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

第3190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流求大岛最南端,这里,被远在洛阳的汉唐商行CEO命名为高雄港的所在。
此刻这里只有一座不是很大的,木石混合构建而成的码头。
随着一艘新来的船只在这里缓缓停靠,很快就不少工人赶了过去,将那船只上的货物给卸载下来。
一名管事快步赶到了码头,就正好看到了程平还有几位管事正从船上缓步下来,赶紧上见招呼。
程平拍了拍这位负责高雄港码头建设的管事,打量着对方那明显显得有些憔悴的面容。
“辛苦你了老薛,怎么样,这段时间这里如何了?”
薛管事呵呵一乐,转过了身来,指了指不远处在这片码头区域忙碌的人们。
这里不仅有来自剑南道中南道聘请来的工匠以及雇佣兵,也有流求大岛上的土著居民。
虽然大家语言沟通还是有些障碍,但是并不妨碍大家满脸幸福与满足的笑脸。
“放心吧,照着咱们那位大掌柜的吩咐,严格执行。还真别说,这一年多来,不少的部落都投到了咱们这一边。”
“就连不少偏远的部落,也都派了人过来跟咱们接触,就为了能够从咱们手中换到他们需要的各种物资。”
“程兄弟,我要的那批货……”
“放心吧,全给你送来了,一共是三千匹白叠布,另外还有三万件褂子。
三万条短裤。还有剪刀、针线一大堆的生活生产工具,对了还有三千双薄木屐,五万双凉鞋……”
木屐,这玩意自然是中华民族的原产,只不过后来传到了倭国之后,在倭国一直流行而已。
木屐这种凉快而又坚固的鞋具,很适合行进在满是杂物的路面上。
而且这东西得到了流求大岛上的广大少数民族的喜爱与追捧。
至于凉鞋,那就更简单了,也就是稻草编织出来的,耐磨而又柔软,又还能够保护脚底的好宝贝。
……
这玩意原本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在美丽的大西南的乡村中仍旧十分风靡。
只是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车胎底切割的凉鞋,渐渐地取代了草鞋,不过车胎鞋也只是过渡产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美价廉的解放鞋逐渐地普及开来,这种取材方便,手工制作的鞋具渐渐地被埋没于历史之中。
不过随着程三郎那些年在泸州,看到了不少的当地人都打着光脚丫子。
哪怕是他们也搞草编鞋子,但是质量实在是低劣得让人心疼。
最终凭着记忆,反复的试验,程三郎总算是复原出了记忆之中的草鞋,更是被程三郎高逼格的命名为凉鞋。
这种鞋子一出现,瞬间就获得了美丽的大西南无数喜欢翻山越岭的獠人百姓的喜爱。
同样在那诏人地盘,也获得了大量的受众,同样在这气候炎热,地势多山的流求大岛上,也受到了十分热烈的追捧。
“那程氏味极鲜可有?有好几个部落都来问过了,自打尝过那东西之后。
如今做菜不放点那玩意,就感觉没滋味似的。”
“放心吧,这一回,一共弄来了一百坛,够你拿去跟那些诸部落打交道的。”程平笑眯眯地答道。
听得此言,薛管事松了口气,喜动眉梢,他顺便向程平禀报起这一个月的工作进度。
程平一边听着,一边迈步,不知不知,就走出了被无数库房还有寨墙的码头区。
就看到了不远处,有着一间间的宽阔的平房,而平房之间,则是大片大片的空地。
正有许许多多的小娃娃在那里踢着用球,玩耍着各种游戏。
随着一位斯文人打扮的年轻人站到了一棵歪脖树下,敲下了挂在那里的铜钟。
很快,这些小娃娃们全都哇哇呀呀地朝着那些平房里边冲去。不大会的功夫,原本喧嚣与热闹消失。
不大会,就从那些平房里边传出来了朗朗的读书声,而他们所诵读的,正是程三郎所编撰的《三字经》。
那些小娃娃,绝大部份,都是生活在附近的部落里的孩子们。
他们的孩子,到这里读书,不但不用花钱,甚至还能够白吃白喝,还能够领到衣服。
而孩子们还能够学会那些让部落男女们都听不明白,却深感深奥的学问。
所以,从最开始,只能吸引到孩子,到现如今,都已经开始置办下了好几个成人扫盲班。
为的也就是给那些愿意前来打工做事的部落男女提供的。
毕竟只有通过强化学习,他们才能够听得懂,才便于交流,成为建设美丽流求大岛之中的生力军。
入眼所及处,全是平缓的水田,而更远的地方,则是一棵棵高高耸立,正在旺盛生长的甘蔗。
密密麻麻,几乎直接延伸向天边而去。
“再有几个月,这里的甘蔗也就能够获得丰收了。
现在咱们在这里设立的制糖厂也都已经完工,完全处于等原料的时候了。”
“怎么样,招募工人还算顺利吗?”
程平点了点头,扫了一眼身边这位虽然显得疲惫,但是一脸得色的薛管事。
“当然顺利了,说实话,这跟咱们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一开始总觉得想要到这里来,怕是会遇上大麻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