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审计成为皇帝后

当审计成为皇帝后 第30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而此刻青华门一过,昭德大长公主的銮驾被三代帝王加赐仪仗,端的是巍巍皇家威仪,此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慈宁宫。
就是执掌宫事的姑姑琉钰脸色有些惊慌:
“娘娘,昭德大长公主进宫了,正往慈宁宫而来。”
玉榻上此刻正瞧着新送来的首饰的孟太后脸色一变:
“她进宫来做何?”
她是从心里有些怵李昭德的,她册封皇后的时候朝臣就诸多反对,而给她脸色看最多的便是和先皇后自幼相识的李昭德。
她也曾因为在她那吃的委屈多次和光帝哭诉,但是光帝次次都叫她忍让,甚至为了照顾皇姐的情绪,在光帝时期便免了李昭德需要向皇后行的礼仪。
反而在家礼上,李昭德是长姐,自幼照顾过两个皇弟,光帝对她都敬重有加,孟皇后反而要向李昭德行家礼,称皇姐,所以她对李昭德都是能避则避,近几年来,她非大宴也并不常进宫。
“还不快准备,给本宫更衣。”
銮驾直停在慈宁宫的门口,銮驾上下来的女子墨发如云,一身正嫡才能穿的明黄色宫装,神色镇定,自有一股从骨子里散出的雍容端方,通传的声音层层递进,她这才时隔多年再次踏进慈宁宫。
“皇姐今日怎么有空进宫?怎不叫人提前通传一声?”
孟太后穿的更是隆重,九钗凤冠无不在昭示她如今的地位,但是这些李昭德从不看在眼里,凤眸微瞟,对她的轻视一如从前,似笑非笑地开口:
“不曾通传是怕太后又借口躲了去。”
孟太后不愿今日还受她凌.辱:
“皇姐这是哪的话,这是皇宫,我身为太后缘何会躲?”
李昭德进了正殿,不予与她口舌争辩,开门见山:
“我此次来是为了太后千秋节一事。”
孟太后心中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千秋节何事?”
“京中雪灾已经绵延月余,灾民流遍,粮库空虚,朝中用银子的地方甚多,此等天灾之下,皇室更应为天下表率,克勤克俭。
如今陛下还未大婚,太后身为后宫之主应体陛下之难,将千秋节五万拨银转而交由赈灾之用。”
孟太后脸色都铁青了下来:
“皇姐,按着你的意思,只要天下有灾民,本宫的千秋节,陛下的万寿街就都不过了,那皇家的体面何在?大梁自古以孝治天下,天下人又该如何想陛下?”
李昭德扫了她一眼,言辞冷切:
“何为孝?天子垂拱而治,天下黎民之父母为父母,天下黎民之子女为子女,陛下体千万人之孝道赈济灾情为孝,还是舍黎民而孝伯母为孝?
为全太后仁德,为全陛下孝道,本宫才会来你这慈宁宫走一趟,若太后无彰皇室之德,本宫自会奉告太庙,昭告黎民。”
孟太后的脸色都白了下去,这么多年来,李昭德虽已经出嫁,但是其在宗亲朝臣中皆是威望甚高,此事若真的任由她闹大,只会让百官翻出当年册立皇后时各种言语。
而此刻华清宫中,内阁,户部,礼部的主官都到齐了,但是李崇却并未说什么事儿,只是让人上茶:
“诸位爱卿稍坐,今日乃是姑母来信,想借朕的地方和诸位朝臣说些事儿,请诸位等等。”
这句话一出,底下的人都有些意外,陛下的姑母,不正是焰亲王妃,那位曾经随焰亲王驻守北境的昭德大长公主吗?昭德大长公主曾带大两代君主,威望甚高,此刻她找他们是什么事儿?
没过半刻钟,外面便传来了通报:
“太后娘娘驾到,昭德大长公主驾到。”
屋内的人都站了起来,包括李崇在内,他都还没见过这位姑母呢。
就见两位身着宫装的女子并肩而来,孟太后身边的女子瞧着十分年轻虽然已经年过四十,但是瞧着只有三十多岁的模样。
眉间自有一股子英气,通身华贵雍容,她只单单站在那里,便能让任何女子黯然失色,无关相貌,乃是通身的气场,有她在,便无旁人。
孟太后在她身边,虽然九凤加身,却总是多了几分小家子气,光是这对比李崇便知道今日之事有他姑母在,便没有任何需要担心的了。
“见过姑母,给太后请安。”
李昭德给李崇见礼,李崇也笑着回礼,姑侄二人只一个眼神便心领神会。
李昭德年少便曾随父皇上过朝,如今的老臣很多和她也算是老相识:
“本宫倒是多年未见诸位大人了。”
她自称本宫便是在告诉朝臣,这里的不是焰亲王妃,而是皇室大长公主。
“公主多礼,老臣也多年未见公主了。”
“按照惯例,后宫不得干政,但是此事涉及后宫,本宫身为皇室长公主也不得不和诸位大人见个面了。”
她说完便看向了孟太后,孟太后已经到了此处,惟愿将面子做足:
“适逢哀家的千秋节,只是京中雪灾严重,国库压力甚重,哀家和皇姐商量,此次千秋节便免了俗礼,哀家会前往广济寺为大梁祈福,惟愿我大梁国运昌隆。”
李崇看着她心都在滴血的样子,心里已经将这大长公主佩服的五体投地了,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就能让孟太后变了一张脸?
此事最高兴的就数户部侍郎韩维了,李崇都怕这只铁公鸡此刻笑出声来。
太后都这样说,朝臣自然不会在此时坚持,但是谁的心中都是明镜的,这不愿过千秋节的不是太后,而是昭德大长公主,抑或是陛下。
李崇今日的心情实在是不能更好了,他十分想要找人聊一聊,开心一下,但是扫了一圈的人,也没一个能说的上话的,此刻他便有些想宋离,要是宋离在就好了,这会儿他应该还在府上。
他憋得在屋内走了两圈,实在是没有抑制住表达欲:
“去找便服,朕要出宫。”
作者有话要说:
赵成总是走在吃瓜第一线,我不应该在屋里,我应该在车底
李崇:不行朕憋不住了,朕必须要说,朕的饭搭子,聊天搭子呢?
第26章 夜访督主府(约督主寻花问柳?)
宋离从大理寺回到府中的样子吓坏了宋才,回到府中精神一松懈下来,宋离高烧又反复了两天,顾亭也跟着他回了府中,施针,开药,整整折腾了两天那人才算是缓过来一些。
宋离的房间比平时多的就是那个他从大理寺带回来的猫仔,这么多年他提领直廷司,在朝中也好,在府中也好,宋离多是阴冷的面色,让人不敢靠近。
而他也并不喜欢人靠的太近,就是宋才除了施针的时候会按住他,平时也会有意识地保持些距离。
这么多年宋府的人包括宋才在内,都是第一次看着宋离的怀里会抱着一个活物,还是一只看起来很可爱,瞧着没两个月大的猫仔?
那只猫仔也很粘宋离,前两日宋离高烧睡着的时候它就揣着两只前爪依偎在宋离身边,时不时蹲在床尾,时不时蹲在床头,旁人靠的太近它就会跳到床的里面,躲在宋离身边,以至于宋才几次想要喂它些东西都没能抓到小东西。
直到宋离醒了宋才才开口:
“督主,这小猫儿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要不要喂一些?”
宋离撑着靠在床头,底头瞧过去,正好对上仰着脑袋看他的一双琉璃眼,似乎感觉到宋离的关注,小猫儿向他怀里趴了趴,软乎乎的身子,暖融融的温度都让宋离刚醒的心情好了两分:
“它叫福宝。”
宋才其实希望宋离能偶尔放松下来,如今看着他愿意亲近小猫儿,这小猫儿也黏他,倒也是个好事儿,眼角的褶子都笑的多了两条:
“福宝这名字很有福气,督主起的吗?”
“陛下起的。”
宋才“...?”
陛下给督主怀里的猫起名字?还叫福宝?
“怎么不吃饭啊,嗯?”
宋离低头对着福宝,却不知是在问谁,宋才开口:
“福宝不肯下来,下午我弄了些吃食,它也不吃,一直守着您。”
宋离抬手揉了揉猫仔的头:
“不饿吗?去吃些东西吧,去吧。”
他抬手抱着猫仔递到了宋叔的怀里,这一次猫仔倒是没有反抗,宋离这才开口:
“宋叔,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宋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周家当年全家被处斩的忌日就在今日,每年宋离都会在府中私下祭奠:
“都备好了。”
宋离点了点头,唤了小厮过来服侍他沐浴更衣,换了一身素服,这才起身去了祠堂。
说是祠堂,但是宋府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地方,那里明里只是供了尊佛像,宋府除了宋才只当那是个佛堂。
宋才陪着宋离穿过了回廊,每年的今天宋离的心情可想而知,宋才也不知如何劝,只能说些能引他心神的:
“督主,循哥儿后日就要抵京了,他要入住的苏扬会馆,去年扬州和苏州的富商才刚刚翻新过,条件照其他会馆是要好上不少,循哥儿不会吃苦的,您放心吧。”
为了方便各省州府的举子入京参加春闱,当地的乡绅,官员或是富商都会捐资在京城修建本地的会馆,以供本地的考生使用,让这些举子到京城时不必为了食宿而浪费精力。
而且照顾到有些举子的家境贫寒,这会馆中的食宿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一些银钱,不过这会馆修建的如何便和当地富庶与否,考出的进士是否多而有所区分。
像是江南富庶之地,文人聚集多出进士的地方这会馆便被建造的规模大又装修精美,连着会馆的伙食都好上不少。
宋离的眼底总算是露出了几分安慰的颜色:
“嗯,我们循儿要在京中过年了。”
今年年晚些,过了年节复印开朝不过一月便要开始春闱了,这些举子都要在京中过年了。
说话间已经到了祠堂,宋离照例是一个人进去的,他走上前将供奉佛像的佛龛转了过来,转过来的那一面没有牌位,没有供果,只有一个空白的香案。
宋离将香烛点燃,跪在了香案前面的蒲团上,将手中的三柱清香凑到了香烛前:
“不肖子孙周墨黎拜上,不孝子知所作所为有违周家祖训,不求先祖庇佑,唯望先祖英灵在上,保佑循儿此次高中进士。”
此刻李崇已经出了宫,他只着张冲备了一顶朝臣平常上朝时候用的蓝顶轿子放在了皇宫的角门上,他换了一身便服,并没有惊动御林军,只带了几个随从便从角门出了皇宫。
算起来到这里这么久,他还没有在晚上这个时候出过宫,这一次没有摆什么大的排场,宋离想看看这京中晚上是什么样子,便敲了敲轿厢:
“从这里的到宋府可路过什么热闹的街市?”
“回陛下,路过朱雀街,那里街道两旁都是些酒肆,茶馆,很是热闹。”
“好,就走朱雀街。”
李崇抬手掀开了轿帘一路走一路看,却只见如今天刚黑下来道路上便已经少了行人,透过轿窗看去,两旁的一些酒肆瞧着也不像是生意好的样子,门庭冷落,他看向街道上,积雪虽然被清了一些,不过还是有不少都已经被压实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