作出决定,即刻修书去江左,只要陛下人在上京。
他甚至忘记去诧异陛下为何突然要派人去郡主封地。
接着,他就听到陛下说,“朕带一队人马亲自去往江左。”
这……
小崔大人丧住半张脸。
“朕去接她回来。”宣珩允吐了口气,沉沉说道。
张辞水十分诧异,正欲再问,被崔司淮抢先一步,他尬笑一声,“这,陛下,是如何得知娘娘尚在人世?”
此话一出,张辞水转头看着崔司淮,眼中写满震惊。
宣珩允意味深长看一眼崔司淮,“朕打开了她的棺材。”
张辞水又是一惊,他嘴巴半张,已经分不清他是谁、他在哪。
“崔少卿也知?”宣珩允眯了眯眼,盯着崔司淮。
对上那双冷利眸光,崔司淮感到后背一凉,不敢再懈怠。
他深吸吐气,如预演过一般动作娴熟走上几步跪下,从袖袋中掏出那个小木盒呈上,“陛下恕罪,定远侯府把此物交与微臣,令在下转呈陛下。”
他把得到遗诏的过程说得含糊。
崔司淮聪慧,不敢把他深夜送昭阳郡主出京一事也和盘托出。身为陛下心腹,又是外臣,却偷偷帮人家媳妇跑路,光是想一想,小崔大人就觉怕是过不上十九岁生辰咯。
“是微臣见陛下近日身体抱恙,故未及时转呈,微臣有罪。”崔司淮认错态度诚恳,理由充足。
“盒子里装的是?”宣珩允并未深究,他接过那个小木盒在掌中翻转一圈。
“微臣不知。”崔司淮被方才警告意味十足的眼神震慑到,小心谨慎回禀,“定远侯府的人只说这是娘娘走前留下的,说是陛下一看便知。”
“哦?”宣珩允勾唇漫不经心冷笑一声。
崔司淮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依旧跪着,故作轻松悄悄抬眼向上看去。
宣珩允凝视着手中盒子,拇指轻轻一拨,盖子弹开,盒子里,静静躺着叠放整齐的明黄色绣金龙纹帛锦。
这是一封诏书,绣金龙纹是奉化帝时期的皇诏礼制。宣珩允登基后,改成了同色暗纹。
他静静注视着盒中遗诏,却没有打开的动作,过了几息,他忽儿低低笑一声,合上盖子。
“想来是父皇留给她的护身符。”宣珩允好像在自言自语,“父皇总是疼她。”
木盒被丢在棋盘上,走了一半的棋局被打乱。
崔司淮悬起的一颗心暗自放下。
宣珩允站起来,撇了眼崔司淮,“起来。”他又看向刚理出头绪正作恍然大悟恍然大悟状的张辞水,朗声道:“速去集合黑衣骑,即刻动身。”
“啊?”张辞水脱口惊呼,又慌张垂首领命,“是!”
一旁的崔司淮刚把膝盖从地上拉起来,闻言头皮一麻,搜肠刮肚找词:“陛下,此举不妥!陛下冒然离京,师出无名,恐惹民心动荡,局势不稳。”
“朕乔装出行,无人知大明河宫已空,崔少卿照旧每日送奏折过来便是。”宣珩允态度笃定。
崔司淮眼见拦不住陛下,眸光一转,再劝:“陛下再等几日,三月二十二,依祖制是春巡,介时陛下离京名正言顺。”
宣珩允眉心拧起,冷冷盯着崔司淮。
“陛下为娘娘罢朝一举,百姓称赞,若此时被人知晓陛下不在宫中,定会惹来非议,世人恐会质疑陛下对娘娘的一腔情谊。春巡是为祖制,陛下依祖制南下,亲临娘娘封地追念往日,于情于理都更能说服民心。”
崔司淮语速极快,鼻尖渗出一层细汗,他感觉自己逐渐被帝王的威压笼罩,迫得他深弯脊骨。
“陛下此时离宫是为娘娘,若是传出去,民间怕是又要胡言娘娘误君,陛下纵使不在乎自己的声名,也当为娘娘着想一二。”崔司淮一咬牙根,一口气倒完。
浓郁的瑞脑香弥漫在这个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崔司淮话落,深深吸一口气,再不敢有半分倦意。
宣珩允负手而立,缄默不语,他沉沉注视着崔司淮,是上位者的审视和斟量。
仿佛过了许久,宣珩允肃起的面容逐渐舒展,是崔司淮最后一句话打动了他。
他说的没错,不能再因为他,让阿玥凭遭骂名。
再等几日又何妨。
宣珩允微微侧头,眼尾扫过崔司淮,淡淡开口:“遗诏一事,罚崔少卿俸禄降两级,以示警训。”
崔司淮跪地叩首,“谢陛下宽惩。”
走出大明河宫,裹挟着雪气的风一吹,崔司淮打了个寒颤,这才惊觉贴着身子的里衣已被冷汗浸透。
陛下未有斥责他,但那双旷沉如渊的眸子撩动间,于无形中散出的锋利冷光,让这个青稚的天之骄子第一次感受到触碰皇权逆鳞的危险。
这种直叩灵魂深处的压迫感,直到在宦海沉浮二十载后的崔阁老,每每忆起,都会指尖打颤。
三月二十八。
元启帝受天命出行,巡狩大宛国土。
絮雪簌簌,浓云簇拥。留京无幸随行的文武群臣相送至洛京城外,祈福坛上,旌旗当空,于风中拂动,皇家仪仗威严赫赫,鼓乐声于纷纷素雪里冲天而起,又沉沉落下。
宣珩允着祭天皇袍,立于祈福坛正央,祭酒倾杯敬天灌地,融化一层漫漫薄雪,乐歌轻吟传颂数十里,酒香馥郁消弭于天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