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培盛了

穿成苏培盛了 第3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几位年长的阿哥也被叫上前表演骑射,轮到四阿哥时苏伟紧张到了极点。靶子是移动的活物,被困急的野兽从笼子里出来是死命的跑,加上已近傍晚,天色昏暗,想要瞄准是难上加难。
然四阿哥却很镇定,矫捷地跳上马,疾驰而去,一只火红的狐狸从旁边窜出来,四阿哥搭弓射箭,一箭正中腹部,众人拍手叫好。声音未落,那边一只麋鹿跳了出来,四阿哥调转马头,又是一箭,刚好射在小腿上。
有侍卫将四阿哥的猎物呈上,皇上很高兴,赏了四阿哥一副御用的弓箭。蒙古王公们自是挨个站起将康熙爷的儿子们一顿夸赞。
筵席结束后,苏伟扶着有些微醺的四阿哥回到帐篷里,不得不说带着岳久确实蛮有用的,没用上一刻钟四阿哥就喝上了醒酒汤。也因此苏伟有点可惜地没有看到耍酒疯的小四爷。
诸如此般,銮驾大军在草原上辗转了一个月,于九月初四回到京城。
颁金节前后,宫里又因着年关的到来忙碌纷纷。苏伟这一年的任务被张起麟、张保分去不少,自己倒是轻松了很多,经过改革的库房年末结账也相当方便,没用他操什么心。大家都以为,这将是康熙年间又一个平稳的年节,却在十一月的一个夜晚被打破了。
太皇太后重病,皇上亲往慈宁宫侍疾。本已下钥的阿哥所,在得到皇贵妃的通知后,顷刻间亮了起来,各个院子都是一派忙碌。
苏伟一边伺候四阿哥换衣服,一边让值守的太监叫王钦、吴全替四阿哥打点要带的东西,这一去侍疾一时半刻是回不来的,都需要带些什么,这两个资历深厚的太监要比他们清楚的多。
四阿哥这边收拾完,吴全让人端了一大碗面进来,四阿哥不想吃着急走,被苏伟按住,“主子,慈宁宫什么情况咱们还不知道,您不吃点东西,到时挺不住反倒麻烦。”
四阿哥皱着眉头看看苏伟,还是坐在桌旁将面大口吃下,苏伟也趁着这时吃了点糕饼。
苏伟、王钦带着四个小太监打着灯笼出了正三所,正碰上五阿哥一行,两帮人当即结伴往慈宁宫赶去。
阿哥们到慈宁宫时,整个后宫已是灯火通明,位分高的妃子都在慈宁宫侍疾,连有孕的德妃都在。太医们来来去去,脚步匆匆,中药的味道在院子里都能闻到。
几位阿哥挨个进去问候,皇上亲自坐镇慈宁宫,几乎是寸步不离。还是皇贵妃将几位阿哥叫到跟前,排了班次,挨个替下皇上。
苏伟伺候着四阿哥,换班时就歇在慈宁宫东偏殿里。一连几天,太皇太后的病总算有轻微好转,四阿哥他们被遣回阿哥所休息,可没过几日太皇太后的病又严重了。
这样一连折腾到十二月,宫里的腊八节都没有过,皇上亲自步行到天坛祈祷上苍,愿折损自己的寿数为太皇太后添寿。然事事不尽人意,太皇太后的身体每况愈下,内务府已着手准备寿衣、寿材。
十二月二十五日,几位阿哥回到阿哥所沐浴休整。苏伟让膳房上了一道酸菜锅子,一道红卤豆腐,一盘八珍素什锦,配着几个凉碟。在慈宁宫的一个多月,主子们也都是对付着用些,四阿哥眼瞅着瘦了一圈。
沐浴更衣完,四阿哥坐到桌子边用膳,苏伟从后伺候着,太皇太后病着,宫里都不动荤腥,锅子也是素的,但好歹用料考究,能给补补身子。
四阿哥借着酸菜锅的汤,吃下一碗米饭,碗还没放下,张起麟跑进了屋子,扑通跪在四阿哥跟前,“主子,太皇太后宾天了。”
作者有话要说:偶的微博weibo./u/1893405153
第51章 小苏子是个吃货
康熙二十六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
午时的哭灵结束,几位阿哥到东偏殿中休息,苏伟给四阿哥端了碗卧着鸡蛋的刀削面,配上个大拼盘,虽不精致但热乎乎地管饱。
太皇太后子时宾天,皇上哀痛至极,灵堂设在慈宁宫,宗亲命妇,文武百官都聚在慈宁宫外举丧。上谕,一日三哭灵,孝服皆由布制,宫内年幼皇子、公主一体服孝。
一日哭三次,一次一个时辰,着实是个累人的活儿,而且这才第一天,苏伟看着四阿哥的狼吞虎咽,心里很是担忧。
大阿哥匆匆而入,一屁股坐在四阿哥前,指着四阿哥的膳食对自己的太监道“就给爷上一样的,快些,多打两个鸡蛋。”太监领命而下。四阿哥放下碗,“大哥刚从皇阿玛那儿过来?皇阿玛用膳了吗?”
大阿哥叹口气,摇摇头,“皇阿玛是真的伤心了,要割辫服孝,被众大臣拦住了,现正僵持着。我听额娘说,皇阿玛要停灵二十七天,不过祖制上停灵不能越年,钦天监也上了折子请在元旦前起灵,但我看皇阿玛的意思,恐怕是不会答应。”
四阿哥低下头,“老祖宗与皇阿玛祖孙情深,若是打破祖制也是应该的。”
苏伟在心里长叹一声,若真要二十七天,他们小四爷得受多少苦啊。
然,众大臣最终没有拗过皇上,皇上决定在正月十一日为先太皇太后起灵。
举丧前期,一连四天每日三哭,四天后皇上下旨此后每日两哭。众阿哥除了哭灵外,还要轮番替皇上守灵,劝皇上节哀。
苏伟无法分担四阿哥的任务,只能每天轮番地给四阿哥做吃食。太皇太后举丧期间,皇族宗亲、文物百官都要斋戒二十七天,四阿哥当然不例外。为了给四阿哥补充体力,苏伟翻遍库房的补品,给四阿哥以山参吊汤,辅以枸杞、虫草、莲子,另一边让岳久用蜂蜜做艾窝窝当点心。
十二月的天气苦寒至极,众人下跪虽然有垫子,但也挡不住由下而来的寒气。苏伟就让人给四阿哥的裤子加厚,膝盖处补了两块柔软的皮子,以防止寒气入体。
这样一连折腾到年关,众臣举奏中,皇上也只免了元旦一天的哭灵。到了正月初三,已经有不少妃嫔命妇面带病态,四阿哥最担心的还是有孕在身的德妃。
正月初四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苏伟给四阿哥上了一大碗的莲子姜汤,晚膳也用的是夹姜白糖馅儿的豆面糕。
正月初六,哭灵已近十天,苏伟拎着食盒进慈宁宫时,忽听一阵尖叫,命妇前头的众妃中赫然倒下一个人。苏伟心里一颤,连忙凑上去,落了雪的地上一片殷红,德妃半倒在荣妃怀里,脸色惨白。
落了红的德妃被抬回永和宫,四阿哥心里急得火烧火燎却不敢擅自离开。还是皇贵妃向皇上请旨,带着四阿哥去看望德妃情状。
一行人到永和宫时,屋里已经有浓重的焚烧艾叶的味道,太医两幅药下去,德妃还是落红不止。
章太医到皇贵妃跟前躬身道,“娘娘,德妃娘娘的状况不好,再这样下去怕是要母子俱损,臣斗胆请用催产药。”
皇贵妃皱紧眉头,“凡事以德妃的身子为重,你斟酌着办吧。”
章太医领命下去,四阿哥坐在堂上脸色惨白。苏伟悄悄地捏了捏四阿哥的肩膀,四阿哥僵直的背部才略有放松。
傍晚,德妃喝下了催产药,皇上那边又遣了两名太医过来,一个时辰后卧房里传来呻吟声,皇贵妃安抚地拍拍四阿哥。
孩子才八个月,德妃身子又受了寒,生得很是费尽,皇上那边派人来问了好几次,都没有得到消息。午夜,两个催产的嬷嬷被送进德妃的房间,德妃的呻吟声陡然大了起来。
一直站在四阿哥身后的苏伟打了两个寒噤,他多少听过一些催产的事儿。在古代催产对产妇的伤害是极大的,有些催产嬷嬷更是心狠手辣,拈着产妇的肚子将孩子往外推,听说还有将产妇横放在马上,用马的背部压迫产妇的肚子来使孩子落地的。不过,事关妃嫔皇子,应该不会这般血腥,但从德妃的叫声来看,一定也很痛苦。
寅时三刻,德妃的呻吟声渐小,在一阵凌乱的脚步声后,一声婴儿的啼哭响彻屋内。接生的嬷嬷小跑着出了产房,跪在皇贵妃、四阿哥面前,“皇贵妃、四阿哥,德妃娘娘大喜,诞下一位皇子,母子平安。”
四阿哥闭上眼睛,深呼了口气,皇贵妃撵着佛珠,双手合十道了声“阿弥陀佛……”
虽然适逢大丧,但十四阿哥的到来还是给皇宫添了两分喜气,皇上的心情也好了很多。
正月十一,太皇太后灵柩起行,皇上率皇族宗亲,文武百官一路步行将灵柩送至朝阳门外殡宫。
然,起灵后,太皇太后仙去的祭礼并没有结束。在月祭前,还有小祭、大祭,皇上几乎日日居住在太皇太后殡宫侧面,皇子、大臣们依然每日要到太皇太后灵柩前举丧。直到正月二十五,月祭后,太皇太后的葬礼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根据太皇太后遗诏,她老人家的灵柩并没有被迁回盛京与太宗合葬,而是被暂时安置在了东陵的殡宫里。皇上下令拆解慈宁宫太皇太后常住的东五殿,在昌瑞山下建暂安奉殿,停放太皇太后灵柩。
宫里一片缟素后,终于在二月迎来一点活气儿。德妃出了月子身子还是不大好,四阿哥带着苏伟往永和宫请安,看了看新生的小弟弟,圆脸高额头倒很有精气神,不像早产的孩子。
因着德妃又生子,原养在永和宫的公主被抱到了荣妃处,而十三阿哥则被奶娘照料着养在后院。四阿哥给新弟弟送了一块羊脂玉做礼物,还给德妃带了很多自己在塞外时得的鹿茸、山参,德妃都微笑着收下了。
临走时,四阿哥拐到了永和宫后院看了看十三阿哥,后院的宫殿不算大,但住着十三阿哥和奶娘们还是够宽敞的。苏伟先一步进屋通报,几位奶娘都很惊奇,忙乱地下地行礼。四阿哥随意地点点头,进到卧房里看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已经一岁多,正在屋里的榻子上四处爬,看见四阿哥后竟自己晃晃悠悠地站起来,伸着胳膊向四阿哥走了两步,眼看着扑倒前被四阿哥接住。“胤祥已经会走路啦?”四阿哥抱着十三阿哥举了举,十三阿哥咯咯地笑出声,苏伟在旁边护着,十三阿哥伸着小胖手抓了抓苏伟的手指。
奶娘从后道“已经会走了,就是还不稳,十三阿哥看到四阿哥来了心里高兴呢。”
四阿哥笑笑,向苏伟使个眼色,苏伟从袖子里掏出一个荷包递给奶娘“你们照顾十三阿哥费心了,这是四阿哥的奖赏,以后上点心,十三阿哥好好的,你们的好处还多着呢。”
奶娘接过荷包,笑得脸上像绽开朵花,“多谢四阿哥,奴婢们一定尽心尽力。”
苏伟伺候着四阿哥从后院出来时,中庭偏殿廊下站着一名女子,粉红色竹叶穿雀纹绸缎的长裙,向着四阿哥远远一揖。四阿哥看了她一眼,匆匆走过,苏伟猜着那女子应该是十三阿哥的生母章佳氏。
延禧宫
成嫔、庶妃卫氏与惠妃围坐在桌旁,桌子上摆着一堆绸缎、布匹。
惠妃笑着道,“德妃生下皇子,因着太皇太后大丧,本宫也没送什么东西去。今儿个正好你们两个来了,帮本宫挑挑,看哪些适合给孩子穿。”
成嫔翻翻布匹,笑着道“臣妾眼皮子浅,看哪匹都是好的,要不说惠妃娘娘为四妃之首,这些个好东西,平日里咱们是见也见不到的。”
卫氏跟着点点头,惠妃睨了成嫔一眼,“你呀,这嘴越发的不老实了,平日里本宫是少了你吃,还是少了你穿了。不过几匹布,给小孩子挑完了,你们两个也挑挑,相中的尽管拿去。本宫年岁大了,这颜色鲜艳的本也用不到。”
卫氏微笑着道“娘娘年纪可不大,您这么说,让嫔妾这天生老相的人怎么自处啊?”
“你呀,”惠妃点点卫氏,“你跟着成嫔把嘴皮子也学坏了,你这张脸啊是后宫少有的精致,别拿本宫跟着比……”
成嫔、卫氏齐齐低头笑了,惠妃满意的喝口茶,看着卫氏道“你们储秀宫庶妃多,想是内务府很难挨个顾及到,你就多拿些回去,跟姐妹们分一分,也正好今年过年都没机会做衣裳,能略微补贴些。”
卫氏闻言,站起身,福了一礼“娘娘仁慈,储秀宫的姐妹们都时时记着娘娘的好呢。”
惠妃放下茶碗,笑着摆摆手。
正说着,银柳由门外进来在惠妃耳边耳语了几声,惠妃的脸色当即沉了下来。
成嫔和卫氏对视两眼,在银柳说完后,起身道“娘娘,嫔妾到吃药的时辰了,请容臣妾先回屋子,一会儿再来打扰您。”
卫氏也起身到,“成嫔姐姐回去了,嫔妾也想借着这时候看看八阿哥,还望娘娘恩准。”
惠妃勉强地弯起嘴角,“好好,你们两个都去吧。”
成嫔,卫氏立马行礼退下。
惠妃深叹了口气,“这事儿,大阿哥知道了吗?”
银柳低下头,“此时怕还不知道,但既然有人递了折子,明一早大阿哥御门听政时就该知道了。”
惠妃闭上眼睛,思量了片刻道,“你去告诉大阿哥,明一早千万别冲动。明相被参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未必就是索额图动的手脚。如果……如果是皇上授意,这时候,咱们就得明哲保身了。”
银柳俯身,“是,奴婢这就遣人去……”
惠妃坐在桌边,目光沉远,事到如今,许是她操之过急了……
正三所
四阿哥趴在桌子上看着苏培盛捣鼓食材,可能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哭灵,费心给他弄药膳补身子的缘故,导致苏培盛突然对做饭感兴趣了。
这两天已经接连给他炸了鸡腿、土豆条,做了一种馅料都铺在外面的饼。现在,这人又摆了一堆盘子在桌子上,有生菜、火腿、肉饼、瓜片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在他挑了几样后,苏培盛就把这些夹在两张看起来有点鼓鼓的发面饼里,抹上点酱料递给他。
四阿哥拿着夹着东西的饼左右看看,咬了一口,苏培盛立马凑过来道,“怎么样,主子,好吃不?”
四阿哥点点头,其实就是饼和菜嘛,夹在一起可能方便点儿,但是太不雅了。不过四阿哥把话憋在心里没有说,前几天因为他否定了那张奇怪的馅料外漏的饼,苏培盛郁闷了好几天。
这边得到四阿哥肯定的苏伟,心里相当happy,其实上辈子他就是一吃货,只不过穿过来后一直没心思捣鼓。另外,在清朝,中国的几大菜系基本已经成熟,更何况他身在宫中,跟着四阿哥吃的东西可说是入味三分,千锤百炼,可口的不是一点点。
直到前一阵时间,四阿哥天天奔丧,吃东西很不方便,苏伟才想起了上辈子的快餐,虽然在精致上跟他们沉淀五千年的美食是没法比,但胜在快捷方便,而且很有新意。
不过,一向动手白痴的苏伟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捣鼓出这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其中最费劲的就是各种秘制调料,他根本不知道芝士,沙拉酱这些东西怎么做,只能用其他的代替,或在大厨的帮助下diy,最终成品跟真实的快餐是相差很远,但味道总算还不错。
这边四阿哥吃了一个肉夹饼,拍拍一脸得意呆相的苏伟,“给我包火腿,鸡蛋饼和生菜,多放点酱……”
第52章 被四阿哥藏起来的书
康熙二十七年
毓庆宫
太子胤礽在书桌前画着一副武王射猎图,哈哈珠子德柱端了一碗玉米甜酪来,太子画完最后一笔,盖上自己的印鉴,“德柱,看看本殿这幅画的怎么样?”
德柱歪着头看看,“殿下的丹青是皇上都夸赞的,自然是上佳之作。”
胤礽摇摇头,“你们竟说恭维话。”
德柱笑笑,“殿下画了两个时辰了,小厨房进了玉米甜酪来,您用一点儿歇歇吧。”
太子接过碗,“怎么让你送进来,柳絮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