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

第3682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倘若有什么问题,偷听的自己也好及时站出来当个和事佬,不至于让事态恶化下去。
看样子处弼兄也看破了自己的小心思,不然也不会如此替自己找理由。
一思及此,李承乾不禁微微一笑,不愧是处弼兄,这种兄长一般的爱护,实在是让自己身心皆暖。
……
两天之后,李世民再一次进入监牢探监,跟待罪之身的长孙无忌一番密谈之后离开。
第二天,李世民终于在朝堂之上,宣布了对晋王李治,以及赵国公长孙无忌的惩处决定。
晋王李治,昏庸懦弱,持身不谨,信谗不寤,险致大唐宗庙倾覆,念其年少无知,加之是为乱臣贼子胁迫。
故降为北海郡王,立刻前往就藩,不得在洛阳停留。另外,其妃王氏落发入尼庙,枯守青灯古佛。
之后就是罢长孙无忌官职,夺去赵国公之爵位,废为庶民,流放岭南。
不过陛下念在长孙无忌过往的功勋,加之亦是受人那些乱臣贼子的蒙蔽,以至有此过。
所以赵国公之爵,交由其孙长孙延继承,不过其食邑,被削过半。
其子长孙冲,罢其宗正少卿之职,继续保留于驸马都尉之职。
另外,陛下下旨命太子每五日入朝观政一日,所谓的观政,就是太子殿下可以呆在朝会上。
坐在陛下的下首听取朝会商议各种军国大事,只不过,太子只负责欣赏,看看陛下是怎么处置政务的。
也就是说,他只带着眼睛和耳朵过去,至于想要说话,则只能等到朝会结束之后,又或者是陛下特许的时候方可开口,此为观政。
而在过去,册立太子之后,只会有少数几位太子,得到过天子的恩准获得观政的资格。
并且都不是惯例性的,顶多是什么时候陛下心情好了,就让太子殿下过来观上几天的政务。
毕竟太子殿下不在臣子之列,不需要入朝,他在自己的东宫有自己的小朝堂。
而今,陛下这样的手段,倒是让满朝文武都看明白了。
李治成为了北海郡王,与他的四哥青雀东莱郡王一起,屹立在了山东之地上。
虽然他们是被贬谪去的,但同时,两位郡王在此就藩。
也等于是皇室派了近人,在镇压与监视那些被打压得瑟瑟发抖的山东世家门阀。
再加上前所未有的太子每五日一观政的明旨,代表着陛下对太子殿下的一种补偿。
同时也让天下人看明白太子殿下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与倚重。
对于陛下这样的处置方式,不论是朝中文武,还是那些东宫属官,总算是都安份了下来。
第2768章 传陛下口谕,召太医入宫议事
长孙无忌由着大理寺官员送抵到了洛水码头,看着那前来送别的亲人,含着泪水,迈步登上了轻舟而去。
一干长孙无忌的亲朋好友,哭成了泪人,而停在码头不远处的一辆马车内,长孙皇后红着双眼缓缓地放下了车窗的帘子,示意马车离开洛水码头。
十日之后,一骑驰入洛阳,带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那位被贬谪往岭南之地的长孙无忌离开洛阳不过数日,便身染重病卧床不起,难以远行。
“诸位卿家,以为,该当如何?”
李世民由着一干重臣浏览过了那份急报之后,这才沉声开口问道。
此刻贞观殿中,一干文武臣工面面相觑,都觉得这事有点诡异,毕竟长孙无忌是陛下挚友,又是皇后娘娘的亲哥。
谁知道这会不会是陛下你不欲让那长孙无忌离开中原,寻了个由头,让他归洛的技俩。
现如今,朝中世家大族背景的重臣已然少了许多,更何况随着魏王李泰与晋王李治的相继倒台。
本身就极具有继承帝位合法性的太子殿下的位置自然也是日益稳固。
而今日,太子殿下就在朝堂之中听政,一干臣工,哪怕是过去与长孙无忌交情颇为深厚的大臣。
肯定也会担忧,自己倘若站出来为长孙无忌说话,倘若陛下百年之后,那自己的仕途,十有八九也就走到了近头。
甚至太子殿下倘若报复心再强一些的话,指不定自己连平安致仕的机会都不会有。
哪怕是太子殿下一直都表现得十分的宽厚仁慈,但谁又敢保证他会不会秋后算帐。
不少臣工都颇有些不怎么看得上这位性格过于绵软的太子殿下,其实在朝堂之上嘀咕几句骚话也不是没有过。
可那是过去,现在大唐的未来,已经越来越明晰的情况下,谁说谁傻。
看到一干臣工都不吱声,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样一幕的李世民干脆单刀直入地挑明言道。
“长孙无忌虽已被贬谪,可他终究是我大唐功勋之士,朕,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继续带病南下。”
“倘若有个三长两短,那就是朕的过失了。所以,朕有意接他回洛医治,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
听得此言,几乎所有的文武重臣,都齐刷刷地把目光落在了坐在位置上安静如鸡,就连表情也没有什么变化的太子殿下身上。
这下子,大伙可真有点蛋疼了,陛下想要把人接回洛阳医治,这就有点过份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