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当戏骨

从今天开始当戏骨 第26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他本可以妥协,也应该妥协。
最终评价:优秀的作品。
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反派。]
互联网就是方便,发消息都快人一步,xjsnsj49快枪手。
记者忙着采料,而明星和制片人就动心思了。
比如把消息传递给朋友,关注这部电影的人可不少,好似派拉蒙ceo……
“约瑟夫成功了。”
“如果有项目可以考虑斯坦丁,他是个天才演员。”
“《蝙蝠侠:黑暗骑士》全球票房不会低于5亿美金。”
等等,这些人和朋友这么评价。
浪潮引爆了!
用一个新闻报道来点燃引线。
《还有谁比斯坦丁更棒呢?》
好莱坞阵地新闻的头版头条,对的没错,就是玛丽·格巴兹所在的报社。
报社还是没有逆大流的勇气,准确的说,不会因为自己的小小立场(反华),就放弃流量。
这篇文章还是阵地报总编写下的专栏,夸得最狠。
[与其让每位演员都讨论一番,还不如谈论一个重点,让我们来谈谈斯坦丁·黄。他是《黑暗骑士》的关键,他非常棒。
导演约瑟夫·埃德温想拍一部不同于其他动作片的动作片——它会更黑暗、更扭曲、更绝望、更凄凉!
约瑟夫想保持“电影迭戈·里维拉”的幽邃、黑暗。他独特的风格在这部最新的蝙蝠侠系列中取得优秀的化学反应,他必须感谢斯坦丁。
《黑暗骑士》里斯坦丁扮演小丑的表演,很多观众没有抱希望,但却成为了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涂了口红,涂了白脸,是可以吓到十二岁小男孩的小丑。他说话带着一种奇特的嗓音,仔细地说出他的话,这种声音可以在地狱里讲述睡前故事。
……]
不全部摘上来,毕竟好几百字,总之《蝙蝠侠:黑暗骑士》和黄白游引爆全球了!
第406章 爆!
爆!
地爆天星的爆。
轰!
仿佛是一枚鱼雷扔进池塘,直接水都轰干了。
《蝙蝠侠:黑暗骑士》首映日,就一天时间,已成为全球娱乐圈的讨论焦点。
圣诞节是欧美大档期,甚至有许多小成本恐怖片认定为唯一翻身档。
同期上映了许多影片,但互联网上只有讨论蝙蝠侠的声音,其余小声小浪都被掩盖。
“美利坚人的小丑文化是肤浅的片面的。”
“最好的小丑,最好的dc电影。”
两个新闻标题,分别来自于德国的《图片报》和《法兰克福评论报》。
都知道图片报什么卵样吧?一年被德国新闻委员会谴责12次,委员会一年总共也就谴责不到四十次。
这个报纸,分明是大报的规格,但内容却是货真价实的小报风格,喜欢输出观点,输出绯闻,输出丑闻,就是不会输出新闻。
[《华盛顿邮报》:斯坦丁·黄将是最错误的决定,和《绿灯侠》的菲利普相同。
《洛杉矶时报》:电影终将成为马戏团内表演失败的小丑,摔在地上,满脸泥沙。
《芝加哥工人报》: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约瑟夫下一部失败的作品了。
……]
图片报这次也不例外,把美利坚之前对电影贬低的话语又拿出来重说了一次。
得出结论,“小丑文化来自于古罗马的阿泰拉纳闹剧,而美利坚没有文化传承,自然不懂什么样的人可以饰演好小丑,哪怕他们在漫画中创造了小丑。”
相比德国报道,距离地狱非常近的墨西哥,新闻报道就比较正常。
“约瑟夫接手了超英电影和其他超英电影,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同样斯坦丁饰演的小丑,和以前版本的小丑,不在一个平面。”——《墨西哥先驱报》
“双面人哈维·丹特:要么像英雄一样死去,要么就活着看到自己变成恶棍。那么要是活下来的是瑞秋呢?那么哈维能成为英雄吗?”——《墨西哥太阳报》
电影能火爆,很大原因是导演约瑟夫在电影中注入了许多不属于超级英雄的思考。
小丑、蝙蝠侠、哈维都成为讨论的热点,就好像法国的报道,关于电影的讨论就比较深入。
“稻草人、小丑、双面人,蝙蝠侠登场,但最受欢迎的居然是……”——《世界报》
“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法律思考。”——《巴黎人报》
[蝙蝠侠:游走于法律与体制之外的“蒙面牛仔”。
小丑:彻头彻尾的无政府主义者。
警察局长戈登:接住灰色工具(蝙蝠侠)的执法者。
检察官哈维:开始……]
当初黄白游的《疾速追杀》也是全球热映,并且拿下了好几亿的票房,但讨论度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质量的问题先不说,关键是关注度,疾速追杀是原创动作片,没有观众基础。
而得益于美利坚的文化霸权,全世界都知道蝙蝠侠,关注度太大了。
可以说,约翰李只是让黄白游小有名气的话,而小丑疯狂圈粉。
“两周八个国家路演?祝你们好运。”黄白游接到莱佛利的电话,然后听到了欧美组的路演安排。
“先生,演出很成功,你将会成为好莱坞一线明星。”
莱佛利时不时就打电话来刷存在感,就拿恭喜电话来说,明明首映礼之后他就打电话过来了,现在又说一遍。
“莱佛利下次再聊,我这边有点事。”
“没问题,先生你去忙碌吧。”莱佛利很懂事,虽说还想聊两句,但仍旧忍痛挂断。
而电话那头的黄白游,他挂断电话后挡在金昌跟前。
“金导,我有事和你聊聊。”黄白游直接说。
聊聊,聊什么?
“主席,我还有事,并没有时间聊电影节的事,很抱歉。”金昌绕过面前的人,想要离开。
“耽误不了太久。”黄白游说。
“主席先生你现在应该在大阪开始路演吧,时间那么忙碌,就别耽误这些时间了。”金昌摆明不想聊了。
可面对势大的黄白游,金昌也不想撕破脸皮得罪,至少表面功夫得要做。
“那么金昌导演,我以东京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的身份,发出邀请,请你好好聊聊。”黄白游语气也强硬了两分。
两人身处东京酒店大堂,金昌也无奈了,既然接受了霓虹影像国际振兴协会的邀请担任评委,那么评审团主席这身份对他还是有些约束效果。
“《愤怒的黄海》我打低分有私人情绪,但没有私心。”黄白游说,“这部电影全篇的愤怒……”
“你是评审团主席,如何打分和我无关。”金昌说,“主席先生不会还要我保持一致吧?”
“评审团之所以要由六人组成,就是希望我们保持着多元的审核标准。”黄白游说。
“?”那金昌就搞不明白了,他可不认为自己的咖位能让黄白游非要结交。
“你喜爱《愤怒的黄海》,无论是希望喜欢全篇的愤怒,还是因为电影导演是南韩人……”
金昌急了,“不能这样说,我可不会因为电影导演是……”
“请听我说完,”黄白游说,“南韩有特殊的国情,无论是高失业率还是高压力,所以对这种压抑却无法释放的电影情有独钟,都无所谓,那都是金昌导演你身为嘉宾的审美。”
“所以主席先生你想说什么?”金昌更急了,他一点也不想承认自己国家内部压力大。
“请履行评审团评委这个身份的职责,我再次重复,我给《愤怒的黄海》低分,只是因为他通篇愤怒,结尾却无法凝聚成一股,愤怒无源头,但男主角的表演我认可,给了高分。”
黄白游说,“金昌导演不要我赞成,即你反对,请拿出你的专业能力。”
“没有,《舌》和《艾米莉亚女孩》……”
“第三轮匿名投票,金昌导演请更专业一点。”黄白游没工夫听金昌狡辩,说完就直接转身离开。
如果不是第二轮评审团投票,金昌做的实在太过火,黄白游也不会特意抽出时间来说这一出。
话堵在嘴里很憋屈,金昌看着黄白游的背影,什么专业一点,简直是屁话。
不过匿名投票,金昌确实不敢像第二轮那么“任性”,倒不是理智又重新占领高地,只是黄白游单独来找他,他有点怕了。
他手中拿着报纸,是《朝鲜日报》。
副版头条:“亚洲演员的模板,揭秘黄白游的演艺之路”。
要知道《朝鲜日报》可是南韩最权威的报纸之一,也是比较保(fan)守(hua),这种情况下仍旧夸奖。
金昌担心对方在媒体面前说点什么,那就……
第407章 黑转粉
“真不专业,黄哥他会好好打分吗?”武笑笑问。
“可能会。”黄白游注意到武笑笑领路,不往正道上走。
这是做什么?
武笑笑瞧出了老板的疑惑,“黄哥你是不知道你现在人气有多高,刚上映一天就在霓虹收割了大量的粉丝,为什么还是尽量别走正道,走走小路,以免被粉丝拦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