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

出笼记 第269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不缺性的男追求大量游戏,以及不缺钱的女,由于有独立工作,无车贷、房贷压力,全力释放消费潜力。
双方在青年时期结合过程中都消耗了太多的个人自由的空间。伴侣的成本之高,除非真正有伴侣需求的痴男怨女来承担,否则常人承受不起。
并且当时电视剧作品也都大放爱情,造成了“痴情”是常态的错觉概念,潜在默认了对方会支出痴情的成本。所以直接造成了繁育率跌至谷底。
在23世纪,人造子宫冒出来后,繁衍率解决后,爱情也越来越缥缈了。
……
到了27世纪中叶的时候,大位面开拓时代。——对稍微上进的人们来说,随机匹配是不行的,繁衍还是得选择。
经历了几个世纪,辅导孩子作业的问题,仍然是年轻的单亲爸爸妈妈们面对的史诗级困难。
所以呢,这催生了寻找优秀基因的潮流,以及最好能联系上和这孩子脑袋瓜相同的另一半来协助。(有时候只有亲爹妈才知道自己孩子的脑袋瓜到底是傻、还是装愣,因为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
主世界社会制度中,只有达成实质伴侣需求,才能选择对方的基因。
第五十七套民法典,在穿越这个特殊职业中有这样的规定:
监察者和穿越者的匹配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则是被定义为实质伴侣。
用游戏来理解,只要刷完了“任务”后,就被定义为“好感度足够了”,然后就能够定义为可以选择对方基因的权限。
请注意,这种伴侣条件的达成没有定为1:1。可以形成网状的关系。
也就是说,你履行了法定婚姻1:1。但也许你被很多人刷成了伴侣,你的基因被这些异性自由选择。
而卫老爷这儿,现在有一个团队伺候着的,一整个团队都刷到了权限。
……
哦,有关达成“实质伴侣条件,就能要到基因”,这一看就不是东方本土能衍生出来的制度,嗯,而是地中海文明圈的文化影响。
主世界地中海文明那边海洋系的社会家庭,变得要更面目全非。
塞恩斯的那个时空一族到底是怎么来的?
并非传统的宙斯种马故事,而是在21世纪婚姻道德没有打破的基础上,在新事物上的突破。
地中海系女士们比东方菇凉们要开放多了。
她们不打招呼,直接将下一代养育成人,然后朝着仰慕者炫耀,可能还约个炮。后来这么一批孩子也最终与y染色体的原体(父辈),形成了实质性的父子关系。
至于东方这边目前的风气,女士们还没有到了“话都不说,直接把娃搞出来”的程度。
哦,当然了,现在在法律的允许下,很多监察者在卫铿这儿刷出了个“伴侣”的名义。
但是,现在都只是在争取确定关系,目前还没哪个敢跳。
只是在卫铿接触位面某些女性时,在监察空间中寂寞的快发疯的时候,她们在标注莲西菲娜这类位面原生女性的时候,会撇撇嘴,半开玩笑,半幽怨道:“绿色贱婢”之类的话来过过嘴瘾。哦,这样的嘴瘾,有时候也会冒出“白色贱婢”这样故意误伤的话。
白灵鹿敲了敲桌子,在大厅里开始叙述任务:“都留点神,别再想着什么杂七杂八与任务无关的事情。”
白灵鹿走到了屏幕前,看着卫铿已经回归了自己的领地。
……
风抚历3579年1月3日,北方的港口中,
六艘两千吨级的大型战舰,顺着原木滑轮,进入海水中。
船在下水时,尾部拖着的几十吨的铁链如同蛇一样,从盘踞的状态下,顺着船游动。哗啦啦的摩擦声,甚至压过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
其实这个级别的战舰,是可以直接斜着砸入海水中的。主世界下护卫舰就是这样的。
但是这个世界啊,卫铿除了给战舰定型,会做相关的实验。下水过程最好要用标准流程,标新立异容易因为众人的精神影响出现事故。
这个量子时代,当一种行事准则稳定下来的时候,所有人符合这种流程做事情,偶尔出现意外多余的能量,也会被流程运转背后的隧穿给调走。
【鬼这种迷信产物,在奥法世界是作为量子场下的“精神污染”。这种污染,受害者多,信的多了,聚集的负面多了,也都会对所在房屋内产生奇奇怪怪的能量隧穿。~作为技术,在成熟的范围内,教条一点,也就安全一点。】
卫铿全程用预言系的法术监控了这些船舶,在众人视角中下水的全部状况。
当这两千吨的大铁船下水前,在岸边旁观的人群中,还有不少没有现代科学教育的围观者们,觉得这么一大坨铁进水就会沉没。
……
在卫铿量子监控平台上,的确检测到了这样“无知的唯心”量子信息对钢铁船体的影响。
船体的浮力在下水的前三秒是不足的。标准排水量一度逼近了满排的程度。
但随后,当岸边人们看到一艘艘钢铁船舶真的能浮动起来,开始欢呼时,原本在船体周围的海水又恢复了绝对浮力。
当然“无知”的唯心主义力量并不绝对是坏处。由于是纯钢材料制造的战船,铁链抽动的过程中乒乓作响,
众人在确定这能浮起来后,则是欢呼“这是不可击沉”的海上钢铁堡垒。
好吧,卫铿在量子监测中,发现了钢铁晶体键能都增强了大约百分之五!简直就是被附魔了。
卫铿有些无可奈何道:“话说,真的在战舰上画一个坚盾之类的,估计还能再加持一点护甲。这个世界,迷信有力量啊。”
……
而卫铿身旁的格瑞斯,虽然敬佩的看着这么多巨船下海,但是并没有表现出多么惊讶。
在多元宇宙有着无数世界,铁甲战船下海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
一艘艘钢铁战船,意味着领主有着充沛的财富和力量。
卫铿对格瑞斯说:“你的龙也来到这个世界了吗。”
格瑞斯:“修恩思(青铜龙)得知了殿下的事迹后,一直是想要参见您。”
卫铿看着北方:“参见就算了,我知道得给它安排,但现在的时代中,人类城邦在努力超过工业化发展,接受力已经到达极限了,你的龙,不能一下子出现在大众中,得缓缓的与社会接触,代我向他说一声抱歉。”
格瑞斯:“殿下,您太谦逊了。”
卫铿:“这次舰队成立后,我会打通北方航线,为他(修恩思)在北方大陆安排一个活动空间足够大的区域,以及补给点。当然,那里相对人类世界比较冷清。”
对于龙来说,的确需要一个冷清的环境。
随后卫铿则是交给了格瑞斯一把钥匙,这是一把能打开空间坐标的钥匙,可以在南方多个魔法塔据点中,将巨龙召唤的钥匙。
卫铿对这位英雄的意见是:把自己的龙先放到北方去,而他自己则是深入的学习这个时代的机械化作战。学完后,在战役开启时,再将龙预备着,作为战场指挥中枢。
第24章 系统:你的矿物储备不足。
在风抚星上,越来越强势的工业化,让卫铿一度担忧矿产的缺乏。
但随后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发现,这种担忧是多余的!这个星球大地表面密密麻麻的附着着矿带,这种矿带分布,就如同城市中贴着陶瓷砖的水池静置了一天后,水底波浪形分布的残渣。
这种现象,就如自家水桶放上一个小时后,底部的黑色沉积物也会形成一条条波浪带的分布。
这些波浪矿带的波峰和波谷之间,大约会富集什么矿产,是符合一个数学公式的,这个数学公式和星球自转,以及潮汐引力的常数相关。而且相较于陆地,浅海大陆架上尤为明显。
地球上的矿产聚集,只有水流聚集后,沉积在地下,随着几亿年的板块抬升出现。显然和地球矿产的形成原理不同。
经过系统的分析:“这个世界上广泛的隧穿效应,能让诸多现象的能量更广泛的作用于矿产的形成,并注入潮汐和风暴的作用。”
的确,卫铿也查到了这个位面的资料,某些小矿脉被挖掘干净后,几百年后会再度富集出来足够的矿脉。
……
每一条小矿脉在过去都是足够用的,封建时代的骑士领主们只要抓住一个矿产,就能完成领地上的农具打造,一个矿可以用上百年。
而现在进入了工业时代,必须利用大地测绘,追逐矿脉。
鲜歌领附近能挖的矿产全部挖空,其他的工业领地也面临着矿物枯竭的情况,哦,这就是卫老爷要去北方冰封大陆的原因。在那儿无需考虑农业经济属性,可以广泛的开挖矿产。
啥?炼制金属的化学燃料矿为什么没有跟着缺乏?
这个,奥法世界中早就有拿着地热能量,转化为电能,然后直接从空气中采集二氧化碳,将碳当成往复使用还原剂的技术。
炼钢不需要持续消耗煤炭,用魔法结界约束钢炉中的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奥法的还原技术,将还原的钢铁导出来,让碳继续在其中反应。
而且根据量子富集的信息,持续在钢炉中循环作用的碳具有着炽热的“销金”属性。这个属性常见于矮人所谓祖传的冶炼炉中。
“销金”属性的碳氧气体长久以来更适合还原钢铁,时间一长,钢炉停产的时候,这还得收集起来省着点用。
这里没有二十米高的立方体建筑。那种建筑中多管道喷水的水幕消烟系统,需要警惕的是各种量子隧穿辐射。
在工厂中的工人必须是重金属冶炼符文学科初级毕业的的人。需要身着重重的保护服。
……
话题回到矿物消耗,以及越来越旺盛的工业品需求上。
在78年,北方工业领地中四十个直属于卡瑞特控制的乡村已经完成了蒸汽化。
这个蒸汽化的标准是,一百多个人组成的生产队中,有两到三台蒸汽拖拉机。这类蒸汽机使用了一种远程能量传输体系供能。
在城市中央,那个占地十五亩地的太阳灶体系中,不断烧着热水。蒸汽机气缸内的水汽达到超临界化之后,启动汽缸热水中的太阳符文,将之与太阳灶内的太阳符文对应。
这样的话呢,只要分别处于太阳灶和蒸汽机汽缸内的两个符文不熄灭(温度不下降到四百度以下),这个咒法召唤体系就会源源不断的拖拉机动力机械传递能量。
耕作中大量繁重的体力活动被机械顶替了。在水利调配管够,化肥的产量稳定的情况下,北方领地宽广的平原上布满了农田,这导致养马的地方都不够了。
也就是说,哪怕是一个乡民也在公社中承担着消费大型工业品的价格。
至于,北方现在离经叛道的新生代骑士们也很少骑马了,他们现在流行骑摩托车,七八百公斤的那种,其对工业品的消费就更不用说了。
而除了日常扩大工农业生产,还有一个工业消费的大头。那就是知识的普及
初级的奥法获得了极大的普及!每个村庄在风抚历65年出生后的青少年,百分百有接触过奥法的经验。
如基础数学,空间几何学,这种对脑海中冥想事物进行精确架构的知识,方便人们攫取落差。
基础奥法普及,让整个工业领背负了大笔的消耗。
冥想,谁都能冥想,哪怕初始精神力再弱,也都有抽象思维~~~例如近古时代地球男孩子,拿着这个变身器,喊一声,然后幻想自己变成光之巨人。当然,地球这样幻想一千遍也无法接近现实。而在奥法世界,具有抽象思维天赋的孩子对着火炉现象,用理解的规则思考一千遍一万遍。就发现,自己能驱动火焰的跳动了。
在量子层面上,思维意识对现象发展有了驱动的对接点。
年轻的奥法学徒得到系统性的教育,继续顺着热力学公式不断的理解、想象,冥冥中就能感觉到热量的落差,然后一步步触摸。
然而这个世界的系统性的教育之所以无法普及,那是因为不断的摸索理解自然现象,是需要不断制造各类现象来辅助理解的——也就是实验。所消耗的资源巨大。
孩子们通过将实验过程中散发的量子信息,铭刻在自己精神中,这才是方便自己可以铭记的路径。
用地球上的教学来说,在书本上读一百遍,不如实验看一遍来的清晰。——而在量子隧穿位面,其实实验一遍有时候比看书思考几千遍还有效。
工业的目前能提供的资源仍旧有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