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缭乱

深宫缭乱 第5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那么依您看,咱们该怎么应对才好?”
嘤鸣自然希望能找到一个折中的手段,既保全薛家,又让皇帝顺利清除朝中敌对的势力。可是这个愿望实现起来很难,必有一方得大大退让,只看薛家愿不愿意接受罢了。
她握住了薛福晋的手,温声道:“干额涅,我和深知是姐妹,虽不是生在一家子,可我们之间的情义比亲姐妹还要深。我知道干阿玛处境艰难,倘或不愿意去喀尔喀,也不是没法子搪塞,只要称病卧床就是了。可单单卧床还不够,还要上表朝廷请辞,只说是退隐养病……干额涅,眼下局势您也看见了,唯有如此才是保全性命和家业的良方儿,您就听我一句劝吧!”
第85章 寒露(6)
可惜, 薛福晋并不接受她的好意。起先急切的神情黯淡下来, 最后变得有些死气沉沉的,笑了笑道:“娘娘还是太年轻了, 咱们到了这一步, 哪里还是辞官隐退能保得住的。其实我也知道, 这会子凭谁求皇上都不中用,紧要关头各人自扫门前雪,我也不能强人所难。只求往后我们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你还能顾念咱们两家的交情, 顾念深知对你的一片情,别站干岸看着你干阿玛落难才好。”
嘤鸣虽然知道她进来就是为了向她施压,可她说到最后还是让她感觉很羞愧。她好像当真不能为薛家做什么, 其实不光薛家,就算是齐家, 她又能做什么?所幸自己的阿玛不像薛公爷那么执拗,薛家是没了权毋宁死, 而她阿玛则是留着命留着钱, 让他能像以前那样无所顾忌地游戏人间,就够了。
“干额涅, 我不是站干岸说风凉话, 薛家和齐家一样,都是我愿意拿出全部本事来周全的。我才刚给您出的主意, 只要您点个头, 我就是上养心殿跪, 上乾清宫跪去,我也要求皇上留薛家一条活路。讲和要拿出诚意来,咱们手里握着刀,怎么让别人相信咱们?这江山社稷到底还是宇文家的,胳膊哪里拧得过大腿呢。”
然而薛福晋听完了,仍旧对她的话持不认同的态度,缓缓摇着头说:“罢了,今儿全当我没来吧。不过娘娘愿意见我,倒也出乎我的预料,想当初深知那样了,我在宫门上求了半夜,太皇太后才发话让我进钟粹宫……你不知道,我见到她的时候,人都半僵了,那寝宫里冷冷清清的,太医全在廊子下站着,谁都不开方子,只说上痰了,完了。”她说着泪如泉涌,用力压着嘤鸣的手,压的力道之大,人都打起颤来,“帝王家冷血无情,今儿花好稻好,明儿就翻脸不认人的。你是我瞧着长起来的孩子,我只盼你撂高儿打远儿,别瞧着眼巴前。后宫的女人,要是没了娘家撑腰,哪里能得长久,你说是不是?”
嘤鸣的手被她压得生疼,原本是舍不得她的,但后来那种半带威胁的话说出来,她就觉得没有必要费心思了。
她把手抽了出来,即便是被勒脱了皮也得抽出来。叮当两声,那鎏金雕花的护甲落在脚踏前的墁砖上,将这看似融洽的气氛划开了一道口子。她收回两手掖起来,淡笑着望向薛福晋,“帝王家冷血无情,原来干额涅也知道。那当初为什么还要促成我进宫呢。”
薛福晋没想到她会这么回答,竟被她拿住了话把儿,堵得她半天应不上来。
嘤鸣见她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看上去是有些可怜,可是她的咄咄逼人,也实在让她忍无可忍,“干额涅,我在想,如果今儿深知在,她会对您说怎样一番话。她才活了二十岁就走了,要是当初没有进宫,这会儿她应该在哪个深宅大院儿里,吃着茶点看着孩子吧!有句话我早就想对您和干阿玛说了,只是一直苦于找不着机会。深知走到今儿,宫里的主子们固然都是凶手,可罪魁祸首是谁?是您和干阿玛。这世道女孩儿存立本就艰难,你们何必把她顶在枪头子上?她只是个姑娘,她没有通天彻地的本事,所以她和皇上赌气,打擂台,只有如此,才能证明自己向着家里。你们把她逼到这个份儿上,她的死也没能叫你们回头,我真替她不值。这天底下不是所有爹娘都心疼姑娘的,你们嘴里如何舍不得她,还不是她一死,就着急另找一个来接替她!”
这些话很伤人,嘤鸣平常性情随和,对谁都不爱重言重语,当然那呆霸王是个例外。早前他们千方百计把她弄进宫,无非是想让她成为下一个深知,明知道风口浪尖上,她没准儿连性命都保不住,他们也不在意她的死活。她走到今儿,全凭运气,凭太皇太后和太后还算喜欢她,凭那呆霸王没有坏到根儿上。如今她能喘口气了,薛家就来看收成,不过仗着她阿玛和他们拴在一根绳上。
他们弄权,毁了多少人!深知死了,自己原本可以嫁给寻常公府之家,过相夫教子的寻常日子,要是能选,她直到现在都不觉得进宫是幸事。帝王家永远绕不开权力,她眼下过得还算滋润,但也时刻常怀忧惧之心。她知道阿玛的旧账记在皇帝的小册子上,谁也不必拿这个来提点她,胁迫她。
薛福晋含泪走了,眼泪里装的究竟是受辱后的不屈,还是对深知的忏悔,谁也不知道。嘤鸣一个人坐在窗前愣神,生一回气调动了全身的力量,缓了半天也没缓过来。可这会子不是发呆的时候,眼看宫门要下钱粮,薛福晋进宫见她的消息,必定已经到了太皇太后和皇帝的耳朵里,她不能等到明儿了,万一起了变故,补救就晚了。
头所殿离慈宁宫最近,过去还快些,要是直上养心殿,没的让太皇太后觉得眼里没人。于是匆忙出了夹道过慈宁宫,到门上的时候宫门恰好掩了一半儿,当值的见她来了,垂袖打了一千儿,“皇后娘娘怎么这会子过来了?”
她说:“我有要紧事面见老佛爷。”说罢疾步过了慈宁门。
太皇太后才礼佛出来,见她来了心下倒安定了,站在门前笑着说:“这会子过来做什么?”
她蹲福请了安,上前来搀扶,委委屈屈说:“皇祖母,我做了件错事儿,要请皇祖母责罚。”
“我原预备让人请你来陪我吃酒膳呢,没想到你竟先来赔罪了?”太皇太后笑吟吟道,一面往次间里引,把跟前侍立的都打发出去了,才道,“什么事儿,弄得这么正经八百,怪唬人的。”
结果她跪下了,磕了头说:“皇祖母,今儿我见了忠勇公福晋,说了几句话,这会子想来大大不妥。我没了主意,唯恐生出事端,特来向皇祖母告罪。”
太皇太后见她这么隆重,心下便一沉,只是碍于她封了皇后,也不能太伤她面子,便让她起身并赐了座,“先别忙磕头,什么要紧事儿,总要说明白了,我才好替你做主。”
于是她把自己和薛福晋的对话,一字不漏又向太皇太后复述了一遍,最后怯怯说:“ 我也不敢欺瞒皇祖母,薛公爷是我干阿玛,又是先皇后的父亲,我心里还是顾念他们的。可我如今既进了宫,就是宇文家的人,世上也断没个为了干亲,损害夫家的道理。我就是有个想头儿,要是薛公爷能把兵权交还朝廷,自己辞官下野,主子兴许看在他早年的功勋上,能留他一条性命。”
太皇太后听完,长长叹了口气,“你重情义,我早就知道的,有这想头也是应当,谁愿意闹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可你到底不明白朝堂上那些事儿,胆子是权力喂出来的,权力越大,野心就越大。我经历了四朝,见过太多的争权夺利,人心真是贪,从别人碗里扒拉吃食,那是件高兴的事儿啊,尝到了甜头,谁还愿意生火做饭?莫说薛家不肯放权,就是放了,他的那些朋党们也不会安生,朝中势必会有一场大变革。”
横竖想保全,希望是不大了,嘤鸣低着头说是,“奴才糊涂了。我这会子就是怕,我出的那个主意……”
太皇太后瞧了她一眼,“这个主意是真不好,虽说后头还接着劝他致仕,可你想过没有,倘或他只做了前一半儿,后一半儿没听你的,你就是给皇帝下绊子,有意的坑他了。”
嘤鸣心头作跳,她自然也是发现了这个错漏,才急着来找太皇太后补救的。要是薛家明儿当真呈报朝廷,说病重难以离京,那她今天见了薛福晋就成了所有人心头的刺,届时她能不能再在这后位上坐下去,齐家能不能保得满门性命,就难说了。
她复又跪在太皇太后腿边垂泪,“皇祖母,您原谅我的自作主张吧,这回我错得过了,只怕还要连累家里……”
太皇太后沉默了下,还是将她拉了起来,“明儿过大征礼,钦天监看了日子,下月二十太阴犯房宿,宜婚配。”说着顿下来,捋捋她的鬓发说,“立后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一旦定下,若不是犯了大罪,绝不会更改。你要是寻常的嫔妃,这会子就该降罪了,可你是皇后,有点儿小小的错处,我也包涵了。不过你要记住,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别说是薛家,就是你齐家,你是出了门子的姑娘,也不宜再过问娘家的事儿了,可要记住了。”
嘤鸣说是,“一切听皇祖母吩咐。”
太皇太后毕竟是几朝历练出来的,这点事儿好像也没在她心里掀起什么波澜。她甚至留她进了膳,席间叮嘱她:“明儿还是要上皇帝跟前去,把这事的原委告诉他,不必隐瞒什么。夫妻和敬最要紧,你们才开头呢,要是这头没开好,心里有了疙瘩,往后的几十年怎么处?”
嘤鸣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回去的路上松格说:“老佛爷总算还顾念您,其实这件事不向慈宁宫回禀,薛福晋也不能满世界嚷嚷,说是皇后娘娘给我们出的主意。”
嘤鸣摇了摇头,“这会子有你说话的机会你不说,回头想说的时候,让你有嘴说不清。我去见了老佛爷,反倒能安她的心,知道我自此不会再过问薛家的事儿了。对薛家我算尽了意思,往后再有递牌子一概不见,横竖我的能耐就到这儿,我对得起深知了。”
太皇太后是最老道的政客,第二日干脆使了一招釜底抽薪,派了三位专事负责慈宁宫的太医登了薛家门,美其名曰“老佛爷得知公爷要带兵出征,特派近身的太医来替公爷请脉,以保公爷路上平安”。这么一来断了他称病滞留的可能,也好催他尽快上路,以防生变。
皇帝呢,一向耳聪目明,他哪能不知道昨儿薛福晋进宫的消息。他只是有点儿生气,为什么她没有第一时间来找他,明知道他和薛家不对付,为什么还要见薛家的人!
所以她来之后,他硬着心肠晾了她半天。本以为她会惴惴不安,会提心吊胆,可是当他从三希堂出来的时候没看见她的踪影,问了三庆,三庆说:“回主子爷话,主子娘娘在后头体顺堂。这会子饭点儿还没到,娘娘饿了,传膳房早早儿开了晚膳,怹在后头排膳呐。”
这个没良心的!皇帝气得吹胡子瞪眼,谁给了她这么大的胆子,跑到他的地盘儿上受用来了,还随意吃上了他的御膳房!
小富颠颠儿过来,手里捧着一只五福大珐琅盖碗,见了皇帝一呵腰,“主子爷,娘娘点了一品肥鸡酸白菜,说近来爱吃酸的,奴才这就给娘娘送过去。”
皇帝干瞪眼,“这还点上菜了?”
三庆也相当佩服娘娘的定力,万岁爷冷落她,她真是一点儿不慌,该吃吃该喝喝,毫不耽误及时行乐。
皇帝则对那句“近来爱吃酸的”较劲不已,又在装什么呢,就中秋宴上抓了把手,还能怀上了不成?这世上蒙人蒙得正大光明的就数她了,别蒙得久了,自己都信了吧!
“三庆!”皇帝叫了一声,“前边引路!”
三庆怔了下,立刻高高应了声嗻,把万岁爷引过了穿堂,引进了体顺堂。
进门就见明间里膳桌铺排开了,她端端正正坐在那里,胸前还围个小围嘴儿,正细嚼慢咽品她的菜色。皇帝觉得胸口堵得慌,原想发作的,结果看见桌上另放了一副碗筷,那股子怨气就像大风天儿里迎风而上的鹞子破了个口子,兜不住风,从高空直接坠落到地面,倏地泄了个干干净净。他看了看那副碗筷,再看看她,心里琢磨应该是为他准备的吧!
嘤鸣见他来了忙起身请安,“万岁爷忙完啦?快,我给您预备吃的了,快坐下。”
皇帝别扭地落了座,“你想让朕吃你吃剩的?”
她抿唇笑了笑,“哪儿能呢,您的我都另外留着呢。”
边上侍膳太监把桌上的撤了,西墙根儿一字摆放的花梨木御膳挑盒搬过来,揭开盖儿,里面都是没动过筷子的。一盘一盘放上桌,等于是重新排膳了,嘤鸣也给自己换了副新碗筷,“我陪主子再吃点儿。”
皇帝斜眼,“你还没吃饱?”
她说倒也不是,“成婚是为什么呢,就是找个能一块儿吃的人过一辈子啊。”
不知为什么,皇帝心头一热,举着筷子琢磨,这人要是放到科考场上,绝对是个状元的料。不过他也不是好糊弄的主,他眉头一皱,决定发难,“昨儿你见了忠勇……”
“我错了。”她没等他说完就截了他的话头子,“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
皇帝错愕地看着她,发现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她认错认得这么干脆,把他的全盘计划都打乱了。他本以为她会狡辩,这样他就能和她理论。越理论越生气,无可避免地怒火冲昏头脑,斥退左右,把她逼到墙角,为了堵住她喋喋不休的嘴,以嘴还嘴什么的……现在全完了。
“你……”他舔了舔唇,“你的脑子该不是只有核桃那么大吧!”
嘤鸣一愣,“核桃?”
皇帝鄙夷地调开了视线,“朕是往大了说的,应该是山核桃。”
那不是只有指甲盖儿那么大?有事儿说事儿,不带这么侮辱人的!她扯下了围嘴儿,“万岁爷,我是很有诚意的向您认罪。”
她的那点诚意真是不提也罢,皇帝不搭理她,胡乱指指面前一道菜,侍膳的往他盘儿里舀了一勺,一尝之下有点失望,“怎么不是羊肉?”
侍膳太监看看皇后,“回主子爷,膳房把羊肉丝儿换成肚丝儿了。”
嘤鸣说对,“我不吃羊肉,万岁爷忘了?”
皇帝很不满,“你不吃羊肉,朕往后也得戒了吗?”
她笑得理所当然,“要不咱们吃不到一块儿去呀。”
简直没天理,这是要他随她啊,皇帝气得拍下了筷子,“明儿正阳门吃馄饨,你去不去?”
嘤鸣想了想,“羊肉馅儿的我可不去。”
“各种馅儿都有,不光羊肉的……”他说着就不耐烦起来,“你到底去不去?”
她脸上终于浮起一个甜笑,说去。
第86章 霜降
祁人有老例儿, 宗室子弟不得擅自出城。皇帝六岁即位,他也不像祖上那些皇子们那样有机会奉命办差。其实他生活的圈子并不大, 坐拥万里江山,那是这个头衔赋予的。他每日往来于乾清宫和养心殿之间, 江山社稷有时候只是地图上绵延的线条, 或是乾清宫前一左一右伫立的, 分别名为“江山”和“社稷”的两座金亭子。
当然了, 他也有机会走出这座城, 上外头去看看, 但这样的机会不太多, 十七年来两回出巡,五回秋狝,一双手都数得过来。皇帝肩上的担子太重, 朝政、读书让他须臾不得清闲,他连上四九城转转的机会都很少有。唯一一次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亲政前夕逛了一回夜市, 细算有六年光景了。那时正值盛夏, 他换了素衣在街市上穿行,身边是三教九流市井百姓, 汗臭混合着吵嚷叫嚣,他看见了一种低俗混乱, 但又纯粹坦然的快乐。
在他心里, 那个不怎么洁净的前门楼子, 是他对宫外的向往。前门楼子的小吃也不那么干净, 人来人往可能带起泥沙,飘进锔了钉的碗里……但就是这种贫寒的家常,莫名让他觉得生活在其中的人充满烟火气。他喜欢那种市井的味道,虽然这种喜欢可能难登大雅之堂,甚至不该成为一位帝王的念想。但他记得那晚的灯火错落,也记得那个馄饨摊儿。
一碗馄饨让皇帝记了六年,要是放在宫里御厨身上,那是值得几辈子人夸耀的功绩,经营馄饨摊儿的老人却浑然不知。皇帝是个自律的人,就算记挂也不贪吃,宫里御膳尚且有不吃第四口的规矩,别说宫外不经查验的小吃了。可是上个月他出去探望病重的总师傅,路过正阳门的时候发现那个摊儿还在,于是就开始盘算着,带他喜欢的女人去尝尝。
一个爱吃的女人,其实讨好起来很容易,这点德禄没教他,是他自己领悟出来的。她不是说嫁人就是为了找个能吃到一块儿去的人吗,她要戒了他的羊肉,他就想带她去试试他觉得不错的东西。
嘤鸣对明儿能出去充满了期待,这头刚放下筷子擦了嘴,就开始操心明天的安排,“您得定个时候,我好预备起来呀。”
皇帝说:“等天黑了,宫门下钥后没人走动,不会走漏消息。再则去得太早了摊儿都没出,只怕吃不成。”
她嗯了声,“咱们在哪儿汇合呀?”
“朕来等你。”皇帝春风满面地说,活像胡同里的孩子约好了一块儿出去粘蜻蜓,兴致更高的那个,主动上小伙伴家里蹲守催促。
就这么说定了,嘤鸣心满意足地回去了,原本以为薛福晋造访那事儿不好蒙混,结果黑不提白不提地翻篇儿了,皇帝仿佛压根儿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和她在一起便只剩研究吃的。
最后不会把他调理成大英头号贪吃帝王吧,要是这么着可罪孽深重。不过再想想也没什么,能吃了才身强体壮,这点上她和皇帝不谋而合,愿意对方胃口好,爱吃是福气,不爱吃才要完呢。
抓耳挠腮等着第二天快来,这种心情真是难以言表。好容易熬过一夜,天亮就开始琢磨,今儿该穿哪件衣裳。内务府送来的都太华美了,穿出去不合时宜,好容易挑了几件素的,又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皇帝来的时候她还在发愁,提溜着两件衣裳往自己身上比划,“快帮我瞧瞧,是这件好,还是这件好?”
皇帝今儿穿了件燕羽灰的行服,腰上束着简单的腰带,两边挂葫芦活计,像个神气活现的富家子弟。随意瞟了眼她,说随便,“反正穿什么都好看。”
这句话说得毫不刻意,也很顺理成章,他自己似乎还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那厢嘤鸣心里却甜上来,又怕他发现端倪,含糊拿话盖过去,仿佛怕他收回似的,说“您还是替我拿个主意吧,非得选一件才好。”
皇帝想起她才进宫的时候,他曾罚她学规矩。那天她在慈宁宫配殿前的玉兰树底下顶碗,穿的那套衣裳就很好看。
“你不是有件颊红的吗?”皇帝沉吟了下说,“那件还可以。”
嘤鸣听后想了半天,到底想起来了,忙招呼松格翻箱笼,“快把我那件春景长衣找出来!”喊完了又一怔,这位日理万机的主子竟还记得她有那件衣裳?想来他从很久以前就关注她了,那么他心里应当是有她的吧!
这种暗暗的小心思,真叫人七上八下。嘤鸣只觉腔子里滚水翻腾一样,心里装不下就要上脸。她躲在帘幔后悄悄看他,他浑然不觉,只是慢慢摇着折扇,极有耐心地在明间等着。他这辈子还从未有过等人的经历,这天下一切都是以他为准,谁敢浪费万岁爷的时间?他的脾气也不温存,如今不得不和她打交道,大概是被消磨了钢火,慢慢也变得有人情味儿起来。
而一旁的德禄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万岁爷经过斟酌的话,说出来准把人呛个仰倒,而他不经意脱口而出的,却很有温情脉脉的味道?像刚才那句穿什么都很好看,简直是神来一笔。还有给人家挑衣裳,娘娘提溜的两件里头可没有颊红的,怹老人家竟能精准点卯,开了窍的万岁爷简直今非昔比。
德禄长出一口气,有种徒弟终于出师的欣慰。趁着娘娘进去换衣裳了,他挨过去说:“主子爷,您瞧娘娘今儿多高兴。”
皇帝嗯了声,“说起吃的她就红光满面。”
德禄说不是,“不光是因为您要带她吃馄饨去,是因为您夸她啦。这个路子很对,姑娘都爱别人夸她,您就这么不露痕迹地夸,挑好听的说,转过天来,娘娘可就离不开您啦。”
皇帝似乎也悟出了这个道理,没错儿,好像就是这样。才刚他看见了她唇角的笑意,虽然只有浅浅一缕,但也是极大的转变了。
皇帝愈发欢喜,扇子也摇得起劲了些儿。终于等到她换完了衣裳出来,他瞧得有点愣神。她今儿打扮极简,没绾两把头,简单编了辫子,戴了一对荷叶小簪头。一耳三钳也褪下了,只留一双珍珠耳坠子,走路的时候那两粒东珠在秀颈两侧摇摆,格外有种灵动俏皮的美。
“快走吧。”她很着急,挎上了她的小褡裢,走了两步忽然回头问,“您带银子了吗?要是没带我可以借您,回来翻倍还我就成。”
这人真是不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皇帝鄙夷道:“你祖上不是当官出身,是做买卖的吧!那么一会儿就得翻倍?”
她笑了笑道:“没法子,我的年例就一千两,虽然不少,但将来必有大花销,得省着点儿。”
皇帝哂了哂,心道皇后的年例虽然有定规,但实在不够了大可以从公中调拨。她说得好听,实际就是爱敛财罢了,不过这次白打了算盘,他拍了拍腰间的荷包,“看见没有,朕把银子带足了,你别想上朕这儿放印子钱。”


章节目录