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财运小娇妻

重生九零财运小娇妻 第14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其实傅明瑞更想问,是不是崔九堂干的。
“白雅去了国外?人失踪了那就去找啊?我还想要找她麻烦呢,逃的够快的。”
崔九堂呡了一口茶,面色微变,有点咸,绷住脸才没有吐出来。他将茶杯放下,并没有再碰。
傅明瑞脸色讪讪,“白雅也是小孩子心性,并没有恶意。因为白蓁的事情,她只是太关心你了,抽血只是想要验证一下涛涛是否是你的孩子。
她已经知道错了,一直想要过来和嫂子道歉,又怕嫂子不原谅。”
“小孩子心性,二十多年活到狗肚子里去了。她一个上不得台面的私生女,有什么资格插手我的事情。
上次看在你的面子上,我暂且饶她一次。
竟然死性不改,在装修材料上动手脚害得涛涛住院,我还没和她计较,又做偷血这么下作的事情。
明瑞,你告诉白家,最好一辈子让白雅呆在国外。若是让我看到她,绝对将人送进监狱。”
“九堂,白雅已经知道错了,她冒冒失失太冲动了,白家为了惩罚她,将她送去了英国。”
只是现在人失踪了,看来此事和九堂无关。
“去英国算是惩罚?”崔九堂嗤笑一声,“怎么着也该去非洲。”
傅明瑞为白雅说好话,“在国外人生地不熟的,不能回国于她而言,已经是惩罚了。”
白雅去英国,傅明瑞在那里为她安排妥当了一切,衣食无忧有人照顾。
就这样,白雅电话里面还哭着要回国。
真要是去了非洲,只怕一天都受不了。
崔九堂突然问道,“你觉得刚果和津巴布韦哪个好一些?”
一个都不好!
傅明瑞皱眉,一个常年战争,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一个通货膨胀,穷到吃土。
崔九堂拿起木串指腹摩擦了几下,站起身理了理衣服,哪怕在家中他也习惯保持干净整洁,仪表堂堂。
“家中有事情,就不多留你了。”崔九堂拍了拍傅明瑞的肩膀,“明瑞,我已经结了婚,小月是我的妻子,我希望你能够尊重她的身份。我崔九堂的妻子,是不允许随便一个阿猫阿狗欺负的。
若是找到白雅,记得告诉我一声。毕竟犯了罪,就该接受惩罚,逃避是没有用的。”
傅明瑞面色微变,嫂子被欺负,他偏心白雅,这件事情做的不厚道。
“九堂,我——”
崔九堂伸手打断了他的话,“我觉津巴布韦挺好的,至少那儿亿万富翁多。家中有事情,就不多留你了。”
离开繁花似锦小区,傅明瑞觉得有点怪异,不明白九堂为什么提非洲津巴布韦。
第176章 宁大伯来杭市
现在还没有找到白雅,傅明瑞决定亲自过去英国一趟。
崔九堂将手中的带有咸味的茶,倒入水池。
白雅算什么东西,一个蝼蚁也敢胡作非为,屡次动他崔九堂的人,活得不耐烦了。
白家以为将人送去国外,就没事了吗?
津巴布韦,呵呵,这个贫穷的国家,她最好能够支撑的久一点。
楼上,涛涛小盆友像小比熊一样,围着盼盼姐姐打转转。
“姐姐——姐姐——”小涛涛歪着小脑袋,肉呼呼的小胖脸,懵懂又无辜。
但是,盼盼双手搂在一起,旋转了90度,没有搭理小涛涛,还在生气呢!
宁薇薇坐在藤椅上,捧着半个西瓜,用勺子挖着吃。
瞅着闹别扭的两人,“他们这是怎么了?”
昨天不还是分着吃水煮蛋的好朋友,今天就吵架了。
“涛涛拽盼盼头发,把人给惹毛了,不和他玩了。”
宁奶解释完,瞅了一眼薇薇手上的半个西瓜。
“少吃一点,这冰过的东西,寒性大,吃多了容易拉肚子。也不知道你从哪里学来的坏习惯,一个西瓜,一个人就要吃半个。
人家切成片,你非得用勺子挖着吃。
杭市西瓜贵,3毛钱一斤,早上买了一个,就花了我2块多钱。
还是我们老家的西瓜便宜,1毛钱1斤。
你这么喜欢吃西瓜,回头你大伯来杭市,让他从老家买个几百斤带过来,堆在家里面慢慢吃。”
宁家没有种西瓜,但是有亲戚种西瓜。
河边沙地里种上一亩,种得好,能够结四五千斤的瓜。
表舅姥爷家(奶奶的表弟)每年都会种西瓜。
一到夏天,西瓜装进箩筐,用独轮皮车推来宁家村卖。
头一批瓜,表舅姥爷每次路过的时候,总是会送一个给宁家。
后来,奶奶就会买个上百斤,留在家里慢慢吃。
西瓜便宜,表舅姥爷的西瓜更便宜,上百斤几乎半卖半送,宁家夏天一天吃一个西瓜。
年年如此,都快形成了惯例了。
今年来到了杭市,宁奶也没有去照顾表舅姥爷的生意。
“也不知道,今年你表舅姥爷家的西瓜卖的怎么样了,等会儿我打电话问一问大海。”
表舅姥爷家的西瓜卖的如何,宁大伯不知道,但是他心中的苦,无人知晓。
他爹吩咐,让他多背几百斤米来杭市,这里的大米不好吃。
他娘嘱咐,让他买几百斤西瓜来杭市,这里的西瓜贵死人。
生产队的驴,都没有这么累!
一个人起早贪黑的忙碌,终于将十几亩的稻谷给忙完了。
虽然请了帮工,但是里里外外的杂活,不得宁大伯一个人忙碌,差点没有将他压垮。
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家里面,饭没有人做,衣服没有人洗,晚上家里面冷清的吓人,他图什么?
人黑了瘦了也没人关心,隔壁小卖部的老张都说他可怜。
宁大伯心里苦,但还得买西瓜、背大米,谁让吩咐他干活的是头顶上的爹娘。
宁大伯愁死了,这么多的东西怎么带去杭市?
要不是他的拖拉机不能够远行,他都要开拖拉机去杭市。
也不知道宁大伯七拐八拐,从哪里打听到消息,找到了去杭市的私家货车。
这一天,宁家老热闹了。
宁大伯来杭市了,带着他一大堆行李来杭市了。
二十多个麻袋立在大楼门口,把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都吸引过来看热闹了。
“老宁啊,你们家麻布袋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宁爷爷声音亮堂堂的格外的骄傲,“大米,是我们老家自己种的大米,煮起饭来,香喷喷的可好吃了。我家两个孙女,就爱吃自己家种的米,一顿能多吃半碗饭。”
宁爷爷这一辈子,最拿得出手、能够吹嘘的手艺便是种田了。
微微有点遗憾,这些人好像不太相信似的,和他们聊天,没有和小周开心。
“比超市里卖的好吃?”
“肯定的!超市里卖的,可没有我们家的好吃。这一次我大儿子来杭市,我特意让他背一些过来。”
一些有生活阅历的,知道农村种的大米好吃,尤其是最好吃的都留着自家吃。
“老宁啊,我看你们家运了十多袋来,这么多一时半会也吃不完,你卖一袋给我。”
宁爷爷有些不舍得,杭市的米没家里的好吃,这是他特意让大儿子运来的,卖了自家吃什么?
“老宁,你说你家的大米好吃,我不信。”有一个精明的老头,摇了摇头,“除非你卖一袋给我尝尝,吃过才能够比较,不然你就是在吹牛。”
“我们家的大米,肯定比超市的好吃!”
宁爷爷拍了拍麻布袋,“就卖一袋给你,吃过之后你就知道了。超市里大米卖多少钱一斤?”
“9毛钱一斤,来来来,我要这一袋。”老头指着装的最满的那个麻布袋,“你们谁帮忙,去门卫处推个秤过来。”
村子里,卖粮食都是直接卖稻谷,按几千斤计算的。脱壳,直接卖大米,比卖稻谷更划算。
尽职的门卫推着秤过来,自己还留下帮忙。
“212斤,我算算啊,多少钱?”老头在心里计算着。
“212斤大米,9毛钱一斤,总共190.8块,算你190。”
刚刚下楼的宁薇薇,快速的说了出来。
“对对对。”老头点点头,拍了拍孙子,“小刚,回家让你爸过来扛大米,顺便带两百块钱下来。”
两百多斤,家里面几口人,可以吃三、四个月。
有几个人一见老头三两下就买了一袋大米,也积极忽悠宁爷爷。
“老宁,你别吹牛哦,我得当一回专家,来评一评你们家的米是不是好吃。我也要一袋,就这一袋好了。”这一袋装的非常结实。
激将法对宁爷爷特别管用,尤其是在他最自信的种田技术上,一忽悠一个准。
很多人看见其他人买,跟风似的也买。家里人口多的,直接买一袋。家里人口少到,两个人分一袋。
于是,宁爷爷卖出去了一袋又一袋大米。
宁薇薇充当会计,算钱收钱找钱,二十多袋大米,眼瞧着就剩下五袋去了,宁薇薇将本子一合,不卖了。
“不是还有五袋大米吗?”你越不卖,别人越想要。饥饿营销,没有买到的,感觉错过了一个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