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北宋大法官 第8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言罢,曹评是左一脚,右一脚,掀开他们。
“副帅!”
李开再度挡在曹评身前,“此事还是交由我们开封府处理吧!”
曹评瞧了眼李开,“好!但是你们开封府必须答应我,一定要秉公处理,决不能姑息,我权当没有生过这个儿子。”
李开点头道:“是,我们一定会秉公处理的。”
李开走后,曹评身子突然晃了几下。
“老爷!”
一旁的宅老立刻上前来,扶着曹评,劝道:“老爷,你莫要生气,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衙内吉人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
“滚开!”
曹评一手推开那宅老,“直娘贼的,老子现在哪里还有心情关心那逆子,老子现在是自身难保,这事若是让姑姑知晓,我……我也完了,我宁可被开封府抓走的是我。”
他们曹家人,谁不害怕曹太后啊。
相比起来,那开封府简直就是天堂啊!
纸终究包不住火的。
很快,此事便传来出来。
当今天下,第一皇亲国戚,强奸教头之妻。
这个劲爆的消息,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犹如那夜空的明月,吸引了汴京所有百姓的目光。
几乎所有人对曹衙内是口诛笔伐,无一人对此有丝毫怀疑。
……
皇宫。
“侄儿管教不严,以至于栋儿犯下如此大错,还请姑姑责罚。”
曹评跪在地上是瑟瑟发抖。
白发苍苍的曹太后坐在铺垫上,闭目捻珠,一脸慈祥,过得好一会儿,她才缓缓道:“你先去向官家请辞副帅一职。”
“是,侄儿待会就去。”
“如果让老身知道,你向开封府施压,那就休怪老身不念及姑侄之情。”
“侄儿不敢。”
“你先下去吧。”
“是。”
……
开封府。
“曹栋栋拒不认罪。”
“证据确凿,他还有何话可说?”吕公著眉头紧锁。
李开道:“他说是林飞设计害他,并且还敲诈勒索他。”
吕公著问道:“他可有证据?”
李开摇摇头道:“没有。而且他也承认那封认罪书是他写得。”
“他是衙内,是皇亲国戚,那林飞如何逼得了他。”吕公著哼了一声,“我看他定是在等太皇太后来救他。”
李开道:“起初我也是这么想得,但他却提出要请珥笔之人,为他辩诉。”
吕公著下意识就道:“张三?”
李开也吓得一怔:“不可能吧,张三目前可没有上堂争讼的权力,他若要为衙内辩护,必须要先得到书铺授权。”
吕公著道:“但是这种案子,从未涉及过珥笔之人。”
“也对!”
李开点点头道:“曹衙内只是说请范家书铺,但并未提及具体是谁?可是范家书铺不可能与张三合作,当初可就是他们与王文善联手约束了张三的争讼权。”
“范家?”
吕公著皱眉道:“曹栋栋竟然请珥笔之人为他辩护,这实在是太蹊跷了。”
……
范家书铺!
“你……你怎么来了?”
当范理见到张斐出现在书铺时,不禁是又惊又喜。
张斐笑道:“我是来履行契约的。”
第七十七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在刚刚与张斐签订那份合作契约时,范理一直都是患得患失,他也不知道,这么做到底是对不对。
但经王文善一案后,范理庆幸自己做了明知的决定。
他很期待张斐的到来。
可是当他听到张斐今日来此的原因后,却又变得惶恐不已。
真是犹如坐过山车一般。
“你要为曹衙内打官司?”
“是的。”
张斐点点头,笑道:“准确的来说,是曹衙内聘请了我。”
“你是疯了吗?”
“你看像吗?”
“像!”
范理突然激动起了,“这可不是普通的案件,而是涉及到皇亲国戚,但凡这种案子,是凶险万分,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没这么夸张吧?”
“如何没有。”
范理哼道:“你不知道上面得人是如何想的,一旦出问题,必然是拿我们当戴罪羔羊,你若不信,可等等看,闹得最凶的,不是开封府,而是那些朝中御史。”
张斐诧异道:“你怎恁地清楚?”
范理道:“我之前就是御史台的刀笔吏。”
“原来如此!”
张斐笑着点点头,“这是好事。”
“好事?”
“当然。”
张斐道:“越艰难的案子,越能够为我们增添名气,如果我们能够将此案处理妥当,那么明日员外就是行首。”
“要是处理的不妥当呢?”
“那我今日也不会来此。”
张斐呵呵道:“我一直期待着给他们一个惊喜,这一次我是绝不会弄砸的。哦,我好像也没有弄砸过。”
……
正如范理所料,朝中御史就跟打了鸡血似得,疯狂议论此事。
造足舆论。
他们这些御史对于皇亲国戚可真的是盯得死死,如有风吹草动,他们一定会弹劾的,虽然不一定成功,但他们一定会硬刚到底,这种事御史要是不出来的话,谁还会将他们御史当成一回事。
在北宋,由于士大夫阶层非常强大,可与皇权抗衡,故此外戚、宦官都难以成气候,北宋最大的宦官也就童贯,但是当时六贼之首,可是蔡京。这童贯跟刘瑾、魏忠贤之流相比,那简直是宦官界的耻辱,都上不得台面。
至于外戚的话,之前曹太后垂帘听政,那韩琦就以罢官要挟,最终曹太后也得乖乖撤帘。
故此,有宋一代,只有大奸臣,并没有出现现象级的大权宦。
只不过由于目前还在审理,曹栋栋也已经被收押,程序上是没有问题,再加上曹评已经向神宗请辞,他们也没有弹劾的点,故此他们只是造舆论,警告皇家不能干预开封府。
俺们一定会盯着的。
一般这种事,谁最痛苦,当然是皇帝。
这既是家事,又是公事。
宋神宗没有批准曹评的请辞,同时跟宦官闲聊时,又怒斥那些御史,兴风作浪,事情还没有个定数,开封府都还在审,他们倒是先跳了起来。
他确实非常不爽,原本他还没怎么关注这事,一下就扯到他身上来了,我这什么都没有干,你们就各种威胁、恐吓,简直是欺人太甚啊!
还有没有将我这皇帝放在眼里。
宦官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这上午说得,下午就传出去了。
然后,御史就跳得更凶了。
你个小皇帝,还敢跟我们玩这一套,威胁谁呢。
直接上奏,要求皇帝先撤销曹评的职权,他儿子在禁军干出这种事来,他又怎能服众?
在没有结果之前,决计不能让曹评继续担任副帅。
虽然那边二位太后,也已经传信神宗,务必要公事公断。
但是神宗也很为难。
其一,孝道往往不是长辈期待你做与不做,而是在于你自己做与不做。
其二,曹家可是他们老赵家非常倚重的军阀,为了这点事,将曹评给干了,曹家会不会不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