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

出笼记 第20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2月27号,随着最后一批民众撤离,营地打包,一排排装甲部队护送队伍朝着南线转移,空中洛奇亚也保持了编队全程护航。
至于本土城邦贵族站在自己城邦瞭望台上,通过机械兽的视角,木楞楞的看着河道上的运输舰,和陆地上的坦克编队向南行进。
这时建邺城已超前宣布“已经将统伐军逼回南方”的胜利喜讯。
这些本土城邦贵族们虽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却仍要捏着鼻子认下这个苦果。因为他们现在连做出“否定”的筹码都没有了。
……
在赣中防线,这道壮丽的钢筋混凝土城墙上。落日的余辉把城墙上被植物挤开的大量裂纹照的一清二楚。
宋恒站在烽火台上,而在他身后是一只昂头高度可达七米,六个翅膀翼展可达二十米的机械飞龙。此时这头龙的翅膀张开,为主人挡住了初春的冷风。
宋恒看着远去的运输船烟柱,低声说道:“三个月运走三四十万人。”在中断了足足十二秒后,他才再接道:“了不起。”
一个星期前,宋恒再一次在统伐军内看到了卫铿个体。
这个曾经在建邺城内恭恭敬敬老老实实的卫铿,现在依然在自顾自的在忙自己的事情。不过很明显的是,大部分卫铿这次在统伐军内负责管理中枢的任务。而与其相处的其他人没有害怕,敬畏这种对待上级的姿态,可对命令都是严格服从(其实这不是服从,而是对纪律的执行)。
让宋恒思维非常堵塞的是,这次撤退行动中,好像没有人对卫铿进行统驭?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定是哪里错了!”宋恒望着离开的统伐军,那目光中是“还没有探求到问题答案”的不舍。
……
这场统伐区和建邺的力量对峙对建邺来来说是“十分激烈”的。
这是这五十年来建邺的最大一次兵团外调,大量的训练师和机械兽后勤,已经将建邺考验到了极限。
但对统伐区来说,成熟的交通管理体系完美的经受了这一次考验。
人员物资,在统筹学的规划下,几点到几点向北输送某些货物,几点到几点将人向南运。就一条道,运输的效率是最大化,
例如:人向南运过程中消耗的物资,先期就进行了统计汇报。所以物资向北运时,先期就会卸货在沿途据点。就不会出现货物先送到北段,然后跟着人南下的情况。
而上述这种管理能力,建邺差的太多了。
这不仅仅是人才数量上的差距,更是制度上的差距。
建邺派来的领导者要对一个个特立独行的训练师进行管理,在没有组织纪律的情况下,需要的是“个人声望”。
……
这次撤离后,卫铿对建邺城的这次行动也做了一篇分析论文,通过他们的后勤管理能力,推断出了建邺在长江上游投送战力的极限。
这个极限差不多就是两百个史诗级机械兽的集团战力。
而这片论文被用来假定:与建邺之间发生冲突,需要在该区域预备多大的战力。
经过总参谋部对各个方面的计算考量。
一个重机械化团(包括五十辆坦克)
两个轻步兵团(主火力是30门步兵炮。)
以及一个航空大队
就能应对一切突发情况了。
【空间泡中监察者们裁定,这个力量别说用来防守,主动出击用来掐断九江段航道都绰绰有余。】
……
在末世中,对建邺这些管理水平不足的城邦势力来说,人是最廉价的资源。
对统伐区来说,人心团结是己方最核心的优势。
在卫铿这个中人之姿的眼里,大部分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上的差距是非常非常少的。而先天智力缺陷在这个潘多拉位面也是不存在的。
统伐区(卫铿和随身系统)进行了统计调查。
在健康的作息,充沛的糖分,以及思维训练下,人类的大脑对信息的理解能力。上限值和下限值并不大。
一年同步读完了六门学位的博士,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十八岁男性在心灵语言立体建模的灌输下,几个月连高中数学都学不会的榆木脑袋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
卫铿将大脑的理解力,搞了一个标量:以接触“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为例。
大部分人大约可以用一个星期了解这个游戏的大致地图大小,各个塔的距离,每一个英雄技能点,并且能记住各个野怪位置的刷新时间。
用熟悉王者荣耀,作为标定理解力的基础“标量”。这样一个“标量”的信息量大概是多少呢。
摩托车发动机,大约由一千九百个零件组装而成,启动运转时,各个零件的尺寸错误产生的故障种类,大概是7.5个标准量。
高数比游戏难理解,那是玩游戏的时,大脑有多巴胺辅助,大脑思考加快。
同理,在纸质书籍传输知识的时代,学习机械零件,如果没有金钱之类的奖励刺激,大脑会学的非常慢。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在教学中,不再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信息传输,而是直接通过心灵语言进行传输,能够让人更方便的理解。
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心灵语言时代远比曾经的文明时代要高了一个世代。
……
知识体系的传输模式发生了变化。
在早期,中人之姿的卫铿只是以推动“军事,重工业”这些显而易见的骨架壮大为目标,
而现在其给社会发展的潜力释放,在各方面体现。
种植园行业,民间发明家们率先将殖装科技落实。
拖拉机的系统已经越来越傻瓜智能化。——这个驾驶,不再是专门的司机才有资格。只要考几个证就行。而厂家根据这些会心灵语言的使用者给的回馈,进行很潮的改造。
以至于赣区的拖拉机,越来越赛博坦化。
生物组织驱动的铁皮盖子打开,然后等驾驶者进入后,自动闭合。驾驶舱在车体的上半部分,这上半部分能变形直立(直冷),座舱也随之旋转抬高且扩展视角,让驾驶者看的远一点。在行驶时则收起来,降低重心。(可参考自行车高速时,勾着腰减少风阻,慢速时直着腰。)
……
上述的民用市场技术,很快就影响到了城市传统工业区,那些科班教导的理工科技术工人们。
早些年,他们很谨慎,大破灭前留下的机械设计是原始设计,不可修改。现在有了那么多民营企业技术论证,也开始形成自己的设计能力。
在粤地,最新的坦克生产线上,已经开始高度自动化的生产,钢索吊车将坦克底盘吊装后,中间每个需要工人做体力活的环节,全部由机械融合的生物臂直接将钢块给掂出来。
而整个二十吨的坦克,也改的吓死人!圆脑袋的炮台已经不见,改成了方块体型的炮塔,一层层陶瓷楔形结构内,安装了生物组织。那个方炮塔,犹如蜘蛛一样,前后左右上下十六个眼睛,全方位无死角的对外感知。
148年7月,鉴于敏锐度高的生物感知元器件,可以大量生产的事实。
一位担任技术人员的卫铿把主动拦截系统安装上去了。直接用生物神经来替代,操作爆破弹对火箭弹进行拦截。
至于坦克座舱内部的殖装操作仓,一个驾驶员同时承担车长,炮手的职责,剩下的空间用水冷确保舱内驾驶员的舒适。
装弹体系直接是一个肉囊对炮弹进行装填,而这个殖装结构的生命频段对接口腔神经,具体的操作控制如同舌头推瓜子一样将炮弹推到炮膛中。
……
而在空军体系上,水冷发动机还没有突破,但是飞控体系也测试的差不多了。殖装化的重型轰炸机已经开始在生产线上组装了,这是能载重十吨起飞的大家伙。
而在水下技术体系上,总吨位在三十吨左右的海洋生物机械兽即将服役,能够在水下发射火箭推进鱼雷,最重要的特色技术是,发达的水下听觉感应能力,对哪怕巴掌大的鱼类的靠近都能察觉。
上述武备的发展,体现出,统伐区是将建邺方面扭扭捏捏不愿意走的“装备殖装化”路线走的彻彻底底。
在千变万化的新技术体系上,统伐区的技术工程师们还是谨遵了一项死条例。
殖装和人基因同频。
非纯种人类无法操作仓。渝城的共生人不行,甚至没有彻底完成调整的基因污染者也不行。
……
当赣中的对峙刚刚结束后,新的冲突开始了。
这次可不是与建邺方面的那种静坐示威。而是可能在一天之内打光上千发生物飞控火箭弹的高烈度战争。
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冲突要控制烈度,但人类与异种的冲突那要坚决回击。
149年冬季结束后,华南的天气开始转暖。
卫铿集群朝着滇地挺近,而这猛然向西发力的行为。让长江上游渝城势力,轻轻的松了一口气。她们想要联合的蜃云菌母先于她们与统伐区的开拓力量撞上了。
5月4号,通往滇地的山路是曲折的,机械化队伍履带压碎了一片片扭动的藤蔓枝条,这些枝条如同壁虎断尾狂扭着。步行双足机甲则是举着火焰喷枪,驱逐道路两侧妄图朝着车队涌来的草虫。
在这颇为紧张的气氛中,坐在推土车上的卫铿集群们,哼着《诗经·滇风》中的名曲
卫铿:“老司机,带带我,我要去进城,嘿,老司机带带我,~~”
……
在车队正前方几十公里,山头已经被一把火烧过了,但是焦黑的根系中仍然有黑色的东西隐约蠕动。基因群落严阵以待,正放射着仍然强盛的生命辐射。
而统伐军方面也是知道这一点,洛奇亚排队从空中通过后,撒下了一个个降落伞,伞下面是半透明的球形仓。
人类对生物圈的光复战斗,战猫先行。
第06章 滇地的交战,认可的姿态
潘多拉历149年八月十四日。
作为当代最具有生命力的人类势力,统伐区在滇西的拓展陷入了阻力。
这种胶着状况,好似绝命位面那边让灯塔沦陷的帝国坟场。
统伐区作为具有科技优势的一方,投入了上千辆机动车辆的机械作战力量,伤亡数量虽然很少,但是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且不说燃油,机械零部件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战争运转消耗。生物战斗兵器成建制的投入到对生态的战斗中,增加了新的后勤表。
在滇西生态中,由于机械兽身上感染了蠕虫一样的菌丝,需要开刀切除。
于是乎,光是配套的医疗所就达到了五十座,集结的医疗人员数量达到两千。这还是现在有了血包和生命辐射帮助再生的技术辅助下。
……
湛江工业区
这里所有生产部门内,总计有四千个卫铿在岗,已发展城统伐区的第二大都市,总人口十一万人,为战争中的前沿供应基地。
在湛江西新建的飞机场中,一架架安二,正在进行繁忙的起降活动,来回输送人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