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9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乾隆有些好奇:"赔率怎么样?压谁的比较多?"
和珅:"差不多。这两人谁排第一,谁排第二,已经让他们的拥护者打了好多年了。"
乾隆不假思索,状似公平公正:“文无第一嘛,吵也正常。”
可是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虽说文无第一,可是只要是人就有私心,这俩人里我更喜欢杜甫。”
“李白太飘逸了,朕也喜欢,可是更喜欢杜甫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朕每次看杜甫的诗文,都看得入迷,不忍丢。”
比起浪漫主义,乾隆更加倾向于现实主义,比如苏轼,白居易,杜甫。
和珅立马捧喂:“是啊,杜工部写的就是好,太有内涵了,凡人不能比,要不然怎么能成为圣人呢?陛下真有眼光。”
“是啊,诗圣是多么高的称呼啊。”
说到此,乾隆有些期待:"杜甫的诗被他们称为诗史,朕不管是参加庆典,还是游玩都要写诗,朕的诗集也是诗史!”
“马上唐宋两朝的诗人就要盘点完了,快轮到朕了吧。”
杜甫的诗是诗史,乾隆的诗也能被称为诗史?
和珅面色一僵,饶是心理素质强大如他,也绷不住了。只能低下头去,不停点头,掩盖住自己的表情。
“啊对对对对,陛下赶快多写几首诗吧,最近我们都没什么可品鉴的了。”
乾隆笑呵呵:“等看完天幕,朕就写几首,让后世的学子有诗可背。”
大清优秀的诗人不多,他觉得自己算一个。把清诗发扬光大,他义不容辞!
乾隆早就在一声一又一声的吹嘘中迷失了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了。
和珅说谎不脸红:“那当然了,万圣爷是大清的杜工部啊,他们肯定会背很多您的诗。”
纪晓岚在心中翻白眼,杜甫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没过多久,天幕出现异动,新的视频开始播放,欢快悠扬的bgm响了起来。
【大家好,今天揭晓第二名。】
第56章 千年李杜之争,打生打死
唐宋之前的朝代纯粹吃瓜看热闹,因为榜单上的人他们一个都不认识,谁上都一样。
唐宋之后的朝代知道的信息最多,视频放到现在,只剩下了两个名额。这两人是谁那就呼之欲出了。
李粉和杜粉简直打生打死,有的是物理意义上的打。
很多文人一言不合就引经据典开喷,喷到最后谁也不服,干脆打了起来。场面一度非常混乱,颇有现代追星族的场景。
毕竟这两个人是顶流,粉丝最多,自然吵得更凶。
刘禹锡、韩愈、孟浩然等等诗人也有粉丝,不过体量没他们的大。
粉丝们心中痛骂天幕。
他们的正主参赛资格都没有,天幕真是一点也不识货!
杜甫的铁粉白居易和元稹简直哐哐撞大墙。
虽然悠悠我心把白居易排进了榜单,还让他高居第四,但白居易表示不接受杜甫除了第一之外的排名。
白居易面色认真:“说真的,如果把杜甫排到第二,那我跟这个悠悠我心真的一点都合不来。”
“无论是在韵律上还是在内容上,杜甫的诗都超过李白。”
元稹也非常赞同,他们倒也不是脑残粉,讲得很有道理:“到了杜甫这里,往远了说他承接了屈原的风格,往近了说,他包含了宋之问的韵律。
往古朴上说,他传习了李白的风格,在气势上又超过了曹植,盖过了谢灵运的孤绝高远,又有徐陵的明丽。
除此之外,他还有自己的风格,早已自成一派,我真的找不出来在诗歌上比他更全才的人了。"
“杜甫是要胜过一筹的!”
白居易和元稹他们俩搞了新乐府运动,大力推崇杜甫的诗风,极大提高了杜甫的知名度。
在此之前,李白的名声超过杜甫。而现在,抑李扬杜。杜甫的地位被他们两个推到顶峰。
他们说得非常投入,忘了自己正在韩愈家里做客。
韩愈很无语,冷笑一声,把酒杯丢下来:“胡说八道。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我不接受李白排在后面,他们两个顶多并称!"
唐朝吵得不可开交。宋朝吵得不算凶,因为大多人都推崇杜甫。
宋神宗好奇地问:“爱
卿觉得李杜二人谁最优秀?”
苏轼望着天幕说道:“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伦之资,凌聘百代,古今诗人尽废。”*
“两人没有高低之分,只有读书人喜不喜欢的区别。”
宋神宗:“那你喜欢哪一个?”
苏轼思忖片刻,说道:"两人就像左手和右手,哪个都不能缺,不过臣用右手用得最多,所以臣会选杜甫的诗歌。”
“为何?”
苏轼:“其实,臣是看杜甫和李商隐等人的诗入门的,而李商隐也深受杜甫影响,杜甫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师。”
“而且陛下你知道,李太白是狂士,晚年失节于永王。杜甫一饭未尝忘君,在个人品德上,自然是后者更加完美。”
其实不光是苏轼,黄庭坚、陆游、文天祥等人也是这么觉得的。整个大宋诗坛都更加推崇杜甫。
为什么杜甫在大宋可以被称为千古第一诗人?
原因很多,杜甫没有污点、诗歌思想性高、艺术性强……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杜甫是无数诗人的老师。
不是说杜甫的诗歌很好学,其实很难学,但他的诗歌非常系统,有规律性。可以说,杜甫把诗歌的技巧全部挖完了。
杜甫居然同时影响了白居易,韩愈,李商隐,杜牧,孟郊,贾岛,苏轼,欧阳修,黄庭坚……
这些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很多引以为傲的写诗技巧,就是来自杜甫。*
能影响这么多人……千古唯有杜甫。
盛唐时期,李白是顶流,远远超过杜甫。中晚唐和宋朝比较推崇杜甫,李白的诗显得过于冷清。
在金朝元朝的时候,李白的诗渐渐回温。
明代的时候,诗歌已经没落了,大家又开始推崇盛唐诗歌,如果说宋代抑李扬杜,明代就是扬李抑杜。
当然,很多人还是学着杜甫的诗长大。
明代文人杨慎望着天幕,咬着牙说道:"如果李白不是第一,那这个榜单也不值得看了。他可是古今诗圣!”
“杜甫的诗确实很好,但是比李白的剑客之语还是有点差距的,没他那么潇洒。”
……
李白和杜甫谁第
一,让无数文人打破头。有人站李白,比如欧阳修和杨慎。有人站杜甫,比如白居易和元稹。
还有人站中间,比如韩愈和王安石。
如果系统开了各大世界的弹幕,想必他们的吐槽肯定会冲破天际。
很多大诗人表示好奇,到底排榜单的古青青是什么派?李杜谁做第二?
紧接着,视频继续说。
【第二是——】【第二是——】
【好吧,没有第二,就像四大天王有五个,唐宋八大家好像只有七个一样,博主的榜单有两个第一。(狗头)】
消息一出,很多世界的人迷惑不解。什么?还有并列第一这种操作?
乾隆眨了眨眼,顿悟道:“噢,她是要这么安排啊。瞎排,把杜甫排第一不好吗?”
他摇摇头:“听这个人声音,就是个小姑娘,没受过苦,不懂杜甫的世界,不懂杜甫的苦难。”
纪晓岚好奇地问:“万岁爷,您受过苦吗?”
乾隆陷入沉默:“……”
白居易等等很多唯粉冷哼一声,还是不能接受这个答案。
白居易:"要滑头!杜甫就是第一!懂不懂诗歌啊?"
杨慎:"真讨厌,李白就是第一,不接受并列。"
只有中立粉韩愈等人微微点头,眉开眼笑,感觉自己赢了。……
天幕高悬在天上,除了给百姓的生活添点乐子,其他无甚区别。该种的田还是得种,该打的仗还是得打。
759年,安史之乱已经发生好几年了,盛世的泡沫被轻而易举地戳碎,大唐成了最肥美的羔羊,谁见了都要来啃一口。
中年的杜甫曾经衣着破烂,脚踩麻鞋,穿越无数战火,面见唐肃宗。
唐肃宗见他如此可怜又忠心,于是安排他做左拾遗。这个八品官虽然品级低,却是天子近臣,能经常跟皇帝见面,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不久,杜甫卷入了前宰相的案子,被贬到华州当芝麻小官,直接坠入深渊。
如今,四十八岁的杜甫裹紧单衣,趁着月色前行,去华州赴任。
路上有一个小山村,叫做石壕村。
天色已晚,实在赶不了路了,他于
是想在石壕村歇下来。
杜甫来到村口一户人家,敲响大门,大声喊道:“我是朝廷的官员,准备去华州赴任,能在你家歇一晚吗?我给银子的。”
门内的老翁到底还是怕盲,一开始非常警惕,从门缝中看他。杜甫曾经得过疟疾,还有风湿病,身体老迈,没有什么威胁的样子。
老翁确认杜甫武力不强之后,便放他进来。
紧接着,老翁左右看了看,赶紧把门关上,小声说道:"晚上蛇虫那么多,你怎么大晚上还在赶路?万一被老虎吃了怎么办?”
杜甫找到位置坐下来,叹气:“这路上大头兵太多了,老是在打仗,我差点被人抢了行囊。后来,有人告诉我,最好晚上赶路,这样就不会碰见叛军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