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8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唐太宗李世民哑然失笑:“朕看完他的文章,和那宋仁宗差不多,也觉得苏轼是个能当宰相的人才。结果居然因为写诗,而被下监狱。这未免太荒唐了。”
“这个才子不会一辈子就要在乡下蹉跎了吧?”
纵观整个大唐,也没有几个因为写诗而进监狱的诗人。
他还以为苏轼会节节高升,没想到大宋这土壤是真不行啊。
大宋开国没多少年,已经有了大唐晚年的模样,一副亡国之兆。
房玄龄拱手说道:“陛下,这宋朝挺优待士大夫,想来不久,苏轼就能回到朝廷,一展宏图。”
唐太宗微微颔首:“嗯,有道理。”
女皇武则天望着天幕,有些无语:"一两句诗就让皇帝抓狂了?大宋的皇帝真不自信啊。"
“要是让骆宾王给他们写一篇《讨武檄文》类似的文章,他们是不是要发疯了?”
骆宾王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还编造了很多有颜色的谣言,说武则天秽乱后宫。
结果武则天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拍案叫绝,责怪宰相:"这种才子居然没有进入朝廷,这是宰相的过错!”
武则天望着天幕中的苏轼,有些怜悯。
她很喜欢吟诗作赋,经常开办宴会,邀请文人来写文章。
苏轼出生太晚了,但凡早一点,也不至于鬼门关前走一遭。
白居易倒吸了一口冷气:"还好我没有生在宋朝,光是我那首《长恨歌》,就不知道要被凌迟处死多少回了。”
再说了,他还写了《观x》《卖炭翁》,尺度完全不亚于苏轼的诗。
放在乌台诗案中,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好朋友元稹感慨:"苏轼真是太惨了。再没有比这更离谱的文字狱了吧?"
乾隆也觉得离谱,虽然知道偶像苏轼的遭遇,但是再看一遍还是会很生气。
“苏轼明明没有一点反叛的心思,却被如此对待。文字狱真是
离谱。倘若苏轼身在大清朝,绝对好多了。”
纪晓岚忍不住提醒:“陛下,你是忘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吗?”
雍正年间,有位诗人写了这首诗,结果被人认为是诋毁清朝,所以被处斩。
乾隆还真的忘了:“……”
天幕下,真正的苏轼望着天幕,闭上眼睛,心里有些说不出道不明的意味。
他对张怀民说:"王安石和我一样都是关心百姓的人,所以捞了我一手。弟弟虽为朝廷重臣,却肯抛弃前途,换自己这条命。”
“对了,还有章悖。我们年轻的时候关系特别好,他还劝我要谨言慎行。可惜后来我们政见不同,关系逐渐变得疏远。没想到,他在这场案子中,也肯捞我一把。"
“我至今还记得他说的话,他说诸葛亮号称卧龙,难道这也有反叛之心?”
“真是患难见真情!我现在才看明白了,章惇是我的好友!”
张怀民很动容: "这么一说,章惇确实很在乎你,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啊。"
苏轼笑着说道:"等我回到京城去,一定要请他吃我研究出来的猪肉,再请他喝我酿造的好酒,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他非常感动,想和这个朋友重归于好。
张怀民闻言,头皮发麻。
猪肉倒是不错,可是苏轼酿的酒不说也罢,上次喝了一回,在场的人没有一个回去不拉肚子。
这到底是想感谢章淳,还是想害章淳?
天幕还在继续播放。
古青青:【苏轼蹲了这么久的牢房,难免有点ptsd,一开始非常消沉,躲在寺庙里很久没见人。
苏轼从小就喜欢读《庄子》,庄子这个人有一个观点,他觉得世界上本没有什么贵贱,是因为人的主观念头,世上的万物才有了贵贱。
苏轼觉得自己得学习庄子,居庙堂之高,和居江湖之远,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环境不一样。
普通人因为写诗而受罪,可能就不会写了,可他不一样,他就是头铁,他还要写。他要是轻易屈服,就不会是苏轼了。
不久之后,他终于调整好心态,开始疯狂写诗。
他几乎所有的
代表作都是在黄州写的。】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苏轼犯了罪,很少有人敢跟他来往,从前那些朋友很多都不给他写信了。
苏轼也理解他们,于是转而交了很多新朋友。他生性乐观开朗,没有架子,能跟天子侃侃而谈也能跟街边乞儿坐地聊天。
很快,他的身边又簇拥了很多新朋友。
经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思想越发成熟,阅历得到积淀,诗文水平又高了很多。
黄州风景秀丽,苏轼经常带儿子游山玩水。
这天,苏轼来到赤壁,望着滚滚的长江,想起三国的赤壁之战。
他致君尧舜早已落空,只留下了浓浓的悲哀。可是在漫漫时间长河之中,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这一点不得志很快便要被淹没了。
他纵观古今,诗兴大发,念出了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一首词深深奠定苏轼“词圣”的称号。】
天幕下的众人:“???”
文人交头接耳,不敢置信:"这天幕知道圣人是什么意思吗?这不是在瞎说吗?"
圣人是中国古代名人的最高荣誉,是人世间最完美的人。三皇五帝,周武王,周公,老子,孔子……也只有这些人才称得上是圣人。
《水调歌头》反映苏轼确实有文采,但是比起圣人还差得远了吧。
可是紧接着,等到天幕放出原文,无数人心神激荡,倍感震撼。
等等,苏轼好像真的当得起圣人这个称呼。
第51章 周瑜:罗贯中这个混蛋!
向来保守的杜甫听到苏轼“词圣”的名号,微微皱眉,和很多文人一样,觉得过于夸张了。
杜甫:“白居易的诗文写得确实好,被称为王,也算说得过去,可是诗词的国度怎么能出现圣人这个称呼?这回都出来一个词圣了,马上不会要出来一个诗圣吧?”
杜甫的妻子好奇地问:“也不知道谁能被称为诗圣?”
杜甫思考半天,想出一个答案:“如果我来评价的话,唐宋两朝绝无可能出现圣人,如果非要弄出一个圣人来,那我觉得应该是屈原和陶潜。”
李白,杜甫,王维……不管是有名气的诗人还是没有名气的诗人,几乎都喜欢陶渊明。
或者说,陶渊明是他们的精神领袖了。他们都羡慕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精神。
他的妻子曾经是官家小姐,也读过不少书,闻言颔首道:"确实,多少诗人看着他的诗长大。"
杜甫怀揣着审视之心,看着天幕上的文章。
“对了,我记得太白兄也有一首写赤壁的诗,写得一点也不差。”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难道还不如这一首词有名?后世人真是乱评价。”
紧接着天幕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放了出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干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檐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杜甫目光停滞住,视线粘在诗文上,一刻也舍不得离开。
大家都觉得水调歌头是苏轼的巅峰,结果苏轼给了所有人一耳光,他还有更厉害的东西没给大家看呢!
这场赤壁之战中有足智多谋的曹操,才华横溢的诸葛亮,威猛射虎的孙权,可没有人能比周瑜更加风光。
他是整场战争中最靓的仔。
苏轼把周瑜的形象描写得太过帅气。
杜甫光是看着这些文字,就感觉自己身处在赤壁的古战场上,不远处,那个青年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这个犯了罪的官员来到赤壁下,怀念周瑜这个英雄。周瑜大放异彩的时候还是青年,而苏轼已经早生华发还犯了罪,没有什么前途可言。
杜甫还以为接下来苏轼会大发牢骚,表达对皇上以及对社会的不满
结果苏轼,笔锋一转。
人在时间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苏轼感觉自己要和周瑜一样被时间的长河淘尽了。他没有落笔于自己的苦难遭遇,而是把视角转到了宇宙和时间。
如同水调歌头一样,结尾的格局再一次打开了!
杜甫瞬间眼前一亮,紧接着,思绪悠远,心神触动。
“苏轼一定看了很多庄子的文章。庄子曾经说过,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人应该保留赤子之心,不要对前程感到忧虑。无论是顺境和逆境,都应该坦然接受。”
“读苏轼的诗词,我感觉心中的郁闷之气都消散了。正如苏轼所说,人生不过是一场梦,有什么可愁的呢?享受当下最重要。”
妻子见他一反常态,给苏轼这么高的评价,好奇地问:“那你觉得他当得起词圣这个称呼吗?”
杜甫摇摇头:“我还是觉得圣人不应该如此泛滥。”
“不过——”杜甫话锋一转:“不过当词王是绰绰有余了。”
苏东坡的诗合了他自己那一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连杜甫都被苏东坡的豁达精神感染,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唐太宗李世民沉浸在这一首词之中,久无法自拔,良久之后方才说道。
“苏轼,奇人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真是真性情!”
文武百官也颇为动容。这世间能平静面对贬谪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连向来乐观的白居易偶尔也很痛苦:"江州司马青衫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