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

第91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就是他们在客栈中,聊及程三郎过往的英雄事迹的当口。
也有一些拿到了书籍的儒生,在半道上,就被人花了平时书坊一倍甚至是两倍的重金,从他们手中拿走了书籍。
不多时,那位曾经想要去找许大师麻烦的郑行首的跟前,就摆放着几套花大价钱从那些贫寒儒士的手中采办来的《论语》,还有《三字经》与《千字文》。
此刻,他的跟前,好位几雕匠和印书坊的印匠,正各处拿着一册书籍仔细地打量,甚至于还拿口水去粘纸张。
其中一位印匠干脆撕下了半张纸,放进了口中仔细地咀嚼,看得郑行首满脸不自在。坐在郑行首身边的一位年轻公子也是满脸嫌弃。
不过还是由着这些印书坊的老司机们一边继续操作一边低声的交流。
足足过去了两刻钟,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这是印刷出来的书籍。
“但是这纸张着实与我们所用的纸张不同,感觉更加的坚韧,吸墨性更佳,虽然逊色于贡纸,却也不会差得太多。”
“他们所用的纸张,其材质应该不是木头,其味道,倒也有些类似于稻草或者是芦苇。”这位正是方才把纸扔进嘴里边品尝滋味的那位工匠大佬。
“其他还有什么?”
“还有就是他们印刷的字迹很清晰,而且行首收罗来的这些,字迹几乎没有区别。
而我们印书坊的雕版,若是以泥版或者是木版,最多只能印刷出一两千页,怕就已经不能再用了……
当然,小人猜想,或者他们用的是我们不知道的坚固材质,兴许是石版也说不准。”
郑行首旁边坐着的一位年轻公子突然冒出了一句话。“为何不用更紧固耐用的金属来制版?”
“……”那七八位老匠人齐刷刷地用看傻子的目光打量向这位年轻公子。
把这位身份显贵的年轻公子看得浑身不乐意,脸色顿时一板,就要发作。
好在那郑行首及时地开口解释道。“三公子有所不知,金属的质地过于坚硬,使之雕琢十分的困难,且金属无法吸附墨汁。”
“不吸附墨汁,那便无法将字迹拓印下来,自然也就……”
“原来如此,是某失言了。”这位三公子略微有些不太好意思地笑了笑。
第668章 事涉皇室,稍有不慎,那可就有毁家灭族之危
吏部郑侍郎的府中,之前出现在那郑行首的院落中的年轻三公子,此刻正襟危坐于案几跟前。
小声地朝着对案而坐,面容肃穆的郑侍郎禀报自己从郑行首那里知晓的关于那些书籍的情况。
“……父亲,孩儿实在是想不明白,他们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手段。
方才能够在半年之内,印刷出如此之多的书籍。”
郑侍郎微一沉吟了,却说出了一番令郑三公子有些懵逼的话来。
“你方才说,那郑闻达提到了那间过去尽印一些不正经东西的印书坊。
被那个姓许的转身给了姓程的,如今已经成为了晋阳公主产业的印书坊。”
“是的父亲。莫非……”
“既然他说那间印书坊落入了程姓官员之手后,又转手成为了晋阳公主的产业。
在这期间,一直在广招工匠,大肆扩建。”
“却又未见其有何产出,你不觉得这里边有蹊跷?”
“父亲的意思,这些书籍或许就是出自于晋阳书坊?”
“至少有这样的可能性……不过,单凭一间书坊,想要短短半年之内,印出如此之多的书籍,是根本不可能的。”
“父亲,既然如此,那我们还是否继续查下去?”
郑侍郎抚着长须沉吟半晌之后,先是缓缓地摇了摇头,最终又点了点头。
“但凡事涉皇室,稍有不慎,那可就有毁家灭族之危,所以……查是要查,但是你不必再去查了。”
“老夫会写会回族中,请族中暗中着人手查访。”
类似的情景和场面,在那些入朝仕官的世家门阀的高官显贵的府中出现。
大家都仅仅是暗戳戳的搞小动作,却不敢大肆明查,毕竟,事涉太子殿下,一旦惹怒天子,事情反而会更麻烦。
……
不过,随着一百四十万册书籍,经过了礼部、国子监等有关部门清点归纳,交由有司派发书籍。
首先,姓名,住址还有籍贯等东西都要记录在册,以防止有人冒领多领。
有了之前长安城内外诸多私塾作为典范,再加上昨天太子回到长安所引起的话题。
又有礼部和国子监这样的部门出面。第一天,就足足分发出去过万册。
李世民考虑到了大唐诸州道的情况,并没有将太子所献的书籍尽数在此发放。
而是命大唐名相房玄龄来负责分派,让大唐的每个道能获得的《三字经》、《千字文》少则万册,多则两到三万册,再经由官府分派各州县。
至于《论语》便是岭南道这样的蛮荒之地,也获得了差不多三千套。
用天子的话来说,那就是要让大唐各道、州的子民,都能够感受得到太子殿下的仁爱之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