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殿

慈悲殿 第2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两声惊雷在耳边炸开,月徊终于有了反应,茫然昂起头嗳了声。实在睡得太沉了,脸颊上拱出了那么深的褶子,脸蛋子下方的铺盖湿了一大滩,全是她流的哈拉子。
第37章
见她还活着,梁遇松了口气。可是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能趴着睡那么久, 连脑袋都不带转动一下的。再看看铺盖上被浸湿的一块,他愁得拧起了眉。
月徊发现脸上凉飕飕的, 抬手擦了下嘴角。她是睡得太熟了,连流了这么大滩唾沫都没发觉。因白天睡觉,常有猛醒之后不知身在何处之感, 看见梁遇站在床前, 苦恼地瞧着她, 再看看这屋子里的摆设, 她才想起来人在掌印值房,睡的也是哥哥的床。
其他倒还好,就是流的这哈拉子有点儿现眼。她缓缓撑起身, 缓缓瞥了他一眼, “咦, 怎么湿了?”
梁遇倒也淡然, “叫人进来换了就是了。”
“不行。”月徊道,“就这么一小块, 叫人来换,回头别人误会我尿炕怎么办?”
梁遇无奈地扶了扶额, “你多虑了,不换怎么办?捂干它么?”
月徊认真想了想,觉得不无不可。只是没好意思多说,悄悄从边上拽过枕头, 一下子盖住了那块地方,人重新躺回去,讪笑了下说:“这样就成了。”
梁遇摇了摇头,这么邋遢的姑娘真不多见,他蹙着眉,说她是“猫儿盖屎”。
所谓猫儿盖屎,就是费劲掩藏,藏来藏去真相还在那里。月徊也不和他争辩,毕竟这么大的人了,睡觉还流哈拉子,足够人笑上一辈子的了。她窝窝囊囊拿被子盖住自己,小声问他,“太后那儿,后来有什么说头吗?”
梁遇道:“说头自然是有的,她倒是让人来传话,可也得瞧我有没有空理会她。”
月徊虽恨太后这么欺负人,又忌惮人家身份,毕竟连皇上都得喊她妈,万一闹得过了,又是一场大风波。她还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求太平,大方地说:“您是您,我是我,咱们是族亲,太后跟前可以局外人似的。不行您怪我两句,替我赔个罪,好歹别惹恼了她。”
梁遇却说晚了,“那两个掌刑的嬷嬷已经送到外头处置了,太后跟前无论如何交代不过去,就不必费心遮掩了。我过会子是要去一趟,有些话得说清楚,没的将来再缠裹。你不要过问了,只管好生养着就成……怎么样,现在头还晕么?”
月徊咂摸了下,说好多了,一面又嘟囔:“太后其人真不怎么地道,她居然管我叫夜壶……我看她才像恭桶呢。”
梁遇听得一愣,果真武烈皇后之后没出过像样的国母,当今太后的能耐,大概全在嘴皮子上损人了。
只是月徊不大高兴,她原本挺喜欢自己的名字,但到了太后嘴里就成了那样。还有那两个嬷嬷,说她弯不下去腰,是因为肚子不方便,变着方儿地说她不干净,实在叫人气恼。
她叫了声哥哥,拥着被褥问:“皇上跟前的女官,是不是都和皇上有往来?”
梁遇正在案前侍弄熏香,揭开了盖儿往里头投香塔,听了她的话,眼波一转瞥了瞥她,“皇上大婚前要懂得男女房帏之事,这是前朝留下来的规矩。按说御前只有司寝、司帐、司仪、司门四位女官,是由着皇帝御幸的,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做了皇帝,这种事上头没有那么多的限定。”语毕顿了顿,又问,“皇上把你怎么着了吗?”
月徊忙说没有,自言自语着,“难怪张嘴就朝人头上扣屎盆子……”
喜欢的人身边见天儿围着莺莺燕燕,换了谁都会不高兴吧!梁遇垂眼看着新入的香塔卧在一片火光上,渐渐被点燃,渐渐飘出烟气来,他拿铜夹拨了拨,无情无绪道:“那些女官,原就是作繁衍皇嗣之用的,将来皇上若有心,会晋她们的位分,让她们正式留在后宫;若不得皇上欢心,就打发到掖庭局,打发到某个不起眼的夹道里去。皇帝用不着对每个女人都面面俱到,因为他一辈子会有数不清的女人,能留下的,除了会讨喜,还得运道高。”
月徊不说话了,对宫里的艰难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
其实少年人的心动,没有什么不可以,喜欢上一阵子,看明白了,知道厉害懂得自保,这就行了。梁遇盖上了炉盖儿,换了个轻快的语调说:“外面雨停了,雪下得挺大。你不是喜欢看紫禁城放焰火吗,今年适逢皇上立后,过完了年又要亲政,焰火比往年大得多。你要好好将养,这么着明儿才好起身。”
月徊一听这个立刻很高兴,笑着说:“其实我这就能起来。”结果一勾头,又哎哟了声,倒回去说,“还差点儿意思。不过今年我能陪您一块儿看啦,这是咱们相认后的头一个节,且得好好过。”
这话听来确实舒心,他也是这么想的。团聚了,碍于一些原因不能大肆庆祝,最后也不过兄妹俩私下吃顿团圆饭,就算骨肉相认了。这回倒是个挺好的契机,正逢过年,又都在宫里,到时候开一个小宴,大家热闹热闹也好。
不过他们这头吃席是小事,要紧的还在天地宴上。梁遇糊弄太后说忙置办大宴,其实也不全是敷衍,辞旧迎新又兼款待皇后一家子,怎么能不比寻常更上心。
他亲自去御厨上看了,也听管事的报了菜单,正说徐家老太太吃素,该怎么安排素肉时候,慈宁宫又来传了一回。这回不去倒是不行了,逼急了太后,冲到乾清宫大吵大闹也不是不可能。
梁遇只好交代御厨上再列一份菜单,晚间送到司礼监去。跟前伺候的人来替他披了斗篷,又撑上伞,这才前呼后拥着往慈宁宫去。
江太后透过南窗,眼瞧着那些太监赫赫扬扬到了宫门上。梁遇还是一副看似谦卑,实则目中无人的模样,朱红的蟒服外披着玄色的大氅,要不是知道他的差事,简直要以为他是哪路亲王呢。
他进门,习惯性地笑着,眼眸沉沉,眼梢飞扬。那双眼睛里藏着多少阴谋算计,多少胆大妄为,真是叫人不敢掂量。
“大年下忙得脚不沾地,娘娘传话没能及时听示下,臣该罚。”他行礼的动作总有一股子举重若轻的腔调,一拱手,一呵腰,看着轻飘飘的,又说不出哪儿有错处。
太后早就瞧不顺眼了,只是目下顾不得这个,急切质问:“我跟前两个老人儿,叫你弄到哪里去了?”
梁遇惯会打太极,“娘娘宫里的人,臣从来不过问,要是去向不明了,臣这就打发下头人四处找找,请娘娘稍安勿躁。”
可太后并不吃他这套,“打发人找找?你也太会蒙事儿了!我前脚罚了皇帝跟前女官,你后脚就赶到,后来人经了你的手就不见了,还用得上找?”
梁遇笑了笑,“娘娘这话臣不明白,那个女官受完了罚,臣就把人接回值房去了,掌刑的什么下落,臣哪里能知道?”
“受完了罚?厂臣是说她罚满了一个时辰吗?果然罚满了,人怎么还活着?”
所以就是冲着整治死人去的,梁遇先头脸上还一派和煦,可听她说了这番话,他就知道用不着再留情面了。
眉眼间那段盈盈的笑意忽然散了,他拧过头,扫了阖宫站班的宫人一眼,“都出去。”
太后一怔,同珍嬷嬷面面相觑,“厂臣的威风耍错了地方,这里是慈宁宫,不是你的司礼监。”
可他面上厉色惊人,凉声道:“请太后娘娘屏退左右,是为保全娘娘的面子。娘娘若是执意把人留下,臣也不反对。”
一宫的女人,剩下算得男人的全归司礼监管,到了明刀明枪的时候,顿时有种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感觉。
珍嬷嬷眼看不好,这回的事儿怕是要崴泥。门上几个少监面色森冷,活像庙里的泥胎,这会儿要是不照着梁遇的话办,太后恐怕真要下不得台了。
珍嬷嬷很有眼力劲儿,她不声不响走出暖阁,悄悄冲殿内所有人摆手,把人都遣了出去。少监们见当值的散了,这才退出慈宁宫,这偌大的殿宇立时空荡荡的,像个被人遗弃的废墟。
坐在南炕上的太后有些慌,强自镇定了说:“梁遇,你如今可真是一手遮天,都霸揽到我慈宁宫来了。”
梁遇哼笑了声,“太后娘娘过奖了,原本臣也不是这样的人啊,当初臣来谏言,求娘娘立楚王为太子,那时候咱们通力合作,分明是个双赢的局面,为什么娘娘在坐上太后宝座之后,又心生不满了呢?娘娘,您知道自己吃亏在哪里么,就是吃亏在没儿子上,先帝的几位皇子里头,只有立楚王才是对您最有利的。您要是还念着晋王,那可就失算了,听说成顺妃在外埠过得并不好,晋王压根儿不孝顺她。一个连亲娘都不在眼里的人,就是个实打实的反叛,还会在乎您这位姨母?”
江太后被他说得耳根子发烫,虽然都在理,但人心不足的时候,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太后冷笑,“我这会子就过得舒心么?一个奴才都爬到我头顶上来了!”
梁遇负着手,慢慢点头,“但这个奴才不会要了您的命,好歹皇上叫您一声母后,臣还是敬重您的。可您要是一味地胡搅蛮缠,有失国母风范,那臣有的是对付市井无赖的手段,太后不信可以试试。”
太后简直被他说的回不过神来,她这辈子过得顺遂惯了,在家是嫡长女,进了宫就做皇后。后来先帝驾崩她又升了太后,哪里有人敢这么对她说过话!如今可好,竟被一个内官夹枪带棒地数落,她气得心头出血,耳膜鼓胀,霍地站起身道:“梁遇,你这是在教训我么?”
梁遇说不敢,“臣只是劝谏娘娘,多大的胃口吃多大的碗。眼下皇后人选已经定下了,您何苦还揪着不放呢。明儿就是天地大宴,皇上要宴请徐太傅一家,依臣之见,娘娘要是咽不下这口气,越性儿称病倒好,也免得场面上难熬。”
太后险些被他气死过去,“好哇,这是在限制我的行动了,我还是大邺的太后,你敢造次?”
梁遇拱了拱手,“臣说句您不爱听的,但凡您的手段配得上您的脾气,臣当真不敢。如今皇上亲政在即,臣就得守好各处,不能让这宫闱乱了分寸。娘娘呢,就在慈宁宫安心颐养,要是底下人欲图挑唆,那今儿走丢的两位嬷嬷就是榜样,他们没这个胆儿。”
他是笑着说完的,可那话像吐着信子的毒蛇,一点点缠上来,缠住了人的脖子,叫人喘不过气儿。
太后跌坐回了南炕上,看看这处境,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不由苦笑,“真没想到,我这太后竟让你拿捏住了,可真该长哭啊……我只问你,究竟有没有那个冒我之名假传懿旨的人?”
梁遇摇头,“臣只管听张首辅的差遣,张首辅说有这个人便有,张首辅说没有,那便是没有。”
太后一哂,怅然道:“也怪我失算,点了张恒主理,反给了你推搪的借口。你也不用给我卖乖,我还能不知道你的野心么,打从你那回来给楚王谏言,我就瞧出你这人不简单。司礼监也好,东厂也好,都只是你的跳板。你认了这么个妹妹,把她送到皇帝跟前,只要这妹妹能怀龙种,你就能一辈辈儿地挟制下去。司礼监掌印,哪儿能填得满你的胃口,你怕是想当太上皇吧!”
这就是开诚布公,话说得要多难听有多难听,但不可否认,太后比他想象中的聪明一些。但这种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出来便是罪大恶极,该诛九族的。
梁遇呵了呵腰,“太后娘娘太高估臣了,臣没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胆儿。臣走到今日,一应都是为了皇上,娘娘可以不待见臣,却不能怀疑臣的忠心,您为泄私愤如此诋毁臣,实在不成体统了。”一面说,一面却行两步,退到了栽绒毯的中央,长长作了一揖道,“娘娘凤体违和,那明儿的大宴就可不必参加了。今天时候不早,臣还有要事处置,娘娘歇着吧。明日臣会照着大宴的菜单,另给娘娘置办一桌送进慈宁宫来的,请娘娘放心。”
他说完转身走了,脚下匆匆下了月台。司礼监的排场向来不小,一干手下当差的真拿他当祖宗似的捧着。太后隔窗丧魂落魄地看着,见珍嬷嬷进来,喃喃说:“珍儿,我这太后的尊荣,也就到今儿了。看梁遇的意思,他是想禁我的足,把我圈死在慈宁宫里了。”说着,往日的荣光像海水一样涌过来,她从未想过自己的晚景会如此凄凉,一时忍不住,伏在炕几上哭起先帝来。
总之太后这个棘手的麻烦暂且解决了,对明晚的大宴反倒好。只是要防着她鱼死网破,到时候在门禁上多加人手防范,应当掀不起什么浪花来。
一行人走在夹道里,眼看着天要黑了,今晚上的天色很奇怪,头顶上飘着雪,长庚星却挂在了西边宫墙上。
月徊虽没受皮肉伤,但也不宜挪动,今晚上大约要留宿在他值房了。留在他值房……一根奇怪的线在他心头吊了一整天,不知从何处来,另一头也不知该拴在什么地方,终是不能细想。他进了衙门,回身吩咐曾鲸:“另收拾一间房给我过夜,别离多远,防着姑娘叫人,我听不见。”
曾鲸目睹了他对付太后的手段,如今两下里一对比,论公论私实在两副面孔。这也是人之常情,曾鲸没敢多言,忙应了声。麻溜去承办了。
第38章
月徊算是很皮实的孩子,受了折腾, 才救回来的时候吐得脸都绿了, 他兜在怀里,她两头都垂着, 俨然死了一半。结果安置在床上,睡了大半天,到晚间差不多活了, 能撑起来喝两口粥, 倚着床架子不至于倒下, 也再没有要吐的意思了。
梁遇陪着喝粳米粥, 一小碟鬼子姜,兄妹两个伙着吃。月徊捧着粥碗,喝出了穷苦那会儿的忧伤, “进宫好的没吃上, 就吃这个……心里难受。”
梁遇听她嘟囔, 还是淡淡的模样, “今儿吃得清淡些,过于荤腥的怕你肠胃受不住, 到底先头吐成那样。等明儿吧,明儿年三十了, 什么好吃的都有。”
月徊想了想,只得退一步。
鬼子姜嚼得嘎嘣响,她说:“太后就这么给禁足了吗?我怕她往后还得闹。受过委屈的和没受过委屈的可不一样,受过委屈的知道世道艰难, 君子也得为五斗米折腰。没受过委屈的气性儿大,将来想尽法子也会报这一箭之仇,您得小心点儿。”
梁遇嗯了声,低头喝粥,他自小受了那么好的教养,进东西半点声音也没有。月徊看着他,常有艳羡之感,只可惜梁家败落得太早,要是她也经爹娘手里调理一回,不流落到码头上讨生活,兴许她也会是个文静优雅的姑娘,看见落花流水,能信口吟出诗来。
梁遇吃完了,搁下碗筷后才道:“其实这回这么办,替你出气是一桩,更要紧的,还是为给太后提个醒儿,让她知道轻重。她这辈子过得太顺遂,常常由着性子办事,当初先帝纵着她,到了新皇手里,她还这么着可不成。立后这事儿虽说连蒙带骗地糊弄过去了,后头还有亲政,到了那天她要是在朝堂上胡言乱语,皇上脸上也挂不住。所以别让她出声儿才是万全之策,只要她安分守己,皇上孝敬她,咱们也敬重她。可就怕她疯疯癫癫,不知人前人后。后宫里头她要混闹也罢了,前朝政务到底还是君臣天下,容不得她胡来。”
月徊点了点头,“她这样的,外头其实挺多。有些老太太就是闲的,和亲儿子红脸,和儿媳妇闹腾,要死要活的。”
“可太后不该是市井老太太,她是当过国母的人。”梁遇见她吃完了,扬声唤外头人来收拾,一面道,“你别管那些了,我在官场上混迹了这些年,什么都知道。”
月徊拍着脑袋说也是,“我还是操心明儿吃什么吧!”顿了顿又怅然,“咱们在宫里过大年,小四可怎么办。往年我们都在一块儿的,年三十喝红薯稀粥就葱饼,吃完了再出去看焰火……今年就他一个,他又没家没业的,连个作伴的人也没有,多冷清啊。”
她总在惦记小四,仿佛他是个不会自理的孩子。梁遇道:“你怕他没家没业,那置办一个就是了。我给他安排个宅邸,明年再说门亲事,你顾不上的地方让他媳妇儿顾着,也免得你牵肠挂肚。”
月徊一听说好,“就这么定了,明天您替我安排个食盒,以我的名头给小四送去,苟富贵勿相忘嘛。”
梁遇颔首,起身道:“时候不早了,过会子叫人送热水来,你洗洗就歇下吧。”
月徊倒老大的不好意思,“我这回又霸占您的屋子了,要不……我还是回他坦去吧。”
梁遇说不必,“宫门都下钥了,天儿也不好,你老实睡下,别出幺蛾子就成了。”
月徊心里其实挺爱住他的屋子,因为这屋子有哥哥的味道。也就是至亲才这样吧,别人怕他,她一点儿不怕他,搓着手喃喃:“这儿挺好,朝阳还有热炕,天天让我住这儿我也愿意……”
梁遇听了只一笑,打帘出门,往隔壁围房去了。
司礼监办差的人很多,但到了宫门锁闭后,基本只留三四个小太监值夜。其余人各有各的住处,品阶低的留宫,品阶高的出宫回府,因此到了入夜后便格外清净,和白天门庭若市大不一样。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不谈宫里预备,只说这份心情,也逐渐浸泡进了过年的气氛里。往年他是怕过年的,因为家里没了人,因还不曾扳倒汪轸,连爹娘的牌位都藏着掖着不能供起来。今年却好了,月徊回来了,不拘怎么他不再孤身一人,倒也不说有多喜不自胜,至少不再没着没落了。
不知谁家,这么沉不住气的先放了两个二踢脚。砰地一声迎着飞雪纵上云霄,在空中炸出一蓬火光和一声巨响。他脚下略缓,仰头张望,没有等到第二声。光散了,满世界迸出一股子硫磺味儿,他掩了掩鼻子,打帘进了隔壁屋子。
今天的政务撂了手,但宫务还得过问,年下的各项挑费都要汇总,还有明年大婚的款项,也得知会库房预留。翻开账册子看,通篇的蝇头小楷,密密匝匝看得人眼晕。到最后勉强看完各司房库存,已经快到子时了。
司礼监的那些少监们,这些年值夜弄出个规矩来,凡忙到半夜的都有点心伺候。铜茶炊上简单做出两样小食来,不为吃饱,只为不让嘴闲着。
小太监送到门上,轻声回禀:“老祖宗,小的给您送吃的来了。”
他原想说不要的,忽然想起那个馋嘴的丫头,便松口让把东西留下了。
盖碗里头是酒酿煮的小汤团,一个个晶莹饱满,指甲盖大小。搁几块洋糖,洒上一小撮干桂花,几根红绿丝儿,这是过年当口才吃的小食。梁遇把盖子盖好,预备送到隔壁去,出门见她屋里的灯还亮着,便隔窗唤了她两声。可惜毫无动静,看来是忘了吹灯,他有些失望,重又把盖碗端回去,那芙蓉盏放在案头上,逐渐冷成了冰。
第二天是三十,到了年根儿上,反倒比平时更清闲,连皇帝这天都不用起大早。梁遇交代杨愚鲁他们看顾着,自己出了趟门,去走访早年有来往的老人儿们。
一辆马车,一个小火者随行,不摆掌印的谱。他走了几家,停在门上递名帖,那是当初对他有过提携之恩的人,如今上了年纪退隐了,他每年还是遵循这样的惯例,一家家拜年道新禧。
头两家极力请他进去喝茶,他都婉拒了,尽量免于给人添麻烦。到第三家的时候依旧给门房呈了名帖,里头人出来相邀,他便携了节礼进去了。
“眼看要过年了,我特来给您道新禧。”梁遇恭敬地作了一揖,“二叔气色瞧着比上回好多了,近来还犯头疼么?”
这个被他称作二叔的人名叫盛时,曾是宗人府经历司的经历。宗人府掌管皇帝九族名册,也算宫里说得上话的差事。当初梁遇进宫,正是依托了盛时的关系,至于盛时何故伸这把手,其实还是因为盛家和梁家有渊源。
认真说,盛时和梁遇的父亲是旧相识,早年盛家也曾在叙州住过十几年。后来盛时入仕,盛家举家搬进京城,两家的来往才少了。可是多年的情分无法磨灭,梁家遭了灭顶之灾,梁遇历经磨难找到他,他痛哭了一场,接下来多方斡旋,把梁遇送进宫里,送到了当时不得宠的楚王跟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