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有点难[八零]

重生有点难[八零] 第1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刘晓军愧疚的从兜里掏出手绢。
王欣蔓瞪他一眼,从皮包里拿出镜子接过手绢擦脸。
“哈。”刘淑华笑出声,又在刘晓军的瞪眼中捂住嘴,撇脸接着看窗外。
王欣蔓自觉难堪,擦脸的动作力度明显大了,擦完将手绢扔回给刘晓军。
售票员喊锦荣路口有没有下的,她高声说有,跑着下车。
刘晓军连忙下车跟上,被吼着不准跟,形容枯槁的留在原地。
公交车上,刘淑华抱紧刘淑英,哈哈哈的笑个痛快。然后对她说:“四儿,这次你完蛋了,大哥肯定要收拾你。”
“那能怪我吗?她自己身上花露水跟不要钱一样。”
刘淑英喊冤,又问她姐说:“二姐,那是谁呀?”
“你刚才不还指着人家,问大哥怎么跟她在一起了吗?”
“我那不是没见过大哥跟女的一起走吗?姐,你说说呗,你不说我怎么懂?”
刘淑英装傻,摇着刘淑华胳膊声音软软糯糯的撒娇:“还有,你刚才说大哥要收拾我,为什么要收拾我?”
“就凭你欺负了他心上人呗。”
刘淑华抱着刘淑英下车,牵着她走在路上边走边说:“咱哥也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初二的时候,突然喜欢上了那王欣蔓。从此以后就中了邪,闹得学校里都在传。他毕业以后,我上初一,都被人议论了很久。”
“说你什么?”刘淑英没想到,她大哥还有这么大个瓜在这放着。
“可多了,说我是大哥的妹妹,肯定也痴情之类的。反正就是些乱嚼舌根的话,我听听就忘。有一回有个男的,当着全班的面问我,要不要喜欢他?跟咱大哥喜欢王欣蔓那样。”
刘淑华说到这里,哼了一声,骄傲地继续说:“我现场出道数学题,告诉他解出来再说,后来就再也没人敢当我面说什么。”
刘淑英在心里为她鼓起掌,没想到她姐这书呆子还这么厉害呢。
“那咱大哥干了什么?在学校里传得风风雨雨。”
刘淑华冷哼,一脸怒其不争道:“买早餐、跑腿儿、打架,只要王欣蔓说话,他都干。王欣蔓说就是朋友、弟弟。他就也一口咬死喊姐。好像没考上高中,也是因为王欣蔓。具体是不是不知道,但学校都这么传。”
“大哥,这么厉害的吗?”刘淑英感叹着,这是情圣啊。
两人回家后没过多久,刘晓军也到家了,阴沉沉的看着刘淑英。
刘淑英连忙去厨房抱着张大花撒娇,才算躲过一劫。
顺便跟张大花说今天遇见冯青和项博文的事,还说自己要跟着学钢琴,要硬纸壳做琴键。
张大花问收不收学费,听说不收,高兴坏了。
吃过饭就在家里翻纸壳子,又专门去找邻居借点粘成长方形。
顺带炫耀自己家小闺女有出息,要跟人学钢琴。
不一会儿,大半家属院就都知道。
刘建国就是在院里乘凉的人议论声中回到家,问清楚情况后。就说第二天上午去百货大楼买点东西,全家一起给冯青他们送去。
第二天,刘淑英是被鸡叫声吵醒的。她半眯着眼穿好衣服走出门,就看见厨房兼客厅的地上有两只母鸡,还有一篮子鸡蛋。
刘建国黑着脸,坐在板凳上生闷气。
“爸,哪儿来的两只鸡?”刘淑英揉揉眼睛,她还在犯困,声音有些哑。
“问你妈。”刘建国冷冰冰的说。
张大花听见动静,拿着汤勺从厨房里探出头说:“你这有什么好生气的,你出去打听打听,拎着两只鸡、一筐鸡蛋上别人家还礼轻了不成。非要像你说的那样,买烟买酒买点心不成。你也不想想,你一个月才几个钱。”
“我一个月九十八块钱还不够?”刘建国自认自己的工资不少,这比起前两年的日子跟天上差不多。
“够?”张大花语带质疑,从厨房出来,掰着手指头给刘建国算账。“家里现在条件好啦,你说要吃好点,不能亏着孩子。每月茶米油盐就去了五六十块,每个娃你都给定了零花钱,一个月就是5块多,你自己还要10块零花。这还不算,老二买书每个月再花个小10块。你还总说孩子大了,要穿得好……”
张大花说起家里的账,就如机关枪扣下扳机,根本停不下来。
被重点照顾的刘建国同志,面色已经从生气变成了茫然里带着一股心虚。
刘淑英更是脑瓜子疼,她重生前最后的记忆,就是她和她妈两人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听着十几年如一日祥林嫂似的唠叨。
虽然唠叨的内容不同,但因为许久未见,效果更惊人。
“妈,咱们早上吃什么?”刘淑英抱着张大花大腿打岔。
“吃啥,吃玉米糊糊……”张大花下意识地回答,偏头看灶上熬的粥,刚好溢出来。
早上九点多,刘建国和张大花带着除了长子外的三个孩子,站在项博文家的客厅。
本就不大的地方,略显拥挤。
张大花进屋后,就跟着冯青的去厨房,准备杀鸡和帮忙做午饭。
留下刘建国他们坐在客厅沙发上,刘建国站起来从项博文手中接过茶杯,不好意思地笑着。“真是不好意思,本来想买点烟酒点心的。可百货大楼开门晚,我们怕时间来不及。孩子他妈,就想办法弄了两只鸡。”
“没事。”项博文摆摆手,“那些东西都是虚的,家里都有。还不如拿两只鸡来,中午正好吃一顿。”
刘建国满脸尴尬的笑,眼里带着点感激。他想说点什么,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终究还是项博文起了头:“你说你是市里机械厂的,你们厂最近那个爆米花机的事情,倒是闹得沸沸扬扬,还见了两次报呢。”
他们所居住在的a市,因为紧挨着s市,经济等方面反应都比较迅速。算是改革以来,国内发展好的。市里一直也都在引进外资,改革试点。
机械厂新上任的年轻大学生厂长宋辉就是改革带来的,没想到不过一年就出了幺蛾子,也算全国的首例,事例已经登上报纸当典型啦。
“可不,那厂长也算是倒霉……”
刘建国借着话头,开始讲起爆米花机的始末。最后叹口气说:“不瞒您说,那爆米花机现在还堆在仓库里,一个都没卖出去。之前给供销社送过去几个,人家都嫌占地方,又给送回来。”
项博文想了想,就起身上楼拿了两份报纸给刘建国。“你看看这报纸上的新闻,一个是关于前两年,第一家个体户餐馆的。另一个,是一个卖瓜子的。你们那个机器,我这些天也琢磨了下,要卖就只能卖给个体户。”
刘建国连忙拿起报纸仔细的看了起来,项博文又将刘淑华叫去楼上,说给她拿教案什么的。
刘晓峰见人都走了,就坐不住了。
抓了一把桌上的糖放进兜里,还想抓就被刘淑英打了手。
他瞪着刘淑英,又看一眼单人沙发上专心看报纸的刘建国,小声的说:“管家婆。”
“你一把有七八个,还不够?”刘淑英小声说。
“你哥我,外面一群小弟呢。”
刘淑英撇嘴懒得说他,丢下一句再拿告诉爸妈后,就不再管他。
转而跑去那桌上的报纸,装着玩儿的样子翻看。
报纸是最有名的华报,她看的那份是六月十九号,头条写着华国首位运动员在残奥会夺冠。
第十四章
刘淑英刚看没两眼,项博文就自己回来了。
他见刘淑英在翻报纸,笑着说:“四儿,认识字吗?”
“我、你、一。”刘淑英在报纸上指出几个托儿所老师教过的。
“不错,还认识呢。”
“老师教过的。”刘淑英得意的朝项博文笑。
项博文顺势又夸了她两句,见刘建国放下报纸,就问他:“怎么样,什么感想?”
刘建国腼腆的笑着说:“就觉得自己还是见识少,没想到外面这两年发展这么快。”
“建国,你呢现在也就比我儿子大不了两岁。咱们能认识也算有缘份,有话我就直接说了。”
“您说,应该的。”刘建国连忙答应着。
项博文语重心长道:“你虽然是车间主任,但也算是一线上面的。每天上班下班,不看报确实接触不到,所以你还是要多多读书看报才行。”
“您说的是,我回去就把报纸订上。”刘建国已经很多年不再看报纸了,天天埋头挣钱养娃。
今天一看,有种发现自己活成井底之蛙的既视感。
“我们说回你们的机器,你们完全可以先支个摊子,让人知道机器能挣钱。那之后,自然会有人找上门买。”
“您说的对,厂里之前有人这么提过,后来没了下文。”刘建国当初也觉得这主意好,可架不住上面书记和两个副厂长都求稳。新厂长的认命,又一直没下来。
刘淑英在旁边听着,暗暗吃惊,这年头聪明人不少的。
她一开始想的就是这主意,而且她还打算让刘晓军一边卖爆米花一边卖机器。
光卖爆米花能挣几个钱,跟厂里谈好价格,加价卖机器才是正道理。
项博文若有所思的点头,不再说这个。而是说起,最近几年的社会变化和各种政策。情绪激动之处,不自觉的伸手比划比划。
刘建国更是将脑袋点得像小鸡啄米,听不太懂的地方就小心翼翼地询问。
刘晓峰在边上像听故事一样,而刘淑英则不时和后世对照,发现很多以为遥远的事,现在已经有了迹象。
“老项,别聊啦,歹着个人就聊起来没完,洗手吃饭。”冯青和张大花从厨房端菜出来,招呼着他们。
菜很丰盛,桌上摆了六七盘,还有一大锅蘑菇炖鸡。冯青借口天热肉留不住,直接将两只鸡全做了,另外还闷了一大锅白米饭。
张大花在厨房是真的不好意思了,怀着愧疚一直干活。
打完下手,拿着抹布一顿搽,恨不得将冯青家的灶膛里面的灰都给擦干净。
冯青只能一直笑着劝,说她跟老伴两个人自己住,吃不了多少心意他们领。
刘淑英被使唤去叫在二楼书房抄书的,下来时发现她三哥坐在凳子上,眼冒绿光盯着桌上的饭菜。
刚好今天也算是全鸡宴,说他是黄鼠狼完全没问题。
吃过午饭,刘建国和张大花脸上挂着尴尬的笑,带撑得不停打嗝的刘晓峰先回家。
等三人一起走上大马路,刘建国就轻拍刘晓峰一巴掌说:“丢不丢人?”
刘晓峰满不在乎的哼了一声,舔舔嘴唇、砸吧砸吧,对他爸说:“二姐和妹妹这波学习不亏,吃的多好啊。要是学习好能天天这么吃,我也好好学。”
“你要想顿顿这么吃,要先好好学。你看你项爷爷和冯奶奶,就是当初好好学,现在才能顿顿大米白面肉管够。”刘建国想趁机教育教育三儿子。
刘晓峰低头想想,一脸为难的问:“那要学多久?”
“你想这么吃,起码要上大学,小学六年、初高中再六年,你算算要几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