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北宋大法官 第13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看着看着就迷湖了!
“唐朝节度使?”
赵顼一脸懵逼地看着刘肇。
刘肇也是摇摇头。
刘述也看懵逼了,直接问道:“你怎么又扯到唐朝节度使上面了?”
他认为张斐是故意避开那致命的问题,但他显然不会让张斐得逞,那个问题,死也逃不掉。
张斐解释道:“这份文案是关于唐朝节度使制度的起源和衰落,虽然我们人人都知节度使对国家的危害。但是各位切莫忘记,节度使制度在最初的阶段,曾一度帮助唐王朝开疆扩土,抵御外来强敌。
正是因为这个制度所带来的好处,才导致唐王朝不断放权给节度使,以至于后来发生安史之乱。
我们不能抛开药效,谈毒性,这会使得我无法认清事情本质。
什么是本质,这古语有云,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可见任何事务一旦走向极端,必然会反噬自身。就好比米饭,米饭可以充饥,对人有诸多好处,但你一天吃一百碗,你也会死得,但这能说这米饭有毒吗?这才是弊政之本质所在,节度使制度本身并非是弊政。”
赵顼听得是直点头:“原来如此啊!”
富弼却满是赞赏地说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你们不是喜欢玩典故吗?今儿我就陪你们玩到底。张斐又道:“太祖太宗分化事权,防止藩镇割据,这充分体现了何谓祖宗之法的核心思想,也就是防弊之政。而在当时,也并未形成冗官之祸,太祖太宗的安排,是非常恰当的。
为什么会演变成如今的冗官之祸?其原因就正如方才吕中丞他们错误引述的祖宗之法所导致的。
他们错误的认为祖宗之法事不具有唯一性。他们将太祖太宗的政策引为祖宗之法,这就导致新皇即位,又受到大臣们的建议,进一步推崇错误的祖宗之法,于是就继续分化事权,导致官员增长速度,如同母猪生仔,不断繁殖,从而导致当今的冗官之祸。”
“妙哉!”
赵顼激动地直呼出声,但又马上收声,心虚地往里面瞟了眼,见无人在意,这才稍稍松得一口气。
这一下子又回到了问题本质,祖宗之法的唯一性。
这个例子,是足以给祖宗之法定调的。
王安石滴咕道:“他这是指马为猪啊!”
司马光哼道:“他这分明就是点石成猪。”
刘述则是面如死灰,哪里还有方才那般嚣张。
张斐又继续道:“我们再回到真正的祖宗之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要制定周全、完善的制度,要预防可能出现的隐患。
可见太祖太宗防的就不是节度使这个制度,而是防范节度使制度成为弊政原因。制定政策要周密,要曲折,要懂得适可而止。”
说着,张斐突然举起一张图来,“各位请看,这便是我朝官员人数每年的变化图。”
就是一条角度非常大的斜线。
说着,他又拿起一张纸来,上面就写着,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诸位以为这幅图和这八个字匹配吗?”张斐看着一众官员问道。
尴尬!
这八个字配上这幅图,那真是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啊!
“一点也不曲折,一点也不周密,毫无制约,反正就是一个劲的往上冲。”
说着,张斐将两张纸放下,又看了看文案,顿了顿,继续念道:“如果诸位认为,冗官之祸不是太祖太宗所定下的弊政,那么就必须要承认祖宗之法的唯一性。否则的话,冗官之祸就是因为太祖太宗的弊政。刘郎中,你以为呢?”
“本官……”
这一耙子反打过来,豆大的汗珠,从刘述鬓中流下来。
这个问题可就非常致命。
张斐巧妙地将“祖宗之法”解释为,防的是弊政形成的原因,但这显然是更符合“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核心思想,也就是防弊之政。
防弊之政,讲究的是预防,最好是不要让弊政发生,那么就应该从弊政形成的过程中,就将其改正过来。
张斐又用节度使的案例来说明,弊政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将一个政策推向极端,物极必反,而不是政策的本身。
分化事权也是如此。
本身是一个好政策,避免国家再度分裂,就是你们这些家伙,不懂祖宗之法,弄到现在,成为一个弊政。
锅你们得背。
不背就只有太祖太宗背。
你们选?
这怎么选?
怎么选都是死啊!
刘述原本认为自己扔给张斐一个致命的问题,结果小丑竟是自己!
王安石听得是欣喜若狂,这无疑打破了祖宗之法对于分化事权的支持。
会说你就多说一点,你哪怕说得天荒地老,我王介甫都奉陪到底啊!
谁人都知道,冗官之祸,就是在于太祖太宗制定分化事权的大政策,一个衙门分成四个,自然就会形成冗官之祸啊!
但问题这是太祖太宗定下的基调,谁敢改。
也就他王安石敢叫嚣“祖宗不足法”。
但他那是没办法,不否定这个,就无法进行改革,可这也给他引来无数麻烦。
本来支持他的官员,也因为这种话,选择避而远之。
而如今张斐给他提供了律法和思想上双重正义的认证。
变法才是遵从祖宗之法啊!
这些官员们连一份文案都没有准备,临时抱佛脚,抱不出来啊!
这个解释令他们很无奈。
一时间,真是无懈可击。
张斐却巧妙地将冗官之祸的锅甩给大臣,同时还狠狠拍了太祖太宗的马屁。
司马光见刘述都不敢言语了,于是向王安石问道:“你还有什么要问得吗?”
王安石目光一扫,“诸位没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
这回他们可算吃到教训,不能乱问,问着问着,自己可能就十恶不赦了。
王安石笑了笑,道:“这个问题我没什么可问的。”
司马光看向张斐,笑道:“你似乎做了许多功课。”
张斐点点头道:“事关祖宗之法,小民不敢妄言。”
“很不错!”司马光表示赞扬地点点头,又道:“对了!你还提到了约束性和广泛性。”
“是!”
张斐又下面翻出第一份文案来,念道:“关于约束性,诏令上清清楚楚写到,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光凭这四句,相信没有人质疑,此法将凌驾是万法之上,乃是国之根本大法。
至于广泛性,其实也好理解,祖宗之法,一定是对整个国家定下的基调,那么就一定具有广泛性,可以覆盖到方方面面,任何政策也都必须尊崇此法。
之前有不少官员,拿着太祖太宗说过的一句话,或者说一道诏令,就视为祖宗之法,那纯粹就是胡说八道,压根就不懂法。”
韩琦、富弼老脸一红。
你这是骂谁呢。
司马光、吕诲、唐介等人也不例外。
他们经常干这种事。
张斐又看向许芷倩。
许芷倩立刻起身给他们发上一份文案。
此时这些官员都不敢看了。
就连看许芷倩的眼神,都渐渐充满了恶毒。
不看也不行。
等到他们翻开看时,张斐才道:“这上面记载着太祖太宗的一些政策和一些所说过的话,如果拿到现在来用,诸位认为合适吗?”
众人不语。
文案上面还提到太祖对后蜀的政策,现在后蜀都没了,那些政策能合适吗?
你这是在玩文字游戏啊!
真是太无耻了。
张斐却一本正经道:“法是非常严谨的,不是张嘴就来,如果可随意引用太祖太宗的政策,作为祖宗之法,那么根据法制思想,太祖太宗所有政策都将成为祖宗之法,这显然是不可以的。”
司马光点点头,又问道:“依你之言,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便是祖宗之法的核心思想。”
张斐纠正道:“这就是唯一的祖宗之法。”
司马光也不争辩,只是道:“你能否解释一下这两句。”
“当然可以!”
张斐接过旁边递来的小纸条,念道:“此句是引用古文经典《汉书,礼乐志》,其原话为,事为之制,曲为之防,大意是指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规定制度,防范周密。
而太宗诏令上的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大抵是指,所有的事情都要预先防范,且制定周全、详细的规定进行制约,防微杜渐,防弊之政。”
上面那个“曲”是指“小事”。下面这个“曲”则是指“周全”。
司马光点点头,又问道:“如果说颁布没有预防隐患的制度,是否违反祖宗之法?”
张斐点头道:“当然违反。”
司马光又问道:“颁布未有周全规定的制度,是否违反祖宗之法?”
张斐点头道:“当然算是违反。”
司马光点点头,不再多问了。
张斐瞧了眼司马光,暗道,真不愧是我光哥,现在还这么清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