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5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高力士也官至骠骑大将军,封齐国公,权倾朝野。
太宗之法被高力士两人的出现冲击到粉碎!
该不该收回他们的权利?
“唉!朕舍不得你们!”
唐玄宗李隆基想来想去,轻声叹息,心头一软:"朕知道你和杨思勋都忠诚,都起来吧。"
“朕虽然重用宦官,但任人唯贤,绝对不会用未来那种
胆大包天之宦官。想来,还是后人不懂得知人用人。”
“多谢陛下!”
两位宦官千恩万谢地站起身来,背后冷汗涔涔,深感自己逃过一劫。
唐玄宗李隆基放空了几秒,突然说道:"把朕的七弦琴拿过来。"
杨贵妃刚刚怕得不敢说话,如今见李隆基面色和缓,连忙笑着接话:"陛下这是要作曲?"
“嗯。”
“李商隐那首《无题》写得真不错,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爱妃之前回娘家的时候,朕也恨不得有青鸟来为我报信。”
杨贵妃含羞带怯地笑了。
刚刚冰冷的气氛变得缓和,周围伺候的人都松了口气,一场□□就这么消散。
舞姬接着起舞,身姿曼妙,音乐动听,动人极了。
唐玄宗李隆基拿到自己的七弦琴,轻揉慢捻抹复挑,假装认真地谱曲。
唐玄宗李隆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特别的是,他还精通音律。《霓裳羽衣曲》就是他自己编的
唐玄宗李隆基弹着琴,沉迷在音乐里,心情渐渐好起来,愁绪在琴声中随风飘散。
他说服自己,嗯,没错,宦官之祸跟他无关,绝对跟他无关。
普通人犯错都未必能认错,更不用说富有四海的皇帝了。
他感觉到了可能是自己第一个打开了宦官的潘多拉魔盒,让后代给他收拾烂摊子,却不想承认。
唐武宗李炎望着天幕,心中又震惊又发苦。
即使这李商隐是他治下的小官,他上榜也让自己与有荣焉,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唐文宗甘露之变失败之后被囚禁,不久而死,唐文宗太子被宦官仇士良杀害。
唐武宗李炎被仇士良捧上位。
>
仇士良在朝,杀二王、一妃、四宰相。
唐武宗李淡表面顺从,心里却很不满,堂堂皇帝怎可受制于家奴?
他比唐文宗懂得忍,平衡多方势力,团结文武百官,装成听话的傀儡皇帝。
终于,他想要的机会来了,仇士良老了,手下的虾兵小将也不是很听话。他渐渐架空了仇士良。
不久前,仇士良自请回家养老,最后死于家中。后来他找了个借口除了他的爵位。
唐武宗李炎赢了,但赢得并不爽。
他仰头看着天幕,情不自禁地想哭,心想:"太宗皇帝,我经常晚上梦到你对我哭。你哭我没用,可我也没有办法。你应该去找玄宗!"
"玄宗破祖宗之法,重用宦官,还导致安禄山等人叛变。后来的皇帝已经无法信任武将了,不得不把兵权交给宦官,结果收回来太难了。”
“我们这些后世子孙都在给他擦屁股!”
“太宗皇帝,你要是有眼,就去夺了玄宗的寿命吧!他活得太久了!”
如果唐玄宗死得早,那么大唐不会这么难,开元盛世还能延续很久。
当然,他只敢心里想想,这话要是说出来,简直太大逆不道了。
他擦了擦眼角,看向身旁的宰相,提起正事,升起一些爱才之心:"这李商隐在长安吗?还是在地方当官?”
“这么一位大才子,名声应该很好吧,朕怎么没听说过他?”
他透露出来一个信号,他想提拔李商隐。
宰相:“……”
宰相移开目光:“嗯……这个,他现在在长安。可是他的名声不是特别好。”
唐武宗李炎有些震惊:“如此有才学之人名声为何不好?”
大唐文风很监,诗文都被列入科举内容了。如果写诗写得好,大家都会喜欢。
宰相只能如实说道:“大家都说,他是背信弃义之徒,大家都耻于与他为伍!”
唐武宗:“??”
【李商隐送走了自己的恩师,非常悲伤,走的不仅是老师,还是金大腿呀。】
【可事情还没那么差,毕竟令狐楚儿子还在呢。李商隐之前跟令狐楚儿子令狐绚一起学习,有同窗情谊,关系还算不错。】
【李商隐没考上在家抠脚的这几年里面,令狐绚已经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
【李商隐找好朋友帮帮忙,也能步步高升。】
【可那时候,唐朝最著名的牛李党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牛僧孺李德裕两人位高权重,一派得势,另一派就失势。这两党斗争激烈,不仅在朝堂上斗,还在科举上斗,所有的新科进士都要站队。】
【恩师令狐楚属于牛党,李商隐是他学生,属于他的门人,还靠着令狐楚家的人脉考上进士,自然也属于牛党。】
【令狐家的人是这么认为的,官场是这么认为的,文坛是这么认为的,可偏偏李商隐不这么认为。】
【李商隐非常自信:党争什么东西?能吃吗?我这么一位人才,在哪都能混得开,为什么要给别人贴标签呢?】
【这时,李党向李商隐递来了橄榄枝。】
【身为李党的王茂元:李商隐,你要老婆不要?】
【李商隐于是做了一个让令狐楚儿子们永生无法原谅的决定———他同意了。】
【令狐绚:我父亲尸骨未寒,你就洞房花烛夜去了,从未见过如此卑鄙无耻之徒!】
【李商隐这个人有点像天真的理想主义者,混不来官场。】
【至于党争为什么这么激烈,原因也非常多。第一,在唐朝晚期,唐太宗留下来的民主制度已经全然崩塌,官僚内部自然而然走向勾心斗角。】
【其次,皇帝权威消散,宦官掌握权力。宦官集团也争权夺利,他们会在政治人物背后下注。所以牛李党争其实也是宦官权势之争的一种表现。】
唐太宗李世民脑子嗡嗡的。
他听出来天幕在夸他,心里高兴,可又没完全高兴。
他在位期间虚心纳谏,风气民主,百官只是智襄库,决定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不知道是哪个孝子贤孙让民主气氛消散,也把决定权交给了官员。
好的不学,全学坏的!
啊啊啊啊,他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重用宦官的子孙和破坏民主的子孙难道是一个人?
他怎么会有这么荒唐的子孙!
唐武宗李炎眼中含泪,心中默默想:“唉,去哪里都容易,可撼动朋党太难了。李商隐也没有错呀,他只是太天真了。”
“太宗的民主制度,这么称呼倒也贴切……至于这种制度什么时候消散……”
“唉,玄宗皇帝,又是你。”
“你晚期沉迷修道,让杨国忠掌控大权,民主的风气早就丢干净了。”
唐朝的皇帝看着
未来的世界,痛苦得心里发麻。无论是唐玄宗之前的皇帝,还是唐玄宗之后的皇帝,心里都在辱骂唐玄宗。
他能以一己之力让盛世大唐变得苟延残喘,实在是让后代也无法尊敬。
不光是皇帝,连民间一些有识之士心中也愤愤不平————长寿的玄宗呵,你的寿命要是给太宗皇帝,该有多好。
倘若这个愿望成真,他们愿意减寿。
不管是喜欢玄宗皇帝的,还是讨厌玄宗皇帝的,都希望他早点死。
大唐人民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可笑容是守恒的,只是转移到了其他朝代的人身上。
汉高祖刘邦举起酒杯,不厚道地笑了,有点幸灾乐祸:“啧啧,大唐听起来那么繁华,现在看也就那样嘛,乱得很。连文武大臣都受宦官掌控。"
吕后冷着脸说道:“你以为汉朝就好了?天幕不是说,东汉宦官势力也很强吗?”
大哥莫笑二哥!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摸摸鼻子,抱着侥幸心理:"王朝末年都是这个样子,牛鬼蛇神都跑出来了。宦官再厉害,顶多在内部跳跳。"
"就像唐朝,宦官也只能废皇帝,难道还能当皇帝不成?外戚都比他们可怕多了。"
吕后眼中闪过寒芒,隐隐感觉自己被内涵到了。外感说的不就是她家吗?
她说道:“谁说宦官不能当皇帝?收养子不就成了。”
刘邦笑呵呵:“宦官养子又不能继承爵位,名声还那么臭,那些士大夫怎么会让他们骑在自己头上?他们要是能当皇帝,我把我的头给他们当尿壶。”
可是未来东汉的皇帝居然会让宦官收养子,承袭爵位,形成宦官世家。宦官之后曹丕还真的夺了汉朝的江山。
【李商隐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日子过得蜜里调油。】
【可是他这种行为,令当时的人非常不耻。吏部给他安排了一个弘农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官职很小,地方也非常偏僻,这辈子估计都没啥希望了。】
【李商隐这才后知后觉地察觉到自己所作所为的不妥以及官场的残酷。】
【可现在没办法挽回了,令狐家儿子恨他恨得要死,名声也臭了。】
【他只能安慰自己,是金子
在哪里都会发光的,这份小官他好好干!】
【他的性格非常仁爱,也非常善良,在当地名声很好。可是上司并不喜欢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