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

第900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孤心里有数,坐在轮椅里,孤很不自在。”
李承乾的目光扫过于志宁等人,目光最终落在了赶过来的程处弼身上。
“既然如此,还请殿下移步……”程处弼还能说啥,朝着李承乾恭敬地一礼大声喝道。
“擂鼓,三呼!”此刻,立身在明德门上方的守将,看着这只队伍渐渐地行到了近前,更看到了时间堪堪来到了午时,当即厉喝出声。
一瞬间,几乎长安九门城楼之上,都响起了那震天的鼓声。
激昂而又震撼人心的战鼓之声,仿佛能令天地变成。
“恭迎太子殿下回京!”城上,城下的大唐武贲,齐齐高举起了手中的武器,厉声大呼。
“太子……那,那就是太子殿下?!”明德门那些被将士们拦阻在大道两旁的百姓们此刻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他们看到了那位身穿着繁杂而又极为奢华的袍服,正在数百甲士还有文武的簇拥之下,大步朝着城门而来的年轻人。
“不是说太子殿下伤了足,人已经瘸了。”
“这像瘸的样子吗?”
“恭贺太子殿下足疾尽愈!”此刻,城上城下的那些大唐武贲,再一次高呼出声。
李承乾大步地朝前走着,一开始步伐还显得有些拘紧,甚至紧张得让他感觉自己又快要抽筋了。
可是随着看到了那些围观的百姓正对着自己指指点点,当听到了那些大唐武贲的欢呼声。
李承乾瞬间觉得头皮发麻,整个人反而放松了下来。
“恭贺太子殿下,献书一百三十万册,以馈天下有志之士。”第三声高呼再一次响了起来。
听到了这句话,再一次让那些围观的百姓们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献书一百三十万册……太子殿下这是上哪弄来的?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从道路两旁边,涌出了两三百名穿儒衫,头戴儒巾的年纪从七八岁的小娃娃,到十多岁的少年人。
整齐划地一地朝着李承乾恭敬地一拜。“谢太子殿下赐书之恩……”
反复三遍这样的招呼声之后,然后就看到了那些儒生与儒童们开始在白发长者的指挥之下,汇入了车队中。
然后就听到了孩子们那高亢的嗓音,大声地背诵起了《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随着他们的齐声背诵,很快,那些精锐的东宫甲士们也开口大声地背诵了起来。
近千人的声音,犹如浪潮一般在长安城明德门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
李承乾听着那些稚嫩的、苍老的,有力的,高亢的声音,他们都在大声而又激动地背诵着《三字经》。
等到通过了明德门,踏上了那宽度达到了五十丈的朱雀街后眼前豁然开朗。
从这里,就已然能够看到了那巍峨而又高大的皇宫建筑群。
此刻,越来越多的百姓,都聚拢到了九门附近,听到了那些大唐将士们呼喊出来的话语。
更看到了那一辆辆满载着书籍的车辆被推入了城门。不少的寒门士子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都纷纷地涌到了街边张望不已,看到那一辆辆满载着书籍的车辆从眼前经过。
亦时不时能够看到,一群群的孩子们,会朝着那只行进的队伍恭敬地行礼,谢过太子殿下赐书之恩。
然后开始汇入队伍之中,一边走,一边大声地背诵起了《三字经》。
整个长安城,就如同沸水一般,瞬间沸腾开来……
第657章 太子殿下午时整回京,献书百万册
无数人听到了太子回京,足疾尽愈,还要向朝庭献书百多万册,以馈天下寒门士子的消息。
纷纷地闻讯赶往各门,而这其中,风姿俊逸的上官仪正站在人群之中,愣愣地看着隆隆而过的马车。
足足数十辆大车,每一辆车子上,都没有用蓬布掩盖,而是将那些装订成册的书籍垒叠在车上。
看得不少的贫寒士子眼热不已,打探着消息。高大魁梧的任雅相看到了身边有一群儒童和儒生挤了过去。
然后涌入了队伍,开始大声地背诵起那朗朗上口的《三字经》。
忍不住朝着身边那位风姿俊逸的同伴上官仪小声地道。“贤弟,这莫非就是卢国公府的程三郎所著的《三字经》。”
上官仪也瞪大了眼睛,看着这只队伍从眼前路过,一面解释道。
“正是《三字经》,程太常虽说出身武勋之家,但是其人却是一位难得的天才。”
“其医术几可与古之华佗媲美,最擅开膛剖腹以解病患之疾,而他的诗才,更是一绝……”
“这《三字经》更是极其难得的开蒙奇书,如童谣一般,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却又引经据典……”
听着上官仪言说不停,任雅相搓了搓手。
“真是期待啊,没想到长安居然出了这等文武双全的人物,实乃是朝庭之幸也。”
“看来提前来长安果然没错,居然能够看到这样的大场面,如此一来,嘿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