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

出笼记 第22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大地上这个新生态中,只剩下一个生命频率能自由纵横,那就是人类的生命频段。
当这一切发生时
统伐区的普通工人们对这种世界的突然变化略有所感,这种感觉就像久久阴霾的天空突然放晴了。
而对于黄景飞这些人来说,他们随身掌握高曲率潘多拉场,能清晰测出这个过程背后的各个数据。
自然界的生命辐射里,那些杂波如同春季残雪一样快速消退,而留下的那些生命频段都被人类所左右。
这在生命场频段中仿若金铁相颤的纯籁,成为了压倒一切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上千公里范围内,远些还在生命频段中叱骂人类广播塔的各色异端们,宛如进入炎炎烈日的沙漠,开始干涸,又如同坠入了极寒的南极,生命温度在开始不断流失!
在大潮一样的剧变下,这片土地已经不再适合它们。这些杂糅生命体开始成片成片的枯萎死亡,就如同潘多拉时代到来时,人类的溃退一样。
……
整个长江中游,统伐区科研部门培养的蛟类物种,就是现在人道生命场默许的一种。
这种靠着吃水藻能长到二十多米长,全身青蓝色大鳞片的大鱼,原本是人类用来清理船体苔藓的功能生物,如同邓氏鱼一样长着巨大的骨板“门牙”。
脱离人类影响,在自然生态位上啃食礁石附着物的蛟。在生态位的食物属性上,和江豚的类别并不相同,但是因为体型相近,所以江豚靠近后就会立刻反击。
当这场被后世称呼为“人汛”的生命场爆发时,这类蛟龙开始在水域全面反击杂糅种。
那些江豚被咬得死的死伤的伤,开始朝着下游溃逃。
【卫铿是在153年4月份的时候才知道这些野生环境下的江蛟的战绩!——入了卫老爷的法眼,卫老爷兴致来了给忠心耿耿的它们命名为暴鲤龙族群。】
……
潘多拉历153年1月3日。
建邺城的天殛龙号战舰上,驾驶者们如往日一样正在训练,但是突如其来的,大家不约而同的走向船舷,看着几十米下的江水中涌动的生物群。
建邺城现在又选中了二十四位驾驶者,他们都是生物频段匹配天殛龙频段座舱的人。
魏仁璐为了挑选这些“天赋者”们,可是做了广泛筛选,才精选出来这些最适合者。
【请注意,这与统伐区的设计理念分道扬镳。中人之姿的卫老爷,强调的是技术普适于普通人,座舱必须傻瓜化。而就算是高端座舱的驾驶员筛选,也应当是通过所有人都能学的技术进行筛选。而绝非天赋!】
这些驾驶员看着江面上自西向东如同爪牙一样的急促浪花中,跳跃的怪异生物,面上都极为难看。
这些年轻有为的训练师们都感觉到了骨子内萌动以及血肉中颤栗这种复杂的感觉。
而秋孟非更是神情惨淡,他凝视着长江上游的方向,用十分笃定的语气说:“已经是星宿级了,来不及了。”
随后,秋孟非马不停蹄的坐上了自己的机械飞行兽,朝着自己的学院飞去,他要告诉建邺的上层那个真相:“统伐区内已经形成了使徒。”
……
建邺城的高层,对秋孟非提出的警示,并没有第一时间严肃对待。或许是没有做好挑战“统伐区”这个大号麻烦的准备。
由于手上对统伐区的牌面越来越少了,统伐区通过军事援助、经济交流已经在北部沿海多个城邦中建立了话语权。在建邺人看过的“科教电影”中,可没有这种二十一世纪的成熟但是枯燥的外交手段。建邺一方真的很难应对。
进而在八九个月后,也就是在153年夏季末,建邺的上层才意识到了统伐区域的生态剧变。在多种细菌测量体系中,统伐区那边连微生物种类都开始单一化了。
这是绝对反常识的状态。
细菌这种在物种时代变异速度极快的存在,在统伐区那边竟然开始恒定了!
从微生物,到植物,再到各种动物,都挂上了频段!只有频段对上,才能在自然界内扩张。
……
所以这就是使徒。
对于早已经不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上峰的旧人类势力来说,就这么简单的理解。
……
但是在主世界这边,
卫铿:“我觉得在细分化上,我人类群体的先锋队现在和使徒是完全不一样的!”
1:统御自然生态的方式不一样!
再度崛起的人类通过这些工农业的复杂体系调控自然界,工业加工过程中,通过纯化最基础的蛋白质原材料,馈赠于自然,让大自然变得纯洁美丽。
例如将大量工业生产直接合成的蛋白质,以及在工业发酵池中菌种合成的蛋白,通过频段朝着相关生态区输送。而并非是让自己的生命通过基因混合杂糅后,统驭这一片生命群落的蛋白质合成。
2:生命壮大的目的不一样。
基因群落完成地域霸主后,追逐在一类有机物键能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成为使徒。这是潘多拉时代给生物群落们准备的王冠。
而人类现在没有戴上这个王冠的愿望!人类的目的是保持物种时代积累出来的智慧。
人类群落的中心并没有为了争夺这个王冠,而对体内有机物的化合比例进行刻意修改。
……
卫铿:物种时代积累的基础好不容易支撑起现在的“智慧,社会,文明”,没必要修改自己的生命基座。至于那些戴上王冠的超级生命来和人类抢生态主导权,那就用智慧,工具制造来应对,打掉它们的自然界能量源,让它们从潘多拉预留的王冠上滚下来就行了。——人类还在,这个星球上的霸主标准还不确定呢。
……
“模式,核心”,二者都天差地别——卫铿自然不承认自己是使徒,并且觉得:“差异这么大,稍微动动脑子,应该没人把我当成使徒吧?除非,不是正常人。”
但是卫老爷可能忘了,当强大到其他人不理解的时候,其他人就会拿着思维中仅有的标签来贴上去。
……
这在近古当时所谓的信息爆炸时代,就有所体现。当时互联网还在蒙昧状态,信息发送无需“真实负责”,也没有人工智能对信息进行图书馆书签式的体系化整理。
故在庞大杂乱的信息流中,“与熟知旧事物放在一起标签化分类”是很常见的理解方式。
例如当时的东方在复兴。而世界的另一端,沉浸于完美的“民主,不民主”两极理论中。
团结一心!——那就贴上德3狂热民粹标签。
作为非白人后裔而迅速发展。——就对应上敢打太平洋战争的召核膏药旗标签。
进行自主的法律管理,不允许白人来自由放肆。——就把你对应上中世纪落后国家标签。
卫老爷现在很强大,而传统城邦势力现在只能,也只会用“使徒”这个同样强大但邪恶的标签去理解。
……
153年9月10日。
紫峰大厦内的会议结束,秋孟非抱着书在图书馆内默默地发呆。
“经过了长达9个月的磨蹭,建邺这些上层,终于认可统伐区那里存在一个使徒。”秋孟非对建邺上层的迟钝悲叹。
而在他的感应中,经过了九个月,那个同面人盘踞的生态区已经如同铸造池中冷却的钢锭,变得坚固无比。
秋孟非焦虑:“随着这个使徒在南方的出现,人类城邦比过往任何一个时刻都要危险了,然而他们……”
秋孟非握紧了拳头,他非常憋屈。
在刚刚的会议中,紫峰大厦竟然采取了驱狼吞虎的政策。
也就是磋商,让统伐区去对“大员”进行控制,这样就能挡住太平洋上硫铁群落的冲击。
秋孟非凝视着远方江面,脑海中浮现出了地图。现在在他的感觉中:在陆地上紧贴着他的卫铿使徒,比硫铁玄武更有威胁。
他的感觉没错,但这不是他作为人类的感觉!在地图上,大员岛东侧,就是太平洋深海,东亚大陆架这一块区域,在闽琉海峡之间是最窄的。一旦卫铿控制了大员,那么就是将天殛龙海栖的南北两个区域直接掐断。
秋孟非的思维背后已经是天殛龙意识了,所以他对此感觉到了更严重的威胁。
……
紫峰大厦上层的办公大厅中。
训练师协会,江序和几位天王还在继续开小会。
在沙盘上摆放着闽东的沙盘地图——当然还有棋子。这是从统伐区方面进口的,现在这种高端娱乐已经南方工业供应传播到城邦区的上层了。
地图上的“大员岛”,东边是铁锈的颜色,西边是淡蓝颜色,这是硫铁群落和天殛龙群落对峙的局势。
江序将身子从地图上拔出来后,对着周围的老友们问道:“我们这么做,能耗掉那边(统伐区)多长时间的精力?”
这些训练师协会的高手们,并不是秋孟非所想象的那么愚笨。
……
面对统伐区带来的异变,他们时刻都在关注着南边的新情报,但是愈发了解就愈感乏力!主动挑战是不可能挑战的,只能靠着现在的强势,在面子上维持过去。
早在潘多拉历146年,双方进入竞争状态后,
江序这些高层就想要动用力量和统伐区争霸,但是一直欠缺理由。
统伐区的外交策略非常老道,并没有给予‘让建邺城能动员各个城邦反击’的理由。
对抗始终是一个个棋子的交换,没有利益就无法动员别的城邦。建邺也只能动用自己盟友范围内的部分力量。
赣中的那些城邦在对抗中,是被统伐区贸易封锁打击最严重的区域,而钱塘湾则是贸易开放中最受益的区域。建邺在附庸城邦内没法将利益平衡,所以面临着撕裂。
如果他们将图书馆内的战国策翻出来看看,就会明白这是连横破合纵的谋略。
如今各类对抗都落入下方,江序等人看来:那么唯一策略就是期待统伐区的战略注意力被分散到注入“大员”地区控制的长期任务中。以期待统伐区犯错。
这让他们现在觉得有用的策略,就是战国末年卫国派郑国修渠的疲秦之策。而就这,这些建邺训练师们是真的“初中都没毕业”。
……
宋恒抬起头对江序回应道:“拖个三五年没问题,但是……”
他指着钱塘湾地区道:“现在最大的威胁时候,他们在这儿彻底完成落脚后,这里,还有这里,就会形成以他们为中心的秩序。”
第19章 我们的队伍奔向胜利
主世界2705年1月。
万维网体系上,潘多拉拟态世界关闭,要进行长期的维护。这在主世界位面规则爱好者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
潘多拉拟态世界,在主世界万维网上极受欢迎,大量的考核者趋之若鹜。
这是栏杆效应,在保护措施完善的情况下,越危险的事物,对人类越有吸引力。就如二十一世纪,人们习惯隔着屏幕看饲养员摸老虎蛋蛋。这给人类一种征服自然的快感。
关于潘多拉位面的发展,以及那里的新人类与自然的相处模式,在地球、月球,东西方社会中出现了广泛的讨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