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炮灰家庭

七零年代炮灰家庭 第62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知道老人家关心事情的进展,程晓燕把今天在糖厂跟安厂长谈好的细节,以及公社主任给出的回复细细说了出来。偶尔,林二哥还会补充几句自己记得的细节。
林爷爷微微点头:“这个厂无论怎样,都要建起来。”
程晓燕感受到老爷子话中有话,疑惑看过去。
“今天有两位贵客来我们家。具体出了什么事情,我这个老头子其实不是很清楚。不过,总不过是些让人生气又无奈的事情罢了。所以,我们得有自己的厂子。等有了依仗,大家伙的心才不会这样浮躁。”
没头没尾的一番话,让程晓燕心里突突。总觉得好像是有什么事情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发生了。
不过,看爷爷的样子,好像跟自家没有关系。
她只能点头,表示自己会跟进建厂的一切工作。
第二天,她去养猪场干完属于自己的活儿后,立刻往大队部跑去。接着,整个上午都蹲在大队部的电话旁。生怕错过了公社主任的电话。
不过,直到中午下工的钟声响起,大队的电话还是没有动静。
“晓燕,回家吃饭去,别在这里傻呆着。”
程晓燕:“老叔,这公社主任昨天不是说今天会给我们确认是否审批文件的吗?怎么一个上午还没消息?”
大队长心里好笑,年轻人总是耐心不够。
“别着急,今天还有半天的时候了。赶紧回家吃饭,别饿坏身体了。”
程晓燕只能点头。不然,难不成她还能透过电话线直接爬到公社主任办公室去?
等到下午上工的钟声响起,程晓燕干脆就不去养猪场了。反正,开春公社养殖场送过来的都是小猪崽崽。这些小家伙食量小,一个上午准备的猪草足够了。
安静的大队部里,包括留守的大队干部,全都出去带领村民们下地插秧了。
这秧苗育好后,要紧着时节跟天气,早点种下去。种下去的秧苗还需要人时刻伺候。有养不活的都要拔掉,随时准备补种。所以,这几天,劳动任务还是很重的。
程晓燕下午过来的时候,直接带了本关于林木养护的书籍。这种书市面上很少见。还是之前托郝二从京城的书店找回来的。
书里大部分都在介绍如何养护林木,而关于桃树的篇幅并不多。不过,程晓燕十分满足地摘抄上面罗列的各种知识。
这时候,大队部的木门响起了被推开的声音。程晓燕丢下手中的笔,往声音的方向看去。
大队部这边的建筑结构是以并排两间屋子为主的。中间最大的屋子是大队干部平时办公跟接待村民的地方。所以虽然面积十分宽敞,但是放了很多桌子椅子。
而她所在的这一间有电话的屋子,则是跟这接待办公的屋子相连,中间开了一个小门互通的。
因为整个建筑都是土坯建造,而且开了窗跟门。所以,隔壁发生的动静,她在这里听得一清二楚。
平时大队部的大门虽然不锁,但是不会有人在上工的时候跑过来的。现在,程晓燕听到有人进来的声音,起身准备看看来人有什么事情。
这时候,外头推门声音消失后,悉悉索索走路的沉重声音传了过来。听得人耳朵都不舒服。
程晓燕心里想着,这人走路的频率很奇怪。
不过,接下来就更加奇怪了。她居然听到了金属锐器碰撞的声音。
隔壁的正屋都是些桌椅板凳,基本上没有什么东西。来人这是在干什么呢?
没等她想明白,又听到咔擦咔擦,大力推拉柜子的声音。
这下,她是彻底坐不住了。
推开俩间屋子相连的小门,程晓燕就看到了一个瘦小的身影。
这瘦小的身影正弯腰低头,埋在大队长的办公桌前。那里,还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程晓燕顾不上其他,抄起门边放着的扫帚,一把冲了出去。
“你在干什么?”
还在埋头苦干的人听到厉喝声音,被吓得动都不敢动。
接着,程晓燕就看到了来人到底是谁了。
“董家英,你在干什么?”
董家英脸色蜡黄,手里拿着一叠稿纸。看动作,好像在偷拿什么文件资料。
“我……我过来这里找大队长……”
董家英说着,把手上拿着的稿纸放了下来。程晓燕对这个人的话一点儿也不相信。她眼睛一边盯着对方,一边快步朝办公桌看去。
只见办公桌上散落着一叠空白的稿纸,看着没什么异样。程晓燕目光往抽屉看去,一把大铁锁还挂在上头。
她满脸狐疑地打量着董家英的样子,见她一脸局促紧张的样子,总觉得这人过来不简单。只是,刚好这时候隔壁屋的电话响了起来。
程晓燕咬咬牙:“大队干部都下地去了,这里不是你该偷偷来的地方。”说着,一把把董家英推出了办公室。看着董家英那一瘸一拐的样子,心里十分疑惑。不过,隔壁屋的电话铃声还在响着。她只能立刻从里面把门栓给栓上。接着就赶紧跑到放着电话的桌子边,把响个不停的电话接了起来。
当听到电话那头的人说自己是公社主任的时候,程晓燕的心都提了起来。当听到公社主任通知他们明天去公社领取批复的文件时,程晓燕就知道事情成功了一半。
挂上电话后,程晓燕伸出手揉了把脸。
最艰难的一部分已经完成了,后面的事情只要努力,就不会失败的了。
兴奋中的她并没有发现,大队长的办公桌上的大铁锁并没有锁上。只是虚挂在那里,最后一步往锁芯摁的那一下没有成功。而董家英究竟从里面拿走了什么,直到事情最后发生的时候,程晓燕这才知道。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程晓燕正式进入了住到红星大队以来,最为忙碌的一段日子。
大队全体村民在知道公社同意建厂的消息后,各个高兴地仿佛分了几十斤猪肉一样。大家兴奋不已,连走路都好像带了一阵风似的。
就不管多少人跑到大队长那边想打听厂子建好后,会招多少个工人了。
就连程晓燕这里,也有很多关系比较熟悉的大娘、婶子跑过来打听消息。
好不容易打发了这些人,她这才拿起笔记本,往正在建设中的工厂走去。
是的,自从得到建厂批准后。大队就立刻行动了起来。跟糖厂那边联系,一起在工商局办理了挂靠手续。
接着就是对工厂的选址问题。
按照程晓燕的计划,工厂被建在离河边不远的一块草地上。以前这里生长着很多毛茸茸的狗尾巴草。夏天的时候,是很多大队小朋友玩乐的地方。他们会在这里抓蚱蜢、抓蜻蜓。偶尔还会躲在草丛里面玩起躲猫猫。
所以,当第一天,程晓燕带着选好的人过来割草的时候,好多村里的娃娃都哭唧唧起来。
现在,那里的野草已经被割完。地上的草根都被勤劳的汉子挖了出来。整块土地整理的非常平坦干净,不带一点草根石子。
站在眼前这一片泥土地上,程晓燕感慨颇多。
这块地,如果历史按照《女首富董家英》这本回忆录来进行的话,这里将在几年后,建立起一座害人的皮鞋厂。不过,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属于整个大队的罐头厂即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晓燕,过来这里。”
程晓燕听到声音看过去,是大队会计八叔,正拿着本账本,跟边上帮忙轻点的壮汉说着什么。
她走过去,发现他们是在核对砖块的数量。
“八叔,怎么呢?是红砖的数目不对吗?”
会计点点头:“这砖来得不够数量,听说砖厂那边最近忙着给其他单位烧砖。我们这里的,还是托陆主任帮忙,才弄到的。”
看着地上的一堆堆红砖,程晓燕也觉得有点难办起来。
这盖厂房的砖头是省不了的。但是,砖头作为紧俏货,在这时候,没有关系确实比较难弄到。
“先紧着这下砖,把中间的加工区域盖起来。剩下的仓库可以先放着,等之后看情况。不过,我这边也去找找看,能不能找到其他人帮忙。”
这陆主任已经帮了一次忙,就不能再去麻烦人家了。好在,程晓燕知道,这时候外头很多地方的政策已经开始松动起来。这砖在本地搞不到,外地就不好说了。
两人就厂区的建设问题聊了一小会儿,接着程晓燕就先去大队部了。
大队部这里,也就留了个老爷子帮忙看看门。
程晓燕跟人打了个招呼后,从兜里掏出钥匙,把大队办公室的门打开。
是的,那天过后,她把董家英到办公室的事情跟大队长说了。不过,大队长检查过后,说没有丢东西,也就没有追究。不过,从那天起,还是人走就锁门。
程晓燕熟练地走到隔壁放着电话的屋里,从兜里掏出一个电话拨了过去。
电话那头嘟嘟了几声后,一个粗犷的声音接了起来。
“你好,我找郝二同志。”
没让程晓燕等太久,郝二很快就跑过来接电话了。
“嫂子,这次又是缺什么东西?”
程晓燕哈哈大笑起来:“你小子,怎么每次接我电话都来这么一句话?”
电话那头的郝二撇撇嘴:“说得你好像每次打电话过来,不是让我找东西似的。”
程晓燕笑着说了他几句。确实是,整个大队,也就郝二因为工作的原因,可以全国到处跑。缺东西不找他还找谁呢?而且,因为政策变动的原因,有些地方买东西已经不需要票了。这对他们来说,十分便利。
“大队还缺三千块砖,你这有门路弄到吗?”
一听三千块砖,郝二在电话那头直接跳了起来。把他身边负责看电话的大婶都给吓了一跳。
“嫂子,是三千块砖,不是三块砖。”
“我知道,不用你重复。这个事情说着急也不着急。你不是明天出车吗?到时候顺便找找呗。”
程晓燕可是知道这些当司机的,每次出车都会夹带私货的。
郝二嚷嚷了几句,不过呗程晓燕一句等你回来,跟你启生哥一块儿吃饭喝酒就给打发了。
郝二这边把电话给挂上后,抓了抓脑袋。他也没给人找过砖头。这冷不丁来了这么一个任务,真是难倒他了。
“怎么,郝二,你要找砖头啊!”负责看管电话的大婶知道最近郝二经常会有他们大队的电话。当听到郝二嚷嚷着要砖头的消息,就对这事儿上心了。
这个负责看守电话的大嫂别看人家的位子不起眼,这人可是运输队队长的老妈。
听到队长妈妈的问话,郝二赶紧点头:“婶子,我那大队不是要盖厂房吗?现在就缺那红砖了。不多,就三千块。”
大婶看到郝二这副样子,笑着说道:“要说你小子还是运气好。大婶我,还真的知道从哪里弄三千块砖头。”
郝二听完,眼睛一亮。狗腿子一般地跟大婶套着近乎。好不容易把大婶给逗笑了,终于把消息给弄到手了。
原来,这运输队队长的老妈是个交际厉害的。整个市里每一家工厂在哪里,发生过什么事情,她都知道的清清楚楚。郝二对这种战斗力惊人的大婶,那是佩服地五体投地的。
而这红砖的路子,还得从市皮鞋厂开始讲起。
市皮鞋厂在整个市里面算不上是多么厉害的工厂。虽然大家都是国营工厂,但是同一个手,手指还各有长短的。
这市皮鞋厂主要生产皮鞋。虽然皮鞋是紧俏货,但是这个年代,大家伙买一双皮鞋最少要花两个月的工资。而一双皮鞋,几乎是可以穿半辈子的。
所以,这皮鞋厂一直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靠着国家的补贴,每个月还是能够准时给职工发工资的。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七八年前。皮鞋厂的吴厂长忽然就好像开窍了一般。知道安排销售员跟整个省的百货商店还有供销社拉关系。结果,这皮鞋的销路这才慢慢好了起来。现在,几乎整个省的百货商店跟供销社,都有售卖市皮鞋厂的产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