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培养系面板

学霸的培养系面板 第22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请您过目。”
万晓勇顾不上回答徐昀的问题,二话不说便拿起旁边桌面文件递了过去。
与此同时卢毅也忍不住讲述起来。
“经过我们这些天的测试,咱们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了锂电池的三倍,并且正常使用传统交流电充电的时间花费更短。”
“电池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和高温环境下,性能基本不受影响。”
“刚才电池也通过了各项安全测试。”
“眼下就差电池的实际寿命还没有详细数据,但我想肯定远超传统锂电池。”
徐昀接过文件仔细翻看起来,上面记录的数据和卢毅所讲的无误。
电池寿命需要较长时间的测试,目前没有得出准确数据十分正常,不过他却知道以固态电池的优势,除了使用寿命强外回收也非常方便。
相比传统锂电池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全球锂电池的数量每年都在以坐火箭的速度持续增加,根据分析很快就会供大于需,届时整个电池市场将呈现回落趋势。”
“如果我们的这项技术问世,肯定会引起整个电池行业的洗牌。”
听着万晓勇的这番分析,卢毅紧随其后道:“最关键的是徐总的这种全新固体电解质材料,这能让固态电池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否则过高的成本很难推动固态电池进入市场。”说话时眼睛中仿佛有着炙热光芒。
徐昀自然很认可两个人的话,知道他们所讲的都是眼下电池行业现状。
近几年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上涨,不少车企都下场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制造。
其中去做电池的企业更是越来越多。
但这也使得电池产出数量快要高于市场需求,届时伴随着的必然是回落。
可以想象届时会有多少企业公司面临困境,被市场淘汰掉。
全固态电池想彻底代替传统锂电池,生产成本是最关键的问题。
否则只能用于特殊场合,无法大规模投向市场。
他获得这项全固态电池,因为采取了全新的金属固体电解质材料和生产方式,极大降低了成本使得只比锂电池略高。
不过能量密度却是锂电池三倍,并且更加安全体积小能够折叠。
等到技术正式问世,电池行业的重新洗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刚好我给你们带了早餐在外面,先把肚子填饱再讲谈工作。”
“作为深度科技的成员,不注重身体健康可不行。”
徐昀很快将文件重新递还给万晓勇,特意拿出项目负责人的态度对两人嘱咐。
卢毅和万晓勇从一大早醒来就开始测试,忙碌到这会确实能感到明显饥饿,因此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和徐昀客气什么。
“谢谢徐总。”
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说着便准备离开测试区到外面休息区。
只是刚迈出两步万晓勇又停了下来,重新转过身提起另外一件事。
“对了徐总,论文我已经完善好了,有些地方可能还需要您修改。”
“我等下就看。”
徐昀点头回应句,然后便朝办公电脑走去。
关于固态电池的论文他早先就已经开始写,主要内容是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理论研究,后面随着卢毅和万晓勇加入实验室,便交给了他们俩人进行完善,毕竟他们也算是第二作者。
来到电脑旁坐下,徐昀直接登录自己的邮箱,立刻便看到了那篇论文。
“全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的研究和经济分析。”
卢毅和万晓勇好歹也是海外知名大学毕业,且发表过不少核心期刊论文。
认真浏览下来他倒没发现几处需要修改的地方,引用的文献和数据支撑都没有问题。
“这倒是省了我不少功夫,可以直接投稿了。”
检查完确定无误,他暗自低喃一句,接着立刻打开了自然杂志网页。
全球两大最顶尖的期刊杂志,无疑是自然和科学。
《nature》
《science》
前者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距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
和大多数科学论文杂志专一与某个领域不同,许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最前沿研究成果,都会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最终徐昀经过考虑,决定把这项最前沿的固态电池成果发表在上面。
因为先前徐昀已经完成了注册,这个时候投稿倒也不会浪费多少时间。
很快看到屏幕中出现的投稿成功单词后,整个人顿时松了口气有种遗憾被填补的感觉。
他已经在数学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几篇论文,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物理相关也有,但如果不能登上自然或者科学这种全球最顶尖的科学论文杂志,难免心里会多少感到些遗憾的情绪。
好在这项全固态电池技术帮助他完成了梦想。
论文的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自然是他,卢毅和万晓勇挂名第二作者,电池专利权属于深度科技研究院固态电池实验室。
“不知道这次会花费多长时间审核,只怕不会比数学年刊短。”
解决论文的事情,徐昀望着电脑屏幕暗自思索,想要估算审核时间。
作为最悠久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的审核也无疑是非常严格。
编委会除了会认真完成首轮审核外,还会邀请不同此领域的专家进行轮番审核。
只有确定其真实性和价值,才会在杂志上刊登。
不过徐昀对自己无疑是非常有信心,如果能掀起整个电池行业革命的技术都无法过审,那么自然杂志就显得名不副实了。
接下来的时间待卢毅和万晓勇吃完饭过来,徐昀也告知了他们论文的事。
“论文我看过了没有问题,我刚才已经投稿到自然期刊杂志。”
“我们这次是沾徐总的光了,没想到还能混上一篇自然期刊。”卢毅闻声首先开口回应,丝毫没有掩饰脸上洋溢着的笑容。
他和万晓勇虽说投过不是核心期刊论文,却还没有等上过自然杂志。
虽说只是个第二作者,对于个人资历来说那也是非常大的提升。
听到徐昀对自己的认可万晓勇自然也很开心,想到接下来剩余的一个重要问题,略作迟疑他还是忍不住主动询问了句。
“那我们什么时候对外公布这项成果,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行业会产生的反应了。”
第226章 主编的惊喜
“说实话我也想看看咱们的全固态电池会给电池行业带来怎么样的变化,不知道到时候有多少电池企业会找上门来求合作。”
对于万晓勇的询问卢毅也很支持,当即接过话茬补充了句。
毕竟这种由自己努力推动的行业大变革,确实容易让人产生满足感。
徐昀将两人的话听在耳中,嘴角也随之浮现出淡淡笑容。
深度科技从刚开始的定位便是技术公司,成立的四座实验室更是说明这点。
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不可能花费大量资金从头去建造电池生产基地。
单凭全固态电池表现出的性能,便能大致判断出将来能达到的市场规模,如此想满足市场需求电池生产基地和生产线的数量肯定不能少。
如果全由深度科技垄断生产,那么光在基地建造上就会花费大量时间。
延缓全固态电池投入市场的时间。
因此最好的模式便是合作,由深度科技提供技术帮助现有电池企业升级。
念头停留在这里,徐昀知道现在讲合作还有些为时尚早。
暂时将脑海中的想法搁置一旁,然后抬起视线看向卢毅和万晓勇两人。
“等我们电池完成全部测试吧,到时候刚好论文发表还能辅助论证。”
他这样做肯定是有自己的考虑,成本仅略高于传统锂电池的全固态电池,届时一旦公布肯定会引起行业和公众的质疑。
势必有很多人不相信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毕竟深度科技固态电池实验室刚成立不久。
但如果有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作为依据,无疑能增加可信度。
卢毅和万晓勇肯定不会质疑徐昀的决定,闻声立刻斩钉截铁的开口保证。
“放心吧徐总,我们肯定尽快完成全部测试。”
“测试不结束就不离开实验室。”
科研人员有着高亢的精神头无疑是好事,不过若因这样导致身体出问题,那反倒成了实验室的损失有些得不偿失了。
就拿徐昀来说,现在他虽然还很年轻,却也格外注意身体健康。
除了每天的晨跑锻炼外,没有深度睡眠时间的情况下基本不会选择熬夜。
除非又生成限时任务,为了任务奖励熬夜。
以前各项能力提升的有限,需要靠爆肝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勤能补拙,现在他的天赋已经非常强大拥有极高的学习效率,也就没必要牺牲睡觉时间了。
“咱们的项目基本进入了尾声,所以倒也不必给自己太大压力。”
“该休息必须要休息,实验室可不是睡觉的地方。”
徐昀再次向卢毅和万晓勇两人嘱咐了句,话语中尽显对员工的关心。
“我们会注意的。”卢毅颇为感动的回答。
旁边万晓勇虽未接话,但眼神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说明他已经完全将自己当作了公司一分子。
论文已经投稿测试也进入尾声,可以说实验室内已经没有什么需要徐昀去忙的地方。
靠卢毅和万晓勇两人负责就行,毕竟又不是刚开始的研究阶段。
于是交代完卢毅万晓勇,徐昀并未继续留在固态电池实验室,而是去了其它楼层的另外两个实验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