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培盛了

穿成苏培盛了 第22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小英子扁了眼睛,跟在苏伟后头张了好几次嘴,最后还是嘟嘟囔囔地道,“知道王爷会生气,就早点回来嘛,就那几间铺子出了多少次事儿了,回头王爷动起怒来——”
“行了,行了,”苏伟拍拍小英子的帽子,“等回头申掌柜的货物来了,我给你们留些南洋的好玩意儿啊,乖……”
小英子撇了撇嘴,看着自家师父晃晃悠悠走出去的背影,突然咧嘴一笑。
八爷府
八阿哥下朝回来,就见八福晋早早地等在了院子门口。
“妾身给爷请安,”八福晋微一俯身,被八阿哥扶起。
“这天还冷着,出来也不多穿些,”八阿哥给八福晋披上自己的斗篷,扶着她往屋里走。
八福晋低着头,手上虽捧着暖炉,手心里却还是不自觉地沁出寒意。
两人进了书房,八阿哥走到书桌后,接过小荣子递上的茶,慢慢翻看桌上的几封信笺。
八福晋站了一会儿,解下身上的斗篷向前走了几步道,“爷,妾身听说景熙舅舅上折弹劾了九门提督和几位尚书?”
“不止,”八阿哥一手端着茶碗,并未抬头道,“参与宴饮的各旗都统也在名单中,只不过托合齐与齐世武、鄂善几人是主使,皇阿玛已经看过奏折,发落给大理寺调查了。”
八福晋抿了抿唇,略扬眉梢道,“既然这些人有结党营私之嫌,爷又何必让舅舅借着在安郡王丧仪期间饮宴的由头呢?”
八阿哥微微一愣,抬起头道,“福晋这是何意?是在怪我利用郡王丧仪生事?”
“妾身不敢,”八福晋又拘了一礼,随即有些落寞地低下头道,“妾身只是担心,安郡王一脉本已不受皇上看重。如今华玘刚刚袭爵,舅舅那儿又揭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会让皇上更加厌弃。于贝勒爷,怕也会适得其反……”
“福晋放心吧,”八阿哥站起身,走到八福晋身边,“景熙舅舅只是帮爷开个头,以后的事儿与安郡王一族就没什么关系了。皇阿玛即便想要迁怒,也迁怒不到他们身上,福晋只要安安心心地在府里过日子就是。安郡王府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八福晋僵直着身子,耳边还荡着热气儿,一时却不知自己为何连与八阿哥对视都不敢了,只挪揄了片刻,俯下身子道,“妾身先告退了,爷也不要忙得太晚,早点儿休息。”
八阿哥点了点头,看着八福晋脚步略带踉跄地走出屋门。
小荣子正端着药碗走到门口,见八福晋出来了,连忙行礼,八福晋却似压根没看到他,紧紧抓着丫头的手臂往后院去了。
“贝勒爷,吃药了,”小荣子将药碗端进书房,看着八阿哥神情冷峻地望着窗外。
“贝勒爷,其实,”小荣子踌躇了片刻,试探地开口道,“未必就是福晋干的,福晋虽说跋扈了些。但这些年,对贝勒爷却是真真的用心了。”
“用心?”八阿哥接过药碗,“现在追究是谁干的,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只盼老天眷顾,让我这次,能一举成事!”
傍晚,闻风阁
挡着碎珠帘子的高台上,几双玉手划过琴弦,有古琴,有琵琶,奏的是一曲黄鹂调,“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时谁染霜林醉,秋江上尽都是些离人泪归……”
听曲儿的客人没有大声叫好的,喜欢的只往桌上铺着红纸的盘子里扔些碎银子,小二们捧着张嘴儿的金蝉一桌桌地将赏银收好。
苏伟倒是第一次来这般风雅的地方谈生意,之前要不是在升平楼玩骰子,就是在各个戏班子看戏。咿咿呀呀地唱两个时辰,对于完全没有戏剧细胞的苏公公实在是折磨。这回借着银祥绸缎庄钟老板的介绍,苏伟如愿以偿地与一个徽商大腕搭上了线儿。
一行人到了二楼的包房,临了台阁,倒可以将大厅里珠帘后头的人看个一清二楚。
钟老板点了茶后,拉着苏伟介绍道,“一会儿来的这位东家,是吴记商号的二掌柜——吴雪松。这吴记商号可不得了,东进苏杭无锡,南达湘、蜀、云、贵,平日里往来京、晋、鲁、豫,连西北、盛京都能走上一走。丝绸、茶叶的生意就不用说,各地山珍土产,文具玉石无一不有。像是苏财东往蒙古的生意,若是能搭上他们,光绸缎、茶叶就够上一说了。”
苏伟咽了口唾沫,正要理理衣摆,那头小厮已经带人进来了。
“这位就是苏财东吧,”来人是个斯斯文文的清瘦男子,看起来也是刚过不惑之年,跟钟老板点点头后,便冲苏伟拱手道,“不才吴雪松,苏财东有礼。”
第285章 名角儿
康熙四十六年
二月初,闻风阁
苏伟早听说不少徽商能诗尚文,讲究亦儒亦商,今日一见,倒还真是名不虚传。
几人一番寒暄后入座,小二们上了各色茶点,一壶碧螺春。苏伟也没急着跟人攀关系,特意装出一副文人雅士的派头,陪着吴雪松听曲儿。
底下的帘子里换了新角儿,单薄的身子,一身白衣,捧了古筝上台后,静默了半晌才抚上琴弦。
让苏伟没想到的是,在这种场所,一张古筝,竟让这人弹出了兵戈杀伐之声,饶是不通音色的苏大公公,听起来都极有味道。
吴雪松闭着眼睛听到曲末才长长地舒出口气,从怀里掏出二十两一锭的银元宝放进了盘子里,“弹奏此曲之人颇有风骨,流落这风尘之地真是可怜了……”
钟老板连连称是,出手不如吴雪松大方,却也扔了十两银子进去。
苏伟瞪了半天眼睛,暗暗地扁了扁嘴,认命地把手伸进荷包里,谁知掏了半天,竟然只掏出一张纸!
背着人打开一看,小英子明晃晃的笔迹上书,“王爷怒气难当,徒弟命苦,这些身外之物权当报酬了!”
一股闷气堵上胸口,苏大公公连咳了两下才缓过来,却不想引着吴、钟两位掌柜都看了过来。心下一横,苏财东一把拽下腰间的玉佩,放进了盘子里,状似悠然地开口道,“此曲颇有金陵之风,染上铜臭倒显得俗了。所谓美玉赠良人,小弟也故作风雅一回。”
吴、钟两人俱是一愣,钟老板先反应过来,冲苏伟连连挤眼睛,要知道玉佩无所谓,只苏伟这一番话是把先拿银子出来的吴雪松也归到俗人一类中了。
苏伟抿了抿唇,咬紧牙关没松口,却不想吴雪松回过神来,竟拊掌一笑道,“好,早听说,苏财东为人不同凡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苏伟暗暗地松了口气,颇不好意思地冲吴雪松拱了拱手。
接下来,两人的商谈自是水到渠成。吴雪松虽然一副文儒做派,谈起生意来却很是爽利。苏伟如愿以偿地订购了一批茶叶,只等日后门路打开了,他的吉盛堂就可以升级为商号了。
“蒙古虽看起来不如中原富庶,但却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吴雪松端起茶碗道,“不说那些贵族之地,单是寻常的牧人部族,只需以物易物,换来的皮料山珍运到关内就都是有市无价。我的商队也往归化走过两趟,可惜当地都被晋商把持着,价格抬得虚高,实在不合上算,最后只好作罢了。”
苏伟一听,连忙冲钟老板使眼色,钟老板会意道,“吴掌柜倒是不必可惜,咱们苏财东做的不就是蒙古人的生意吗?鄙人的铺子而今用的都是吉盛堂的皮料,不仅价格公道,那质量也都是极上乘的。”
“这我倒是听说了,”吴雪松弯着唇角,刮了刮茶末,却没有轻易松口,“日后鄙人进京,总有麻烦苏财东的时候。这做生意讲究细水长流,咱们初次见面,账面上已过了几百两,来日方长嘛。”
苏伟硬生生地咽了口唾沫,暗地里把这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笑面虎骂了个底儿掉,脸上还得保持着笑意道,“那是,那是,咱们以后常来常往。吴记的商队走南闯北,日后有什么发财的门道,还请吴掌柜不要忘了小弟才好。”
“苏财东客气,”吴雪松抿了口茶,向椅背上靠了靠,长舒口气道,“这茶叶、丝绸在不少人的眼里已经是含了金钥匙的买卖了,但其实不过尔尔。只是可惜,那真正一本万利的生意门槛太高,不才一介布衣,只能望洋兴叹了。”
苏伟眨了眨眼睛,十分诧异道,“茶叶和丝绸的利润还不够看吗?那吴掌柜指的是——”
吴雪松转头看了苏伟一眼,微弯起嘴角,以手指沾了已经温热的茶,在桌上写了一个“盐”字。
苏伟神色微凛,脑中一时转了十几个念头,还未待开口时,那边包房的门却被人轻轻推了开。
“几位客官打扰了,”闻风阁的掌柜弓着身子走了进来,冲几人拱了拱手道,“客官们打赏的财物着实贵重,小的带子墨来给几位请安了。”
苏伟一时没反应过来,愣在原地,倒是吴雪松眼神一亮道,“哦?是刚才弹筝的那位?”
掌柜的点了点头,侧身站到一旁,门外缓步走进一人,依然是一身白衣。让苏伟惊讶的是,来者竟是个男人,只头上带了斗笠,黑色的纱帘铺在背上,苏伟从上往下看时,下意识的以为是个女子。
“小生慕辞见过几位公子,”来人抱着自己的筝,冲几人弯了弯腰,淡漠的神情倒带了几分不卑不亢的意思。
“原来先生单名一个辞字,”吴雪松笑着迎上前道,“那掌柜刚唤的子墨,是先生的字?”
“是,”慕辞低下头,并未多说。
吴雪松却似兴致盎然道,“先生的筝弹得真好,金戈之声如雷贯耳,鄙人也多少通些音律,只是在先生面前,颇有些捉襟见肘了……”
眼见吴雪松拉着慕辞坐下,大有长聊一番的架势,苏伟顿时纠结自己要不要先告辞离去,却又发现那闻风阁的掌柜一直侯在门口,似乎在等着什么,心下更为奇怪。
“苏财东,”钟老板一连朝苏伟使了好几个眼色,苏伟才回过神来。
钟老板压着嗓子凑到苏伟耳边道,“包下他!”
“什么?”苏伟怔愣地转过头。
钟老板颇恨铁不成钢地叹口气道,“你没看出吴掌柜很好这一口吗?那闻风阁的掌柜都等着呢。你今天出的那枚玉佩估计怎么也得八十几两吧,掌柜的肯定以为咱们相中了。”
苏伟惊愕地瞪大眼睛,心头千百只羊驼呼啸而过,一番辗转反侧,惊天动地后,苏公公的满腔怨言汇成一句话,“我没带钱。”
“啥?”钟老板也愣在当场,片刻后摆着手道,“那你那玉——”
“就是没带钱,才拿的玉嘛,”苏伟抢过话头,又想起什么似的道,“对了,你跟闻风阁的掌柜熟不熟?一会儿帮我把玉佩要回来好不好?”
在生意场上也算风雨来去几十年的钟老板,还是第一次不知道怎么拿话对付眼前这人,最后只得深吸两口气,偷着从怀里掏出几张银票塞到苏伟手上,“今儿不管怎样,你要么给人赎身,要么把人包下来。否则,吴记里头你就再难打通关窍了。不说吉盛堂的皮货生意,就是吴雪松刚刚写下的字,你难道不感兴趣吗?”
苏伟抿了抿唇,沉吟半晌,下了决心上前道,“掌柜的,不知慕公子是在你处挂单,还是委身于闻风阁的?”
一直低头听吴雪松说话的慕辞此时才抬起头来,看向门边。
掌柜的冲苏伟一躬身道,“回客官的话,子墨是与小店签了身契的,平时住在后头的小院里,若是客官喜欢子墨的琴,可以——”
“我替他赎身,”苏伟摸出两张银票,统共一百两,他打定了主意,干脆做的利落些,“这些够吗?”
掌柜的低头看了看,尴尬一笑道,“不瞒客官,子墨的筝虽然单调,但还是很得客人们喜欢的。虽然给的赏钱不如几位大方,但一天也总有几两银子。咱们小店不做那些腌臜生意,这店里的唱角儿吃的用的也都矜贵些——”
“行啦,”苏伟扁了眼睛,不就是嫌少嘛,这银子放到外头都够买一车丫鬟了,“三百两,如何?”
“哎唷,”掌柜的接过银票躬了躬身,“也是子墨有福气,今日一看有以玉赏人的,小的便知是来了真正的雅士。”
“好了,好了,去把慕公子的身契拿来吧,”苏伟挥了挥手,回身坐到椅子上,一下花了三百两,他有点晕……
“还是苏财东爽利啊,”吴雪松笑了笑,“我本也有意帮慕公子脱离此地的,却被苏财东赶在了前头。这样也好,苏财东此番美玉赠良人,我等本也是不如的。”
“原来是这位客人赏的玉佩,”慕辞起身走到苏伟跟前,长揖到地,“子墨在此谢过。”
“额,不用谢,不用谢,”苏伟连连摆手,心下却开始暗暗叫苦,这人算是脱离苦海了,可他自己能不能活过今晚还是未知数呢。
“咱们聚这一遭,也算不虚此行呢,”钟老板笑着圆场道,“吴掌柜既然喜欢慕公子的筝,以后常常入京就是,说不得咱们也能跟着洗洗耳朵呢。”
吴雪松闻言也是一笑,看了一眼慕辞道,“那还得借着苏老弟的光才是啊。”
苏伟僵硬地弯起唇角,冲吴雪松拱了拱手道,“好说,好说……”
又听慕辞弹了一曲,天色已晚,几人这才起身作别。
慕辞只收拾了一个简单的包裹,抱着筝跟着苏伟出了闻风阁。
库魁从车辕上跳下,小跑过来却是一怔,压着嗓子道,“苏公公,这是——”
苏伟嘘了一声,咳了两下,回身指着马车对慕辞道,“慕公子先上车吧,我送你去住的地方。”
慕辞低了低头,自己上了马车,看着帘子撂下,苏伟长长地叹了口气,“这可怎么整啊?”
“苏财东!”钟老板送走了吴雪松,转身折了回来。
苏伟只得又打起精神,迎了上去道,“银票我明儿个派人给你送去。”
“不是这事儿,”钟老板摆了摆手,看了后头的马车一眼道,“这位主儿,你打算怎么安排啊?”
“额……”苏伟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让他去吉盛堂当个账房先生吧,看起来文绉绉的,应该会打算盘吧。”
钟老板征愣地瞪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地道,“你让他去当账房先生?你忘了你花了多少银子了?”
“我记得啊,”苏伟的眼睛很圆,“三百两呢,给一整座宅门置办下人都够了——”
“行了,行了,”钟老板连连喘了两大口气,“你给他赎身不是为了给你做工,是为了伺候吴雪松的。回头你在吉盛堂附近置下一间院子,再买两个小厮伺候,等吴雪松进京了,就把他接过去住,你那买卖十有八九就成了。”
“这样啊,”苏伟皱了皱眉,“我本来以为吃饭的时候,让慕辞过去弹两曲就行了呢。这么一看,我不成拉皮条的吗?”
“什么是拉皮条?”钟老板皱了皱眉,随即一甩手道,“人家养角儿不都是这么干的吗?京里不少人家在外面置下院子,就是为了迎来送往。这比外头的勾栏院干净,也不怕惹事儿。我跟你说,南边来的这些富商,不少都好这一口。你听我的,没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