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

出笼记 第472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暹缅次大陆这个区域也是这样,蜃菌云母这玩意盘踞的地盘,也被卫铿直接突破了。
在曼谷遗址,933号高地上,卫铿集群中,序列44团抵达了这曾经的城市。此时这里是一片森然的翠绿,在这里每一株植物都是危险的。而会动不一定是动物,并且动物体内也都沾满了寄生种子。
卫铿穿戴好生化防御盔甲,经过了千辛万苦,总算是在丛林中确定了这曾经的南方中心。人类的各种建筑,在生物狂灾中各种巨物面前无比渺小。
曾经的街道上,现在的小溪。一个直径三十米,长六百米的超级树木倒塌在其中。虽然大部分结构已经烂朽,树皮的外壳仍然可见,内部的树芯,已经变成恶臭的黄泥。
而树干外部已经钙化的外层,顽强地在各种苔藓腐蚀下的存在,如同一个堪比远洋巨轮的独木舟。
在这个巨大树木侧面,人造佛寺已经不起眼。金顶也已经朽坏,脱落的金皮,如同坏掉的橘子。
这个巨木的遗体,是当年南美的世界树(曾经第一使徒),基因干涉全球时,在这里树立起来的节点。
而当年的蜃菌云母还只是区域霸主,距离使徒还很遥远,该地区同时期还存在多个区域霸主。最终只是让蜃菌云母找到了反扑机会。
根据系统的资料,当年世界树真的是狂妄,喷射了大量孢子寄生动物。
完成第一阶段出芽,直接是在动物体内进行。堪比抱脸虫。
然后再进行第二阶段,催促动物找到水源,然后无数的树芽如同铁线虫一样由动物体内迸射出来,汲取水源。这个过程如同冬虫夏草,成虫末期长出无数菌丝一样。
当这些植物几乎消灭了所有植食性动物后,则是开始为了争夺阳光,朝着参天巨树方向生长。
为了防止长得太高遭雷劈引发大火,它们的外壳汲取硅钙来耐火。
但是最终就在世界之树群体最强盛的时候,地震到来了,这些树木毕竟是未能在岩石层中扎根,轰然倒塌后,留下了阳光,也留下了给“菌母”崛起的空间。当然,若是世界之树在这里的生态殖民是以大火结束,那这里崛起的就是另一类使徒了。
穿着透明面罩航天服的卫老爷站在河道岸边,俯视朽坏的巨大木头,卫铿没有想接触这化粪池一样的树心。
卫铿说这是化粪池,是因为黏菌有着强大辐射。
那河床中黄泥一样的东西,其实是活的,只要任何动物跌落进去,马上就如同蛆虫一样涌入动物全身,再然后就像硫酸一样腐蚀进入毛孔,快速糜烂。
卫老爷将防护机甲的防护辐射调到了最高,但是脸上水痘,还是有些发疼。
……
三十四分钟后,高空中,一架轰炸机。随着重型炸弹中的燃气喷射,大量的云雾扩散,而后点燃形成了巨大火风暴,一下子烧掉周围所有的空气。
当然这一切,并不足以祛除这个病毒之母,只是让辐射降低。
几十分钟后,又一批批高氯酸弹头扎入泥潭中,开始释放强氧化性。泥潭中冒出了大量分解的气体,就如同化尸水一样冒泡。
整个泥潭仿佛被激怒了,宛如沸腾一样向外喷射黄色的云雾。这云雾不是气体、小液滴,而是孢子云。整个孢子云,如同海浪,如同核爆的冲击波一样,朝着周围扩散。
……
经过了两个小时后,五公里范围内所有植物和动物全部朽坏了。
而黄泥潭生物辐射的规模,从八千多,降低到了一千八百。
这不是消失了,而是在孢子扩散后,找到了地下暗河,开始挪移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就和仙侠小说的人参一样会跑的。
……
卫铿不由的觉得有些棘手了,这是一种完全依赖地下水系的、运动的生物群落。地表只是其收集有机物的农场,每年大量的有机物都被这黏菌带到了地下。而每年降水,通过地下水的满溢扩散,进而播种地表形成生态圈。
蜃菌云母将整个地区构建成了巨大的培养皿。
卫铿必须将一个一个水潭都进行生态压制,并且对地下水道密集处的黏菌群落进行摧毁。
卫铿:“看来,人与自然在和谐共处之前,注定是要殊死搏斗的。”
……
163年8月,暹缅次大陆,进入了雨季,各条小溪被雨水灌成了大河。
在一条条大河流附近,卫铿打出了五百米深度的钻井,一个个离子火炬放了下去,遏制了地下水中的黏菌辐射,驻扎地的地表水源总算是安全了。
但只是暂时性质安全。
第六实验高地完成。整个高地上,在方块的农田中,从地下抽取的水源,不断流入几个人造湿地。类似水葫芦的植物正在水池中快速生长,而收割机器每隔十天完成一次打捞。
但是在8月21号的时候,这个池塘的水密系统失效。在五个小时内,几乎整个池塘的植物全部被黏菌吞噬,所产生的放射性污染达到了五千!
三个卫铿,在周边区域探索采集的过程中,出现了颅内出血(脑炎并发症),基本上大脑不可逆损害,等同于死亡。
……
很长很长时间,卫铿没有死亡了。
深入使徒统治区核心,仍然是在以命相搏。
此后各个基地中的卫铿,面对周围丛林中无处不在的黏菌孢子。只能极度严格地执行每日四次消毒的防化措施,确保居住地的稳定运转。
而由于工作环境极度危险,卫铿让所有继承者都远离这里。
留守在此的卫铿调来了更多挖掘机,更多的钻井设备,一言不发地继续进行“造井行动”。
而在地表上看,这些钻出的井口,是呈现六公里一个,是满满的六边形网络节点。这些钻井点宛如一张大网,悄无声息地在大地上展开。
……
在卫铿的整个计划表中,164年时,罗布泊超巨型碳谷实验室将投入使用。届时将验证更复杂、更庞大有机物放射频段的效果。
届时,验证的不仅仅是物质衍射手段。还有潘多拉场物理和宇宙的联系。
……
163年到164年之交。
东南亜的基地内,卫铿抬头仰望。
这个没有工业污染的时代,天空也并不是那么透彻。细小的孢子飘荡在数千里的空气中,让这片天地始终是雾蒙蒙的,仿佛是一张牢笼。
然而透过这迷雾,卫铿还是凝视着星辰和星辰之间的空间。而后低语道:“外面是否还有不速之客?”
第25章 第二次北移
时间回溯一下,来到160年末,统伐区。全球最先能突破牢笼的地方。此时工作重心,是在承接北方人类居住地,重构文明上。
从地图上来看,汉中盆地距离关中盆地直线距离不过两百公里,荆襄盆地和中原腹地也就隔着一百多公里。
而就是这继续向北的这一条线,是中国地形图上,第二阶梯上著名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广义划分法。)
潘多拉历161年十月,在秋冬交接早霜晌燥的时节,从汉中到襄阳,六百多公里的山脉上,燃起了的熊熊大火。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都没有记载过的超级大火。
10月4号,在气象预报中确定该地气压和风速都满足条件后,统伐区出动了六百架次的飞机,在多个地点投掷了燃烧弹。
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整个山岭变成了炼狱。几十万平方公里上,都飘落着燃烧的灰尘带。无数神通广大生物群落节点生物们,都在火焰中痛苦的挣扎着自己触手、节肢,哀嚎着,丛林中各种植物动物分泌的诡异气味这时候都消失,取而代之的一片焦糊。
由于释放的热量之剧烈,当地表植物燃烧殆尽后,那些原本被淹没厚厚泥沙层下,由大破灭前铺设的柏油马路,在热量下冒出了呲呲火焰。大火后清理时候,能够看到一条碳路痕迹。
这场大火将这大片的生态区域全部清空了,甚至蔓延到了统伐区域需要进入的关中盆地,以及中原地带。
山火是恐怖的,从山体涌入山脚,哪怕是逆风也能缓缓推进,天空中掠过运输机垂下来的“超氧化离子火炬”也能让灰烬内部火焰重燃。
卫老爷坐在飞机上看“超氧化”燃烧,宛如回到了初中化学实验中,将红热木炭放到了纯氧中复燃的场景,哦,那玩意比鞭炮要好玩。而眼下的大地上这种场面要类似,但是要更大更燃。
当纯氧放射开始时候,原本已经只剩下徐徐青烟的焦土上,顿时一整个上千米圆形范围内,青烟消失,焦土上原本准备熄灭火星升腾,然后那些黑炭变成了一片片“橘红燃炭”区。这规模是将燃烧渗透到了地下二十厘米!
……
25号随着太泙洋而来的台风逼退了副高,连日而来的大火产生了大量颗粒物又提供凝结物,一场大雨终于如同甘霖一样降落下来。
此地群落生物们通过推搡土壤阻断了燃烧带。将大火遏制在几条水系分界线上。试图阻遏人类势力推进。
统伐区并不是放完火就结束了,自此一战,统伐军成功完成三分之二的秦岭控制,从汉水到荆襄,这一线朝着北线推进。
军事力量的推进,可能只需要两到三万人就能扫平关中平原周围的所有生物群落,并且提供抵抗力量。
但是,统伐区进入关中平原,也正式开始要和五色联盟进行较量。
五色联盟沿着黄河水系分布,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太行山,都是五色联盟核心范围。
北方由于缺水,生态群落已经不是强势了。关中平原上只有五个人类社会群居住地,过去他们是依附于五色联盟。而现在有了新的选择。
……
11月,当大火过后。
统伐区跨越了南方重重山脉,来到了这华夏文明早期发源地。
卫铿对统伐区内自己的继承人们说道:相当于进京赶考。自古以来,多少南朝试图向北扩张,都止步于此地。
如果统伐区在进入后,却没法深入地在这里落脚,那么局面演变成为五代十国、南北朝的僵持局面的话,那是要成为历史罪人。
统伐区现在的决策者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绝不会承认什么“天下龙气”分两半的。
卫铿在系统中备注道:南北朝并立的历史客观原因是,地域文化差距巨大,双方政权都无法统合这个矛盾,也没有决心去从治理层面上解决。
尤其是南朝,由于中心远离,很多政策粗暴地下达在北方推广,引起了巨大的水土不服,最后只能依赖遥控北部军阀势力,维系极弱的皇权。
要知道,南方的耕作收成,和山林资源,甚至水利交通,与北方是不一样的。
南方的农业生产区按照人口计算,治理成本要比北方更加低一点。
单单一个驮马运输的损耗,和南方水运损耗差别就不同,南朝习惯性地用汲取南方民力资源的方式,用在北方。哦,那就没法治理了。
所以迁都是必须的。目前的统伐区不了解北方情况,衡阳在地理位置上天然脱离北方民情,且由于北方本来就缺人,现在人事上也无法通过调集北方基层干部进入中心任职的方式进行政策协调。(朱元璋开国时期,开科举,哪怕北方考不过南方,也仍然要安排北方进士,就是采用这种维系统一的方法。)
如果中枢脱离各地基层,会怎么样?
近古时代,帝都老爷们,单靠房产就资产增值,单靠教育资源,就让外地最优秀的人才源源不断涌入。这里的媒体人就很难察觉到“工作不好找”“女孩子不好追”“奋斗努力之困难”的问题,说出了“不会吧”这类刺激人的语气。
指望其中心的人员重新下乡,也是不行的。从干岸进入水深火热,只能是意识到问题的,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因为只要重新回到干岸上,个人、小集体也就不用面对问题。
只有一整个中心集团重新下水,才能恢复统治活力。
历史参照:与商朝同时期的其他古文明都是繁荣到极点,有葡萄酒有下水道,有公共浴室,然后一波兴就直接被灭。商朝不断兴盛,五百年几衰几盛,最后面对世界上横推雅利安,武德丰沛。
现在统伐区的中心,仍然是船员派把持着决策权力,近年来吸纳了不少沂水的组织人员,这些沂水基层干上来人,现如今在中枢也逐渐形成了北进人员班组。
北进战略没有阻碍。
当秦岭大火完成后,衡阳中心迁徙到汉水的决定已经下达了。相关的工作随着卫铿这个万能的中转小组接手,已经进入等待交接的程序。
数万人的行政,以及各个经济筹算、军事决策部门,都已经预备打包向北。
交通,以及生产上,都在为这第二次北进开始准备。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