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汉武帝直播世界地图

开局给汉武帝直播世界地图 第96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湿纸是怎么能摞在一起的?”
“他加了什么水进去?看起来一滴一滴的,粘的很!”
工坊的出现,让之前没有方向的匠人终于能够看到方向,但紧接着,他们又生出了更多的问题,众人乱糟糟的吵着,可当他们看着天幕上的男人,从平整的石壁上撕下一张薄如蝉翼的纸后,突然安静了下来。
那就是纸吗?
那就是他们要做出来,能改变世界的纸吗?!
不知道何处,突然传出一声叹息:
“它可真美啊……”
【纸张的出现,带来了很多颠覆性的改变。
不过,早期的纸张,受限于技术的不成熟,产量较低,只是先推进了各类艺术的发展。】
唐朝
“嗯?”
还以为天幕要说什么重要内容的李世民不由得有些失望。
“艺术这种杂道,有何可说的?”
天音不知不觉,还在继续讲诉着:
【首当其中的,是书画。
当笔、墨、水、纸相汇集,魏晋往后的文人墨客,便开始探究文字更多的表现形式。
我们有了更多的字体,诸如由汉隶书演变而来的楷书,行书,草书,这不仅是字体上的改变,更是一件作品独特的精神内涵,以及背后的精神寄托。
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中,我们看出晋人的气韵,唐人的风姿,宋人的意趣……】
伴随着天音,天幕展示出一份王羲之的《兰亭序》。
!!!
朕的偶像!
“这,后世居然有《兰亭序》!”
身为王羲之迷弟的李世民瞬间就忘记了自己刚刚的失落,他将怀里的李承乾往长孙皇后腿上一放,起身就往外走去,连披风滑落也不管。
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兰亭序》,天幕放的内容向来是眨眼就过,朕现在不看,一会儿想看也看不到了!
长孙皇后无奈的摇头,她没有阻拦丈夫,而是将儿子抱起来放在胡椅上,拿着披风走到他身边,给其披上。
夫妻两个相处近十载,长孙皇后一过来,李世民就感觉到了,他抬着头,眼睛硬是没从天幕上下来,盲摸着伸手将披风往身上紧,边紧边感慨道:
“朕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就是——
看着看着,李世民觉着哪里有点不对:
“只是观其点曳,怎有些涩意呢?”
等等,天幕旁边的白字是什么?
唐 冯承素 临?
朕说怎么差了点味道,居然是临摹本,不是真迹!
后世怎么连真迹都没有?
天幕都出来了,你这么有本事,把真迹放给朕看啊!
第76章 视频 印刷术
天幕不仅没有理会,还直接闪过,放起了其它书法。
蔡文姬的《我生帖》卫夫人的《古名姬帖》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祭侄文稿》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宋徽宗的瘦金体……
秦朝
喜好书法,未来还因为字体书写优美,而成为小篆推广标准字体的李斯看着天幕,眉宇间多了几分向往。
“后世文风之盛,源之于纸,可恨如今未有!”
好在天幕已经将造纸之法讲出,嗯——看起来他得常去纸坊看看,加些厚赏,如此,才能早日用上纸啊。
汉朝
“这纸的产量,看起来可不是一般的大。”
刘彻对书法并不迷恋,哪怕天幕展出的这些书法字体的确赏心悦目,但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它们多美,而是练出来这样优美字体,得用多少纸张。
毕竟,要是纸不够,练的不够多,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好字?
看着天幕上方方正正,颇好辨识的楷体,刘彻疯狂心动。
“要是纸坊也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朕就下令让官员全写这种字体!”
以后,朕再也不用受那些大臣五花八门的字体茶毒了啊!
唐朝
各地的文人看着天幕上展示的书法字体,全都疯狂起来。
“蔡文姬,是蔡文姬!这字奔放俊逸,还带着几分娴雅婉丽,甚美!”
“昔日文姬归汉,书古籍四百余卷,大才啊!可恨此生不得见真迹!”
“是卫夫人的书法!古朴端庄,娴雅婉丽……我书之启蒙,就是她的《笔阵图》啊!”
“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唐?他是我大唐之人?!”
“可有人听闻他何在!”
“还有柳公权!”
唐朝,邢国公府
“颜真卿之正楷,端庄雄伟,堪称大家,如此好字,既为唐人,我竟未曾见过,这不应该啊。”
房玄龄注意力全放在了‘唐’上,下意识思索周围出名的书法大家,却怎么也找不到对应的人,倒是旁边的杜如晦先反应过来,他笑着说道:
“大唐三百年国运,这颜真卿和柳公权,现在指不定还没出生呢!”
房玄龄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他有些哭笑不得摇着头:“糊涂了,总觉着一提到唐,就是我们这时候。”
“谁让天幕总说千年,千年?王朝更替都算不上什么,可对我等而言,五十年,就已经过去整整一代人了啊——”
杜如晦说的有些唏嘘。
个人之寿去对比漫长的人类历史,扑面而来的便是无力苍凉之感,杜如晦不想在冬至末尾说样的话题,他笑着道:
“说起来,现今天幕放出颜、柳这两位后唐大家的真迹,不知道多少姓颜、柳的人家,也要起这个名字了!”
杜如晦顿了下,脑海中浮现出一堆‘颜真卿’‘柳公权’互相争论书法之优劣的场景。
“噗——”
这个损友啊!
【中国传世名画很多,写意写实人物山水风景花鸟鱼虫范围太广,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up主只说个人最喜欢的是清明上河图吧。
古代的史记惜墨如金,文物也多为帝王将相所留,这使得我们大多只能看到上层人士个人生活,极少整体的看到古代百姓生活,而北宋画家张择端在长达五米的纸上,记录了都城汴京的一貌。
它不仅是当年繁荣的见证,更能让我们在千年之后,如此直观的看到当时的上至达官,下至百姓的服饰、出行、劳动、建筑、商业发展……】
伴随着天音,天幕上,一张长长的黄色画卷展开,而后又从头到尾缓慢移动,让所有人都能清晰的的看到那画纸上的一切。
唐朝,皇宫
“北宋?”
唐后的朝代,这显然让李世民上了心,他细细观察起这幅画,想要看看宋时首都到底有多么繁荣。
这一看,画上的北宋还真的是屋宇鳞比,商船云集,百姓各居其业,颇为盛世之景。
只是看着看着,李世民突然觉着有些不对。
“城防涣散,守备懈怠,船过桥险,这画……不简单啊。”
李世民果然充满了帝王的敏锐,宋时以画呈民情之事颇为兴盛,张择端也是想通过此画向宋徽宗暗示当时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可惜,宋徽宗只想沉迷奢侈和自己享乐,甚至不惜放纵蔡京等人打着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他这样的人,即便是看出了这幅画中的问题,也是无动于衷。
李世民不知这是一副‘悲画’,反而觉着,这样的画作,更能让人直观感受民间疾苦,激励自己改进,他对着身边的长孙皇后问道:
“观音婢,你说,朕命画师走访天下,多画些这样的画来,如何?”
长孙皇后略一沉吟,摇了摇头:“只怕,最后画的不是民间疾苦,而是一片歌舞升平。”
“这倒也是。”李世民稍做一想,便明白长孙皇后所说必定会成为现实,毕竟,哪个地方官员愿意将地方上的问题展露出来,这岂不是明晃晃的说自己理政能力不行嘛!
他有些失落的摇了摇头,道:“那便算了。”
只是想着北宋能有这么好的传世之作,而大唐却没有,李世民实在是不甘心。
看出这点的长孙皇后微微沉吟,又道:“圣上若想留些画作传与后人,也不是不可,只是——
“我知。”李世民摆了摆手:
“不加体察民情,只以平常画纸,记录大唐河山和百姓劳作便可,虽不为传世名画,却也是大唐之景,若能流传下去,也能佐证我大唐盛荣。”说到这里,李世民又来了兴致,他道:
“要是能将此事定下来,十年一画,将——如今三百多个州,不可不可,州太多,画起来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还是等州县重新设之后,再画为妙!”
唐朝,民间
百姓民众看不出画中的暗喻,他们注意力放在了画中的人上,看着农夫挑担、码头工人卸货、茶馆里忙碌的掌柜和伙计,以及正准备去算命的先生这些和自己一样或者息息相关的人,心中逐渐涌动出几分莫名的情绪。
原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能被画进画里,传于后世!
【而随着造纸技术的成熟,科举制也终于有了实行的基础。
这是封建社会下,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它唯才是举,不看出身,使得大量的寒门也能通过考试做官施展抱负。
在科举制初期,也就是唐宋阶段,它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